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于右任与莆田情谊(一)
【发布日期:2016-09-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国民党元老、民国政要、书法大家、报刊活动家、爱国诗人集于一身的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与莆田具有缘千里的深厚情谊。其与十一位莆田人士(江春霖、张琴、郑仲武、林剑华、游定远、康爵、李霞、李耕、陈禅心、陈鹤、罗志忠)有过交往,其中江春霖与他有救命之恩,张琴与他为“同年”之交,郑仲武是他的学生及下属,林剑华是他学生,他亲题游定远家“碧藏楼”匾,他为康爵亲题《古今方志总目》书名,为李霞画题跋,赠李耕书法一幅,与陈禅心在重庆结为忘年交,陈鹤到南京向于老求教得其条幅墨宝,罗志忠到南京晋谒于老得其亲笔题签。其另为莆田第一份报纸题写报名,为广化寺“观音阁”题匾,为中山中学题写校名并送其2个女儿来该校读书一学期。涵江商会为庆会长陈训彝八旬大寿托郑仲武向于老求赐手书四字。
于老与莆田有如此深情厚谊,今汇编成文以纪念之。
一、于右任与莆田人士交往
(1)于右任与江春霖(1909~1918年)
于右任(1879~1964),陕西省三原县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17岁中秀才,20岁补廪生,25岁考中陕西省第十八名举人。1905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同年9月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3月26日,《民呼日报》在上海创刊,于右任担任社长。该报曾以主要篇幅揭露清廷出卖路权、矿权,斥之“以傀儡自待”,并大揭官场黑幕,抨击官僚腐败,所以引起当权者嫉恨。同年7月30日,受谴责的官僚毛庆蕃致电苏、淞、太道道台蔡乃煌,对《民呼日报》进行诬陷,8月2日,于右任被捕。同年8月14日,该报被迫停刊。有陕西某道道台程淯(字伯葭;江苏武进人,1925年来过莆田)与于公有文字之交,与名御史江春霖亦相友善。程闻于公被捕,特往上海狱中探望,并谋营救。当时,苏、淞、太道道台蔡乃煌贪污渎职,声名狼藉,程乃搜集蔡之种种劣迹,确凿有据,专程往北京访江御史。江据情上疏参劾蔡乃煌,蔡被革职(奏稿见《江春霖集·奏议》。于公获无罪开释,甚德江春霖。于公曾为《梅阳山人文集》作序;并于民国十七年(1918)亲笔书题江御史之遗照云:“松柏之坚,姜桂之辛,是皆难老之征,以寿我天民”。上款:“杏村先生玉照”,下款:“民国十七年于右任撰并书”。惜于公题江春霖(杏邨)词真迹于文革时被毁。
于公为报江御史救命之恩,在其后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时,对江之孙曹,奖掖、推介不遗余力。江宗朴、江宗植昆仲大学毕业,欲谋一工作甚难,于公为之推荐给江苏省政府主计处(后转任教师)及陕西某中学。两位今皆积学成名,分别为名教师、名教授。
(2)于右任与张琴(1912~1949年)
光绪三十年(1904)末科进士张琴(1879~1952),宣统元年(1909)春进京,授翰林院编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赴沪。1912年8月25日,中国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理事长,张琴与于右任、阎锡山、李烈钧、褚辅成、谭延闿、陈明远等30人被推为参议。自此始,张琴与于右任认了“同年”。1949年1月30日于公给他的学生及僚属郑仲武(莆田顶务巷人)的来信中有云:“晤张先生(指张琴)、游先生(指游定远)、诸老先生时,并希道念。”之后,于右任被挟持到台湾,从此隔断交往。两位名人有着37年的深厚友谊。
(3)于右任与郑仲武(1922~1956年)
于右任先生于1905年因避清廷缉捕,流亡到上海避难,马相伯闻之,招他进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就读,并免其学膳费。于公1912年8月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1922年,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郑仲武(原名兆璜,别号学文。祖籍莆田县渠桥壶公山下善乡村,1900年12月13日出生于莆田城厢顶务巷,1956年6月29日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终年56岁。于右任除挽以“革命话当年难忘雨湿中原路,论交联两代再祝云兴夹漈山”之联外,还为其撰书墓志铭。)于1922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师从其父郑仰樵挚友于右任校长。因其在学校表现突出,大学毕业后,深受于公赏识和提携,曾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特派员,后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制宪及行宪国民代表大会代表,莆田县参议会副参议长。郑仲武于1942年与几位友人创办莆田中山中学,曾得到于公的关心和支持。1949年1月于右任把他2个女儿于绵绵、于无名送来中山中学读书。由于国民党败退台湾,于右任被裹挟至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同年7月由郑仲武亲自护送于绵绵、于无名经香港抵达台湾,与于右任会合。1949年夏至台湾后复任监察院要职。终身追随于老左右。
(4)于右任与林剑华(1922~1949年)
林剑华(1901~1966),原名景滢,字剑华,号兼化,莆城下务巷人。上世纪二十年代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时任校长为于右任。林少年时有才子之誉,毕业后任江西南昌《国民日报》总编辑,与于公亦时有诗书文字来往。1942年回莆担任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书记长,中山中学校董、校长。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曾举荐书画家陈鹤(曾在中山中学任教一年)前往南京向于老求教。 (吴国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