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文人春庭
【发布日期:2016-08-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辛亥革命至1930年代,蔡春庭的名字在莆仙地区虽不至如雷贯耳,却也算广为人知。
人们知道春庭之名字,大都来自他的骁勇善战与韬略智谋的传说。在春庭的故里常太镇党城村以及周边的顶坑、内东坪、外东坪、渡里、金川、马院等村,老一辈人提起春庭,都说他是国民党的大官,是“团长”或“营长”。
其实,根据春庭自己所说,他好像从来没有当过“团长”“营长”,勉强要说也只是“相当于”之类的军官。林侪鹤、蔡春庭《莆田辛亥革命与民军始末》(《莆田文史资料》第三辑,莆田县政协编、1982.6)一文中,查春庭任官,有如此记述:
是年八月(1918.8)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派所部黄国华率hellip;hellip;第六支队蔡春庭等驻钟鼓亭进攻莆城西门、南门;hellip;hellip;九月下旬许崇智率领谢统领和徐统领(忘其名)与莆人温彦斌一个营来莆hellip;hellip;蔡春庭任军事委员兼莆仙义军副指挥hellip;hellip;
闽、粤停战后,涂季方任旅长,林师肇让出军权,所部由蔡春庭整理率领。任蔡春庭为旅部卫队长,杨万顺任第一团长hellip;hellip;
由记述可见,蔡春庭不曾任过团长、营长之职,但分量不轻、职位也不低于团级。
关于春庭的官职军功,他的乡亲们也许认为无大关涉,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他文人的一面。
春庭出生于常太里党城村蔡家。据说蔡家祖上生有三子,人称大舍、二舍、三舍,分为三房。春庭是大舍房,现为顶厝村民小组,依次则为二舍房下厝小组,三舍房新厝小组。
春庭应为字,其名为仁芳,号锄园。据说这锄园之号来自他卸甲归田之后,在党城坂埂顶(音)开荒种油桐时自号。
春庭能琴棋书画,会裁缝绣花。一个行伍出身的戎马武夫,却又能拿笔拿针,实在让村里人佩服至极。说起这些“文事”,一些认识春庭的人,都津津乐道。有说谁家的蚊帐眉上所绘的“喜鹊登梅”是春庭的手艺;有说谁谁谁都曾到过城里衙后找春庭帮做衣服;有说某某某处的某某“十番”先生,还是春庭的徒弟;还有说谁家保留一本“工尺谱”就是春庭抄写的。
大家说的都是“事实”,言之凿凿,不容置疑。为了证明他们评价的容观公正,他们也会抖出一些负面的“料”,说是春庭不会“布田”(插秧)。春庭居家时也曾下地参加生产队的“布田”,可是再怎么努力用功,他插下的秧苗就是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对照乡亲们插的秧苗,他也觉得尴尬,于是不无自我解嘲地说:“我能管千军万马,就是管不住七颗秧苗。”此话一出,马上传开,至今已成“古粕”,看似笑话,实为美谈。
大约是抗战结束之后,春庭离了军职,当了国民党莆田县的参议员。在此前后,他做了一件至今让人感恩和称颂的公益事业,就是在他家乡的“对门”创办了一所初级小学,接受附近十来个村的农家子弟入读。初小毕业,有能力继续读书的孩子,他还会热心帮助送他们进城深造。这所小学持续办到20世纪60年代,当位于党城、顶坑交界处的党坑小学建成之后,才搬进新校。
由于春庭的文人气质,宽仁温厚,深得村人敬重。晚年春庭,经历多次“斗争”“运动”,作为旧官僚他却少受冲击。据说某年春节,也许是春庭技痒难忍,自书一副春联,仅有四字,曰“沧海”“桑田”,不料却被一位“客边”干部看到,差点惹祸。这位干部警惕性极高,也知道这春庭的一些来历,于是上纲上线,深文周纳,厉责春庭“别有用心”“死不悔改”。不料春庭“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马上吟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作“坦白交代”,吟完全诗,还特别重复了最后一句,并解释道:“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桑者,沧海桑田也。我写毛主席的诗,走人间正道,请您这位干部同志回去再读毛主席的诗,看看解释吧!”
结果,那位干部悻悻而去,春庭化险为夷。
晚年春庭,经常拄着手杖站在村道旁,看着下学的孩子们回家。孩子们只知道这位老头是同学中谁谁谁爷爷、伯公、叔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只曾经威震山岳,啸鸣涧谷的猛虎。有时某个机灵调皮的孩子会企图从春庭面前偷溜过去,结果总会被他用手杖挡住,喝一声:“你这是某某的二小子,见了老人也不问候,无习教!”被拦住的孩子从来不敢反抗,乖乖站直,说一声:叔公。于是春庭拿着手杖,轻轻拍一下孩子的屁股:嗯,去厝吃饭。于是,一群孩子就嘻嘻哈哈笑着,各自跑回家去了。(今闲)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