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兴建利民 ——莆郡太守风徽(三)
【发布日期:2011-09-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水利工程方面。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视农业为天下之本,富国安民之本。水利作为农业命脉,必然为各级政府所重视。清代钦定官书《牧令书辑要》曰:“水利一道,有关于民生甚钜,为有父母斯民于责者第一要政。”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王政之大务,既取水之利,且防水之害。莆田南北洋平原,系先人围海造田而来。众多的陂、塘、沟、渠,堤防、斗门、涵泄等水利设施,既斥鹵为沃壤,维系其勃勃生机,被称为“莆中水利之纲纪”。故此,历代历任莆阳太守,无不视水利为郡政之重大任务,前赴后继,不遗余力,治水惠民。
木兰陂是莆郡水利的龙头工程。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三度易址,于元丰六年(1083)告成。长乐人钱四娘、林从世,侯官人李宏与僧智日,劳苦功高,功莫大焉!该陂于木兰山下,溪流宏阔、水势迂缓处,伐石作柱,依柱作防,共长三十五丈,深二丈五尺,分为三十二门。每门用木版为闸,遇水暴涨则减闸放水。成陂以来,溪流无冲击之患,海潮无吞啮之忧。计溉田一万顷,昔斥卤之地变为膏腴沃壤。南洋之田自此天不能旱,水不能涝。“民素苦歉(收),由此屡稔(丰产),一岁再收,向之窭(穷困)人,皆为高赀(资财)富户。”兴化军储才六万斛(古制十斗为一斛,十斛为一石),而陂田输三万七千斛。经济效益极高,官民均受其惠,故一向为郡府所重视,悉心维修。
重修木兰陂工程,规模较大的有以下几次。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郭朵儿(同庆人,今甘肃成县)出任兴化路总管,以兴利除害为己任。越三年,即延祐元年(1314),夏秋大旱,北洋田枯,井内外井水亦干涸。郭总视民饥渴犹如自己,亲往木兰陂视察,谋划治水事宜。慨然叹曰:“钱(四娘)、李(宏)之功,美则美矣,而(然而)惠未遍(普遍)也。”欲引木兰水北往南洋田。时有人谓之不便。郭总曰:“南水直注,其力大;北水横注,其力小。且水道回远,余波有限。如遇横溢,亦可为壑,不为病也(不成为问题的)。” 于是创建万金斗门,因地浚渠,引木兰水绵延曲折抵达城下,以灌北洋。次年春,复于涵江新港截海道,筑水泄,通木兰陂水于北洋,会合游洋、太平陂等水,以溉望江等里、阜山抵海之田;通仙游、莆田而之涵江余埔,二百余里,源远流长。农民无旱涝之忧,而沾舟楫往来之利。可惜工程未完,郭总因任期届满归云。明年秋,洪水泛滥,新港水泄溃坏。郭总时闲居于福州侯官,闻而患之。四年(1317)秋,聘任转运副使,委派场官员改水泄为徒门,因时开合。立砥柱,回狂澜,以便舟楫。今冬开工,明春告成。
延祐元年(1314),燕人张仲仪出任兴化路总管。继承郭总遗业,理清头绪。不久,因年龄关系欲告老辞官离去。郡民获悉后,向当权者提出“借留”张总,于工程完事后再去。当局 体恤民情,宣谕帅司省府勉励张总就职。张总于是营缮万金斗门,开山浚河绕郡以北。又于木兰陂下重造通济桥六间,以便往来。秋季,按察司博采公论所与,行文激劝仲仪。张总念及北洋地势低洼易泛滥成灾,乃重砌芦浦、陈埧二座陡门,分杀水势,北洋人始安受其利。“水别东西流不断,洋无南北利无遗”。(郭沫若《咏木兰陂》)故莆人谓“朵儿善创,仲仪善终”。为使木兰水普惠南北洋,万金斗门引水口广狭高下皆有定数,与民约定:南洋得水量七分,北洋得三分,避免南北争水闹事。
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广平人(今河北永年县)董彬(字文质)出任兴化府通判。木兰陂因长年风雨水流侵蚀,堤崩岸摧,下流尽泄,基本丧失引水功能。董守闻讯后,亲往视察,得知其情状。于是涸海为堰,尽发故址,以板附土,以石附板,钩锁结砌,压以巨石。又将木闸板改用石板,旱则水储于内,潦则水淫上过,实行自然调节。针对北岸易崩塌,布椿为趾,以石砌护岸。此役基本上是重新更造。“用工于民,而人不为劳;(资金)求助于民,而人不为以费,是所谓因民之利而利之者”。大约十八九年后,木兰陂再次损坏。莆田县丞叶叔文(浙江湖州人),筑上下堰涸溪海二流,剔板植椿,加固陂址,又疏治南北洋沟渠,深而广之,使利泽遍及莆人。周瑛《兴化府志》评论董彬时曰:“木兰陂莆人命脉所系,今南北二洋号称桑麻沃壤,其(岂)可忘二公哉!”(未完待续)(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