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东西会,东西会
【发布日期:2016-09-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今闲


东西会是一个小地方,但名气很大。
名气大的事物,往往有不凡的来历,或离奇的经历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东西会就二者得兼。
东西会在现今的常太镇东太村与东青村之间,是自然村的一个角落,不过非本村的人都把这二个村的全部境域统称为东西会。东西会有时也与邻村的马垅连称。当地养猪的农户过去有一句俗语,叫做“马垅东西会,猪崽吃水也会大”,意思是这里出产的小猪好喂养,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吃嘛嘛香”。
这句话是押韵的。本地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东西会”三字怎么写,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会出现“东太外”“当乃大”“铜狮外”等等讹误。由于“会”的音讹,倒与“大”押韵了。过去常太养猪的农户多,常到马垅东西会去买小猪,于是大家都知道“东西会”。
到东西会实地考察,经当地有见识的老人指点,我们约略弄清了“东西会”的来历:原来与地理风水有关。
中国传统风水分形势派与理气派二派。形势派侧重于山形水流的附会演绎,把风水概括为龙、砂、水、向、穴五要素,北面之山称玄武(龟蛇);南面之山为朱雀(或凤凰),为几、为案、为向;西面之山为白虎(西方属金,故以白色);东面之山为青龙;中部结穴,即阳宅、阴宅所处位置;至于水,可以是具体实在的水,也可以是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水”等等。这很复杂,通常被认为是高深的学问,如果再加入“理气”因素,那就太专业了。
不嫌罗嗦讲了这一大段,主要是要讲清“东西会”这一地名。
当地人说,他们村中的那条溪流,两岸的山名为青龙山和五虎山,在溪流的最窄处相会,如龙(东)虎(西)相会聚首,因而称此处为“东西会”。由于溪流窄处容易建桥,方便两岸往来,建桥之后,就把这段溪流名为“桥头溪”了。
在公路、汽车出现之前,在东圳水库修建之前,从莆田县(府)城出西关,经常泰里枫叶塘,过岐尾,前往兴泰及永福以远,东西会是必经之处,而这里两山夹谷,唯有一座桥头溪的小桥通行,商旅必选、兵家必争的景象可想见。当然,在河清海晏、干戈宁息的时期,这里的繁华、富庶,更在情理之中。
但在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东西会多次经历战火洗礼,兵连祸结,生民涂炭。
在莆田民军首领蔡春庭的回忆录中(载莆田县政协所编《莆田文史资料》第三辑,1982年6月)多次出现“东西会”及其邻近的山门、澳柄、岐尾、枫叶塘等地名,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更能让人看见当年的烽火硝烟。
陈炯明失败后,孙中山在粤设立大元帅府,筹备北伐。一九二四年一月,邹(鸿筹)率部由安溪开回莆田,司令部设在常太山门村。邹命白沙派出所陈子豪等防守澳柄岭,山门派蔡春庭等防守澳头与岐尾山。常太方面,蔡春庭与吴命侯防守中路东西会口。董旅派陈营携带迫击炮和机关枪,进至枫叶塘,继续向东西会推进,到达三溪口时,被在两山之间埋伏的民军夹击。蔡春庭复由东西会口冲击,董旅死七人,伤十余人,退往岐尾村,两方相持无进展。梁济川以白沙司令部及各部人已退去,恐董旅由白沙转攻山门之后,命全线移往内外东坪。
1925年冬,董胜标以收编民军为正式军队为诱饵,商定在东西会点编。十二月廿七日,董暗带所属,携有迫击炮、轻重机枪多架,乘夜进至东西会,埋伏在山上。蔡春庭不相信董旅的诚意,派少数部队埋伏在东西会山上,以备万一。董旅亲自检阅点编,看到部队密集,认为机不可失,即下令射击。董部暗伏在山上集中向下射击,火力十分猛烈,幸而民军保住退路,才免被全歼。是役,民军计死四十二人,伤十余人,其他安全退却,仍由陈俊丞、蔡春庭等率领退往山门驻扎。
蔡春庭的回忆录中还有多处提及东西会,但仅以上述两次战斗,即足以让东西会闻名遐迩。
关于蔡春庭在东西会脱险一事,常太民间有多种传说。有的说春庭见势不妙,假装走粪池坑(上厕所),把披风挂在墙上,骗过敌军,趁机逃走。有的说春庭身手不凡,当被敌多人擒住时,奋力挣脱,起腿腾跃过溪。不管哪种说法接近真实,但春庭智勇双全却是不假(另文再叙),且东西会有稻田,有桥,有山,有溪,都与事件叙述对景。据说,当地人前数年开荒种果时,还偶尔挖到人的骸骨,大家确信其主人便是东西会多次战斗的阵亡者。
东西会的一草一木,留存着历史烟云的依稀记忆,逐渐化作当地人的人文情结。东西会人珍爱生于斯、长于斯的山山水水,正在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虽然有东青、东太的村名,但更多的人还会在心里念叨着“东西会,东西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