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柱
郭尚先寓居的陈家大厝,郭尚先雅称“瑞井山馆”
此口古井名为瑞井
郭捷南夫妻合葬墓
笔者于今年6月初看到民国张琴编撰《莆田南山广化寺志》37页有载:兰石先生(注:郭尚先,号兰石)先墓在瑞井(今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朱坑村水井自然村,古时村内有一口古井,名曰:瑞井。居者以“瑞井”命名。民国22年属莆田县第一区辖内坪洋乡:朱坑、梅坑、水井、大岚里、山牌。今称水井自然村)。往来必经此岭(南山广化寺后古岭道),居忧(注:居父母尊长之丧)营葬(注:筹办丧葬事)。寓居瑞井最久,村人得先生墨迹甚多。余(注:张琴)得先生临《砖塔铭》[注:郭尚先珍爱的碑帖《王居士砖塔铭》,后割爱送其挚友林则徐]一石,字较原石略大;作三列,横书。末题云:“辛巳(1821)十月廿六日(注:郭尚先父捷南于嘉庆庚辰(1820)正月初六日卒,道光元年辛巳(1821)葬于文赋里瑞井山)。临于瑞井山馆。”原石藏余家,当作亭护之。此段跋文清楚地记载郭尚先为其父筹办丧葬事,寓居瑞井山馆之史实。
8月10日下午,笔者与几位友人聊起郭尚先在瑞井有其父母之墓,其中林桥村民陈元霖友说:“瑞井在我隔壁村,我从小听大人讲起瑞井有一座大墓,那座大墓所处山丘之名,当地村民称为:lsquo;郭先垟rsquo;(垟:方言,田地,多用于地名)。现这座大墓于lsquo;文革rsquo;中遭破坏,且墓埕已被改建为林桥村通朱坑村村道的一段路。”问元霖关于郭尚先住瑞井山馆之事,他也不知道。我们约定明天上午一齐去寻访。
8月11日,星期四,阵雨,上午9点半,由元霖带路,阿詹、风水师阿吴和笔者四人到林桥村通朱坑村村道中间一段拐弯处,元霖指着靠山的路边一片芦苇、芒刺藤丛生之地,说:“墓在这儿。”我穿上雨衣拿着元霖借来的锯子、砍柴刀,约用时40分钟,把墓室前的芒刺藤、芦苇清理掉。在我们清理芦苇、刺藤时,家住附近的村民陈育源、陈凤治夫妇主动来和我们交谈,陈凤治介绍,郭尚先父母墓葬于此,郭尚先把这座墓所处山丘买下来(后来当地村民称此山丘为“郭先垟”,意为郭尚先的山地),赠送给她祖上“潮州公”。请“潮州公”家人看护墓,代为祭祀扫墓(郭尚先在京、川外地为官,路途遥远),并每年挑几担柴木(烧火用)送到尚先居第。这种约定一直传到她这辈,凤治今年50多岁了,她13岁开始随大人一齐挑柴送到城里旧莆一中旁朱仓巷(朱仓巷又名书仓巷,宋代这巷里住着朱姓人,而巷道东北隅又邻兴化军仓储,居者以“朱仓”命名。邑人俗称“朱庄”。后因郑寅居此建有万卷书楼,又得其巷名:“书仓”。明清以来称其巷为“书仓巷”,老百姓还是俗呼“朱仓巷”)郭尚先居第。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八十年代以后就没有再挑柴送郭家了。这时村民阿青路过这里,向我们介绍,这座墓为风水穴,名曰:“卧狗穴”。墓在“卧狗穴”的中心处。他还说起以前有见到“郭界”山石碑,今不知去向。墓为砖砌纵向三室墓,三合土围筑。三合土厚达 30厘米。墓门已毁,墓碑、墓志铭据当地村民介绍也已毁。墓室已空,墓室深3.4米,宽0.85米,高1米。墓室上面的墓头(俗称墓龟)仍存。墓原有三埕,气派壮观。
风水师阿吴量好墓室尺寸后,拿出罗盘辨方正位后说:“这座墓完全是按照晋代风水家、堪舆学鼻祖郭璞《葬书》所记之古法选的风水宝地。年命必须符合相关条件才能合山。”郭尚先父捷南生年是清乾隆庚辰(1760年),年命庚辰,五行属金,《葬书》所记庚辰年命之人的大进山(阴宅)吉方位:庚酉、辛寅。这座墓坐庚向甲兼酉卯,正好与庚酉吉位相合。此墓地名曰:“郭先垟”,其龙脉与城内主山为同一个祖山,其来源很远,到华亭紫霞(帽)山后接连耸起紫微、紫云二山,因此被并称为“三紫”,气势磅礴绵亘数百里,山势盘旋融会,千雄万状。即将入局的时候,连续经历多重开帐,层层叠叠的山峦巍峨耸立,然后重新大断边峡,分为两枝,左枝是杉山、石钟山,右枝是“箕垅尾”山。其中中脉、洛脉重新大断过峡,耸起山峰。连绵起伏到杉山贯穿至水井村瑞井山[郭尚先遗著《增默庵文集》第1卷中《兰石公年谱》有载,道光元年(1821),时年郭尚先37岁。其父柩葬于文赋里瑞井山。当地村民称其山为“郭先垟”]。此墓座落瑞井山,面向太子山。有水流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不见水出,乃“聚宝”之地。其子孙人才辈出。长子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于道光十二年(1832),晋升大理寺卿(正三品官),秋季又升礼部右侍郎(从二品官)。冬卒于任上。诰授资政大夫(正二品官)。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书论家。有《芳坚馆题跋》4卷、《芳坚馆印存》2卷、《增默庵文集》8卷等行世。其孙郭篯龄(1827-1888)以乡贡选为同知,候补浙江,钦加四品衔。诰授中宪大夫。为清代易学家。著有《周易从周》10卷、《周易从周述正》1卷、《易林伐山》1卷、《三易三统辩证》2卷、《易海归宿》2卷。其曾孙郭慎行(1849-1909),官县学教谕。敕授修职郎。是清末书法篆刻家。有《爱吾鼎印存》4卷和《醉石山房印集》行世。其裔孙郭风(1918-2010),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全国劳模,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委员,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
查阅郭尚先遗著《增默庵文集》第1卷中《兰石公年谱》有载,其父捷南,号仲伊,即仲伊公。妣吴太夫人[生长子尚先、次子尚坤(早殇)、三子尚英(嘉庆癸酉拔贡,有诗名)]。庶妣王太孺人[生四子尚度(从九品官)]。三人的合葬一般是一男两女,墓有三室正好与这三人相对应。
墓主郭捷南(1760-1820),字邦贤,号仲伊。莆田城内书仓(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书仓巷)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十一月廿六日生。附贡生,以诗文名于时。为清代学者。著有《易要诂》2卷、《礼记要诂》6卷、《四书要诂》3卷、《律吕考》1卷、《丛书守雅集》5卷、《迎光楼诗文集》若干卷。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正月初六日疾终里第。享年六十一虚岁,实为六十岁。以子(尚先)贵,敕封承德郎,翰林院编修。晋赠奉政大夫,例赠资政大夫(正二品官)。道光元年辛巳(1821),葬于文赋里瑞井山(今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朱坑村水井自然村村道旁)。同年钱塘戚人镜作墓志铭。现存莆田市文献中路文峰宫内的《敕封天后圣母三代列圣殿宇肇建碑记》碑立石于嘉庆八年(1803),碑文有载郭捷南是文峰宫董事。
读者会问为什么郭捷南是公元1820年正月初六卒,要等一年(1821)之后才安葬。笔者就这个疑问请教风水师阿吴,他解说:“这是严格遵守晋代郭璞《葬书》所记古法的。郭捷南生年庚辰,卒年庚辰,是为本命年,命犯太岁,不利安葬。只好暂时寄葬,等过年后安葬。”民国以前之人非常注重阴宅风水和安葬日期的。
护墓人后代陈育源、陈凤治夫妇请我们4人到附近他们家喝茶交谈,关于郭尚先寓居瑞井山馆之事,凤治就其话题接着说:“上代人有交待,郭尚先在这里没有建房子,而是住在她祖上陈家大厝中。”于是,我们请其夫妇带路到约200米外的陈家大厝去参观,这是座九间厢双座厝,两边有护厝。有5个天井。大门前原是大砖埕,现为水泥埕。迎着大门五级台阶而上,看到木大门上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颖水家声大”,下联是“珠山世泽长”。从大门进去几米,有四根大柱立前厅,在四根柱子中间以前有横立的木门槛。再往后2米左右是大厅的天井,天井的前后条石井壁上浮雕有荷花、菊花图案,可惜于“文革”中被凿残损。过天井是后厅,厅后部供有神龛。大厅两边是厢房。西厢房已倒塌。护厝仍存。整座大厝外观雄伟。
郭尚先把其父母合葬墓所处的瑞井山(又称:“郭先垟”)买下来赠送当地“潮州公”,请他家人帮忙看护墓,代为祭祀扫墓,并每年挑几担柴木送到尚先居第。陈家人待尚先为上宾。郭尚先在筹办其父丧葬事及守孝期间,经常寓居在陈家大厝。
民国张琴收藏的郭尚先临写《砖塔铭》的石碑落款:“辛巳(1821)十月廿六日,临于瑞井山馆。”在中国,一位书法家或画家会在书法或绘画的作品落款中写上地址,但不会写上“书(画)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