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盘点莆田抗震古建
【发布日期:2010-11-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是多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使莆田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有“沉七洲浮莆田”的传说,莆田有瑞云山、壶公山两处古火山口,由于地震、火山爆发,使莆田从沧海变成桑田,这是有史可考证的,莆田南北洋平原原是蒲草丛生的蒲田,去水后而成为“围海作田三季熟”的莆田。曾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1604.12.29)夜,于南日岛以南海中(北纬25度、东经119度5分)发生八级地震,城区烈度九度,当时地大震,自南而北,树木皆摇有声,栖鸦惊飞,城崩数处,城中大厦几倾,乡间屋倾无数,有伤人者。初十夜,地又震,俗传连震十数夜。影响周围十省(市),也是这十省(市)最大的一次地震。经查莆田有许多抗震古建筑物至今尚存。
自南朝陈永定元年(557)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来莆建湖山书堂开先莆之儒学,后人称“开莆来学”。从此莆田读书人多了,出仕的人也多了,以考入进士的人算:唐18人、梁2人、北宋373人、南宋465人、元8人、明536人、清72人,共1474人(不含仙游667人)。以明代最多,朝中六部,莆田人占五部。有了文化知识,科技水平也高,许多有识之士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经荔城区地震学会及前身县学会多年来考察调研发现,莆田有许多全国、省、市、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大多也是抗震的。
走进莆田,仿佛走进了一座抗震文物博物馆。有哺育莆田人民的千年古堰木兰陂;有威镇丛林的释迦文佛塔;有江南“古建之花”三清殿,都是抗拒本地1604年八级大地震的抗震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中心那座有点像天安门的建筑物,是北宋创建已千年多的古谯楼;东有母亲河木兰溪入海处的宁海桥,它是我省现存古代石梁桥桥墩跨度最大、石梁最厚的;南有享誉全球的湄州妈祖庙和贤良港天后祖祠;东有“围海作田三季熟”的“海岸长城”镇海堤,她是莆田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在庙前古街上有明代一品官府第“大宗伯第”和兴化府城隍庙。也都是抗大震建筑物,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东岩山石塔已千年了,它四面开拱门,牢固,塔墙薄、轻,也都是抗震的省级文物。这些都是我市难得的旅游观赏研究景点。
联系莆田城和南洋、沿海主干线效能枢纽的熙宁桥,是我市创建最早的古石梁桥,它在淤泥上砌墩建桥,并保持千年不毁,不亚于现代建桥技术,如北岸供水管跨溪(位于熙宁桥下游100米处),因溪底淤泥深无法建桥墩,只能建吊桥;现阔口桥扩宽,也是把古熙宁桥留在当中,两旁建两吊桥拼成新阔口桥。古代官道(驿道)上的千年延寿桥风景优美;装点丛林的标志:东岩山石塔和石室岩砖塔,都是千年不毁的古塔;哺育北洋人民的泗华陂、南安陂(县)、太平陂(县)都是千年来不断地滋润广大人民和灌溉大片耕地的源泉;古府第郭尚先故居、黄滔祠、蔡襄忠惠祠、柯维骐修史堂、真武坛hellip;hellip;等房屋古建筑物,都是抗震的。也都是市文物保护单位。(市一批20处。二批35处,共55处文物)。
原莆田县(已撤)自1981年10月至今公布4批文物共22个乡镇106处,其中大部分升为市、省级了:如浦口宫、永兴岩寺为省级文物,还有塔仔塔、澳柄桥、夹漈草堂、囊山寺、东嶽观、龟山寺、太湖祠、五府桥、东吴塔、如嵩桥、萩芦溪桥、凌云殿、祥云殿、平海卫城隍庙hellip;hellip;等都是抗震建筑物,也是县级保护单位。此外还有许多古墓葬文物,是不算为抗震行列的。
莆田的确是个“文献名邦”、“文物之邦”、“抗震古建之邦”! (吴炎年)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