红桃粿
已印好未上蒸的红龟粿
和莆田红团一样,潮汕红桃粿以及闽南台湾红龟粿也是节日食品、祭祀食品。
红龟粿流行于闽南、台湾以及客家人居住地区。闽南做法是:先将浸泡过的糯米研磨成米浆,沥出水份,待半干后加入红花米搅拌成红色,反复揉压,制成粿皮。包入甜豆沙或糯米干饭等馅料,放到印模里压制,然后蒸熟。表面红色,成龟形或圆形。常用作祭祀之供品,也是节庆、喜事时必备的食品。莆田清明节做的清明龟,实际上就是红龟粿。
红桃粿的做法,根据叶春生、林伦伦主编《潮汕民俗大典》:“分皮与馅两个部分。皮用大米做原料,加红米粬用碓臼舂捣成粉红色细滑粉末儿,然后用温水搅拌揉捏成团状,下蒸笼至半熟取出,反复揉压后捏出粿皮。馅料一般用白豆或红豆做成豆沙或甜豆沙,也有用糯米蒸成香饭做馅儿的。包好后,还须用雕刻花纹图案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再入蒸笼蒸熟。”因表面红色外形桃状而名,是潮汕民间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节令食品,逢年过节特别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做。主要用于祈神祭祖,渲染节日气氛等。
莆田红团也是用糯米粉为皮,包上绿豆或糯米干饭,用木印压印后,蒸制成的馅饼类食品。表面红色,圆形。用于祭祀、喜庆等。红团也是一种粿(大米制品),垫红团的叶片就叫粿叶。
红龟粿和红团都以植物的叶子为垫,既防止粿皮沾在炊具上,又由于粿叶有香气,使粿品风味更佳。在莆仙大部分地区,粿叶是用草豆蔻的叶子(就是古人诗文“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学名艳山姜)。沿海有些地方用黄槿叶。当地人都称这两种植物为粿叶,其实这是以用途命名的,不是它们真正的名字。粿叶,莆仙有些地方读如“鸡叶”。这是为了避免混淆而使用闽南话的读法。“粿”在闽南话里读 [ke],与莆仙话“鸡”相近。红龟粿流行的区域很广,除了用这两种叶子外,有的地方也用香蕉叶。
粿、红团都用木制印模压印。粿印、红团印都用硬木刻成,有手柄,形态各异,花样多,美观,是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模上所刻的(即印在粿的表皮上的)图案,除了吉祥花纹外,还有表达吉祥意义的汉字,寄托美好生活的愿望。红桃粿和红龟粿上印有福、禄、寿、囍等字,莆田红团上也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等字样。
从这些粿的形状看,龟状、桃状寓长寿之意,红团则象征团圆、圆满。形状体现出地方特色。从颜色看,三种粿的表皮都是紅色,象征喜庆吉祥。从用途看,主要用于祭祀。
由上可知,红桃粿、红龟粿与红团,其原料、做法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都相似,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而且都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稻米文化。(余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