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尚书风华
【发布日期:2009-04-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阳尚书风华

古之尚书,位居天下枢要,为政务之源,故其人选为历代帝王所重。尚书之选,可谓妙选德望,非贤莫居其位。明朝首帝朱元璋洪武朝三十一年间,仅户部尚书即更换了40余人,皆不久于职。究其因,除其多忌畸形心理外,便是对人选要求过严,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耳!明嘉靖帝朱厚熜,任命南京人梁材为户部尚书后,喜曰:“得尚书十二人,如梁材者,朕复何尤!”史称梁材“三掌邦计,砥节如一日”,堪称“妙选”。南宋莆臣蔡洸,以户部郎知镇江府(今属江苏)任上,筑陂储水,惠政于民,改革税制,公私两便,为宋孝宗所重,遂以户部侍郎召试吏部尚书,移户部尚书,孝宗谓侍臣曰:“朕以版曹(户部别称)得人为喜。”蔡洸理财的奥秘是:“财无渗漏,则不可胜用”。

纵观历史,莆阳尚书多因其雄才大略,清德高行,为明君所赏识。其材足以立事,智足以应变,正足以压邪,仁足以惠民,忠足以效上,以其治国业绩、才识德行留名青史。

理 财 能 臣

莆阳尚书队列中,明代户部尚书翁世资与陈俊的才华与政绩引人注目。可谓“本末源流,深达理财之义;金刀泉币,伫收富国之功”。

翁世资,字资甫,出身名门,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户部主事。居官清介,勤于政务,历经户部各级官阶,直至以尚书掌部事,为明英宗所倚重。

早在户部主事任上,翁世资每日政暇,辄翻阅旧案,究其利弊而斟酌行之,多得其要领。尤嗜问学,涉猎广记。且明习国朝典故,凡条例因革悉所谙练,初显其吏才和政德,甚为部堂诸卿佐所敬礼。尝奉户部命,往通州(今北京通县)监收军士冬衣布花,发现所收贮库藏辖于通州诸卫所(明代军事防区机构),宿弊颇多,即奏言将其改属有司,以革其弊,为朝廷所采纳。世资理财才能为本部尚书金濂所重,视其为“可以裨谋议者”。世资父丧居家守制时,金濂特奏请提前复职,世资坚持终制,服阕遂委世资专典各司章奏文移,而不与在外差遣,每有大议(议决大事)必与其商榷而后行,足显对其之倚重。不久,升署本部郎中(代理司长)。明英宗复位时,大臣多罢,谓内侍曰“翁世资可大用”,遂擢为工部右侍郎。因奏减苏杭上供朝廷专用文绮(采绸)任务而忤旨,贬官衡州(今湖南衡阳),后升为江西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安民济世有绩。遂于天顺八年(1472)迁户部左侍郎,十三年奉命总督天下粮储,明年进本部尚书,十七年召掌户部部事。可惜年事已高,明年以疾乞休致。英宗重其老成,方注意倚重,章三上俱不允。逾年,复上疏恳求去终获准,不幸卒于归途中。

明代莆田籍南京户部尚书陈俊,与同乡翁世资差不多是同龄人。作为兄长的陈俊,其仕途亦是由登进士第后授户部主事起步的,并尝同在户部尚书金濂手下任职。有次差督天津卫旧欠青草束,如实奏减增征额三十五万束,为民减负,朝议是之。继又受委督征苏州、松江诸郡所负担上供银七十余万两,未过数月即告完征。尚书金濂与侍郎视之为奇才,使其掌管户部全部章奏的终审。五年后升员外郎,明年转郎中。朝廷两广用兵时,派遣陈俊督征军饷,假以便宜处分大权。时州县财政空虚,百姓困苦,盐商借地利越界走私贩盐,牟取暴利。陈俊出令:凡越界盐,按规定重量每份交纳军饷米二斗,既使盐商有利可图,又不增民负,不乏兵食,做到公私两便。宪宗成化初,擢为太常少卿,时郎中官久无拜少卿者,陈俊以贤誉得之,为缙绅所尊荣。三年后,召为户部右侍郎。陈俊在户部号为“素练”。时广西边境动乱。四方奏灾、伤之文移环集,诏议交错。尚书杨鼎,素以刚强不容情面自任,陈俊作为其副手,凡所裁处悉合事宜,部属相谓曰:“诸稿有陈公改笔,如嵌金然!”极受推重。任上,又奉召平粜太仑粟百万斛,并实行限量(一石以下)许籴,严禁权贵乘机抢购套利,顺利解决京师饥荒;总督陕西边饷时,请拨内帑银助边,且修径道,力使军兴无乏,诸将成功凯还。陈俊因功加从二品俸,改吏部右侍郎,转户部左侍郎。满九载,拜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再转吏部尚书。又满九载,赴阙请老不允,复乞休而致仕。

翁世资、陈俊两位尚书,可谓“理财双雄”,二人不仅同籍、同龄(生年仅差四岁)、同职(同以户部主事起步,同至户部尚书),在执政风格上亦有诸多共同之处。一是熟悉条例,精通部务;二是处事有方,另辟蹊径,三是抑富济贫,惠民予利;四是勤政忘家,廉洁奉公;五是才行贤俊,享有声誉。 (阮其山)(本节完,全文待续)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