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黄道周祖籍、世系辨析
【发布日期:2011-09-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既济先生认为黄守恭生五子,在唐时分别散居“五安”,也与史实不符,查诏安县的历史治革,诏安于公元686年建立南诏保,公元741年怀恩县省入漳浦县。宋称南诏场,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公元1530(明嘉请五年)置诏安县,属漳州府。说明诏安在唐宋元三朝,并无诏安县设置,诏安设县,是在明嘉靖五年之后的事。连“诏安”县名都不存在的情况下,何来唐黄守恭遣自己的第五子黄纬分居诏安?合为“五安”之说?
黄既济在《紫云黄氏五房纬公定居地暨传衍发展探考》一文中,以诏安高坑村族谱在“土改”中烧毁,始祖是何人不清楚。但又说高坑村现存一方1900年重修碑记,有“祠乃邵武世裔支分堂”,“俾列祖列宗祀春秋我始祖竭忠侯黄世纪公”,“石斋祖配祀其中。”
该通碑记,所称的“祠为邵武裔支分堂,所谓邵武黄氏,有黄峭和黄膺两支,都是邵武衍派,黄峭的后裔称“峭山公”,黄膺的称“膺公”派,都不是紫云派,碑记中认“竭忠侯黄世纪”为始祖,所谓“竭忠候,是指唐高宗时礼部侍郎兼祭酒的黄世纪,因不接受武后的“命改庙制”,武后欲杀之,得丞相狄仁杰相救,于唐垂拱二年(686)发配到漳州陈元光征蛮大将军营前效力。归李辅胜营,辅胜又名伯瑶,命世纪往鹭岛,监造舟楫,兼管浯洲牧马场。死后被封为“竭忠候”。高坑黄氏在碑记中,既认自己为邵武分支,又认与邵武黄氏不同宗的黄世纪为始祖,还认黄道周为其祖,这样,在高坑黄祠碑记中,就存在高坑黄氏同时认不同祖源的黄峭、黄膺、黄世纪、黄道周为祖先。这种充满自相矛盾的碑记,说明高坑黄氏在祖源的认知上是混乱的。碑记所载的祖源是不可信的。同时,从高坑黄氏1900年重修黄祠的碑记就可判断高坑黄氏在1900年时就不知始迁祖是谁?出于何派系?又何来黄既济先生所称的“族谱在土改中烧毁”的说法?黄既济先生以该充满自相矛盾的“石斋祖配祀其中”为据,认定黄道周为紫云“五安”黄纬的衍派。这种背离事实、捕风捉影、妄认祖源的考据方法,不但不利于厘清历史人物的祖籍、世系,反而将进一步把历史名人的祖源搞浑,使人如坠五里雾中。
(二)黄道周派出峭山质疑
对失散世系的接续及祖源的确认,用古人的方法,就是族谱的“对接”,又叫“圆谱”,或称:“符合”。即姓氏总谱及友谱所记世系的无缝对接。作为主张黄道周为黄峭派下的人,却以《江夏黄氏峭山公宗支》中记载的“次子黄朝,1174年生于汀州,后迁居永定,后迁莆田,明景泰间迁漳浦县,十二世季春公生二子,次道周。”作者以此为由认定黄道周系峭山衍派。上列作者的这一“跳跃式”的关于黄道周祖源的叙述,企图印证黄道周系峭山衍派,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
1、“峭山支谱”关于黄道周祖源世系的记载,无法排列出从黄朝至迁莆一代的世次。
2、“峭山支谱“无法交待黄朝的第几代裔孙从何时迁莆田?名叫什么名字?具体迁居莆田什么村庄?在莆田繁衍至几世后于景泰年间移居漳浦?
3、“峭山支谱”疑为好事者凭借黄道周的《乞言自序状》杜撰出黄道周为峭山派系,其依据是:
(1)作为族谱的世系,必须有迁出地与迁入地族谱的对接,而“峭山支谱”所称的“峭山后裔从永定迁莆。”则是子虚乌有的事实,无法找出黄朝的后裔在莆田的支谱与之相对接。
(2)因为黄道周在《乞言自序状》中言其第四世祖黄宗德其先从莆阳移居铜井,但没有进一步交待系从莆田什么村庄移居,故“峭山支谱”也只是笼统地说“从永定移居莆田”。但无法交待移居莆田具体什么村庄?至于“峭山支谱”所言于明景泰间移居铜井,则可能是根据黄道周的《乞言自序状》溯及其六世祖的世代时间,加上黄道周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上溯至明景泰年间(1450),其间约135年,从道周的六世祖与道周出生时,相隔约135年,五代,按大约每代25年,约135年。所以,《峭山支谱》称黄道周先人于景泰年间迁铜山,显系根据黄道周《乞言自序状》自述的世次推断。但杜撰者百密而一疏,他忽视了黄道周在该序中说到其四世祖黄崇德的先祖从莆阳迁居铜海,并非指黄崇德或黄道周本人迁居铜海。所以,“峭山支谱”所谓黄道周系出峭山派下难脱凭借黄道周的《乞言自序状》对其家世自述进行杜撰,缺乏必要的史实、族谱资料的支持,不存在所谓峭山有在莆田的支脉、支谱与之相对接。
(三)黄道周派出黄膺世系质疑
黄明球先生在《黄道周》一文中,认为黄道周,系黄干第十五世裔孙。
黄明球先生主张的黄道周为黄干裔孙的依据,笔者在本文关于黄道周的祖籍地部分已加以辨析,认为黄明球先生以黄道周曾经为三山黄氏族谱写序自称:“宗弟”,为三山黄氏两次题匾自称:“裔孙”。笔者已在上文中已指出其谬。至于黄明球先生声称的黄道周为黄干第十五世裔孙,但他在该文中,并无交待该是根据何种族谱关于黄道周世系的记载?在黄明先生无法举出(也不可能举出)他的结论是出于三山黄氏何种族谱作出结论的情况下。只能推断黄明球先生只是根据黄道周为三山黄氏作序自称“宗弟”,并为三山黄氏题匾而加以臆断黄道周系黄干弟十五代裔孙。这一臆断,同样缺乏必要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只能说这是黄明球先生的猜测而已。而对于先人的祖源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结论,而不是凭猜测得出的结论。
(四)黄道周派出莆田黄岸世系
黄道周由于生前拥明抗清,在明朝灭亡之后,又毅然举起反清复明旗帜,成为南明王朝的主要抗清英雄。在被清廷杀害后,其后裔又受到清廷的残酷迫害,致其在漳浦的后裔流落他乡,所以,在黄道周的祖籍地、祖源的问题上造成混乱。但是,幸亏在《黄漳浦文集》中,留有一篇黄道周叙述自己家世、身世的《乞言自序状》,使我们得以见到黄道周自认其祖籍地为莆田及黄道周自己溯及的六世祖。给我们确认黄道周的祖源及黄道周的世系对接找到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为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确认黄道周的祖籍、世系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黄道周的祖籍地在莆田,其先系从莆田迁铜山。
(2)任何主张黄道周为其派系的,都必须与黄道周在《乞言自序状》中的世系相衔接。
上列两个条件,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根据上述两个条件,现笔者根据黄道周的《乞言自序状》及莆田黄岸的世系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黄道周后裔族谱的世系的资料,对黄道周派出莆田黄岸世系论证如下:
1、黄道周的远祖黄岸为晋安黄入莆始祖。
晋安黄氏,即湖北江夏黄氏繁衍福建的一支。初定居晋安郡(福州闽县一带),即唐时的闽县(现在的晋安区一带),唐莆田人林披应黄岸之后黄英等兄弟的请求,为其祖父黄岸撰写《唐桂州刺史封开国公黄岸行状》,详细地记述了黄岸的第十二世祖黄彦丰由江夏迁河南固始,又由河南固始迁侯官(福州),至黄岸始迁莆田涵江黄巷的史实。林披在黄岸行状一文中称黄岸:“遂航海归道洁页洋避倭兵,风浪漂荡,登延福山,爱山之秀,自居焉。每旦夕遇风雨,北望焚香,吾榴花洞(在福州府东山今闽县瑞圣里)其在闽之中矣,恇怯氵典涊如是者二十余年,及子瑶令闽,始占籍莆田延寿里云。孙五:英、盖、华、革、莫。”
林披为唐莆田九牧林氏之祖,生九子俱为州刺史,史称九牧林。
“林披曾官任太子詹事、作《无鬼论》一文,宣扬无神论。该应黄岸之孙黄英之邀撰黄岸行状,可与《八通通志》、《弘治兴化府志》、《莆田黄氏族谱》的记载相印证,应作为信史来读。林披对黄岸的祖源,迁居生平履历以及迁居莆田繁衍的记述,是一篇研究莆田黄氏黄岸派下的重要文献。
2、莆田“三黄”的发端与黄道周先祖迁铜
黄岸迁居莆田黄巷后,至第六代,繁衍为莆田的黄巷、东里、巩溪三支、自此后,莆田黄岸后裔支分“三黄”。对此,宋进士黄彻在《黄氏资圣院碑记》一文中,对黄岸后裔分居状况作了详细记述:“黄巷有黄璞、黄蟾。”“官东黄乃山周之后滔。”“我巩溪黄始祖巘公与峰、山周皆昌朝子也”。
黄彻,字常明,生卒年不祥,宋宣和甲辰(1124)进士,官平安县令,著有著名的《巩溪诗话》10卷。
黄彻的碑记,叙述了莆田黄氏分居黄巷、东里、巩溪的状况。是一篇最早关于莆田黄岸派下三黄的文献。而明确提出“三黄”这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