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一片丹心昭日月——读江春霖的《言志对》
【发布日期:2011-07-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一个对国家、社会、人民有贡献的人,他在青少年时往往就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并且立下宏愿,作为自己一生的行动指南。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莆田萩芦梅洋村人。他从小发愤读书,备受宋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影响,在当秀才时,就写下自己立志的文章——《言志对》。为使文章富有情趣,他假托乌学宪观察民情风俗与其先兄对话,逐层详细地阐述自己的志愿。乌学宪,即姓乌的学宪。乌,就是子虚乌有,实无其人。学宪,即封建时代管教育的官吏。查江春霖的《托岑镇抚使西林辞袁大总统书》一文,江春霖只有兄弟三人,他居长,大弟出继叔父为后,二弟早夭。托先兄之名,抒自己壮志。
全文洋洋洒洒,有八百字左右,无须漫引。摘其精彩对话,译成白话文,以飨读者。客人问他有什么志愿时,他说:在朝廷当官,就当谏官;外放当官,就当县令。客人问他:宰相、翰林、六部、九卿这些职位清贵,掌握枢要的官职位很多,何必只当谏官呢?他说:宰相本来也愿意当。官位是凭顺序逐步上升的,怎能一下子就能当上呢?翰林只理诗赋文字,对国计民生没什么帮助。至于六部九卿,吏部无法管兵部的事,太仆无法理太常的事,他的智慧只能管一官,能力只能效一职罢了。只有谏官对朝政的得失,万民的乐和苦,国家的安与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可以形成文字,上奏朝廷。天下诸多事跟有关部没有干系的,只有宰相有权行政,谏官却可以议论。宰相知无不为,谏官知无不言。官职虽然低下,责任却同宰相一样重大。我们读书人志在为天下人谋事,不当谏官,要当什么官呢?客人又问:谏官固然可以为天下人谋事,那么,县令只能治理一个地方,对天下有什么帮助呢?他说:县令为民父母,用人不当,使百姓遭殃。百姓被县令压迫,向郡守申诉,再转达到司道,司道再转达到督抚。如果冤案能得到伸雪,即使是中等人家也会破落。况且许多县令多数是媚上压下,常常编造各种名目来搜刮百姓。如果县官一旦骗得优异的声名,百姓最终是冤无所伸。我以为,国势的盛衰,关系到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要看县令是否贤能?督抚和司道虽然有尊严,却高高在上,这势必和百姓有隔离;知府虽然比较接近民众,但生活比较清苦,要依仗县令来谋食;有时知府也看到县令搜刮他们的百姓,但不敢过问,百姓冤无所伸,这如何不会让百姓跟政府离心离德呢?我愿意当县令,为民就是为国,为一方也就是为天下。客人又发问:您的志向固然如此,如果不当谏官、县令,或且当了谏官、县令,刚直会招来嫉妒,不肯向权势低头,会被遗弃,这要怎么办呢?他说:志向是存在自己的心里的,能不能适用还要取决于社会,并非自己坚持就能实现。至于考虑到被嫉妒、被废弃,这难道是古人所谓走正道的人能很好奉事上司的呢?君子如果被时世所用,他主持言路就要力争;如果争了,言论还不被采用,官可以不当,生命可以舍弃,但是公论是不能放弃的,这如何还去计较招来嫉妒呢?县令如果得不到上级的任命,无法直接去治理百姓。可是,只要胸内存着爱民之心,对上级也不会失礼。如果一味取宠于上官,忘记自己平生所守的原则,沽不实之虚誉,这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事。客人听了,大大地叹气一下:如果当官的人都存有这种高尚的志趣,天下怎能不会得到治理呢?
江春霖考中进士后,从光绪二十年(1894)开始,在翰林院供职五年,后十二年分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新疆道,历署辽沈、河南、四川道监察御史。任御史时,信守诺言,直言敢谏,无论王亲国戚、权臣显贵,他都不畏强暴,冒死谏争。为此触怒当权者,被降职处分。“归装但敝衣数袭,朝衫外无他物。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现存的68篇奏稿来看,一类是为民请命,一类是为革新者奔走呼号,其大部分是刺贪刺虐,针砭时弊。其笔锋犀利,畅快淋漓,直言不忌,入木三分,表现出封建时代正直廉洁官员的正气、骨气、傲气、锐气和豪气!(卢金城)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