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仲秋节
【发布日期:2013-09-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农历十月十五日仲秋节,中华大地呈现一派“月圆人团圆”的欢乐景象。不过,中国之博大,各地的仲秋习俗也各有异同。陕西一些地区男的划船,爬山,女的夜晚吃西瓜;广西一些地方,男女青年举办“歌虚”,纵情歌唱,赞扬爱侣;苏州许多妇女盛装结队出游拜访亲友,俗称“走月亮”;广东农村却是小孩提花灯在街上玩,大人在高处竖一杆挂一对小灯笼,俗称“竖仲秋”;福建历史上有“仲秋薄饼”的习俗,人们通过骰子评出状元、探花、榜眼、进士、秀才等,中状元的,预示将来能交上好运。
现在,境内民间在仲秋夜,家人团聚,吃炒米粉、芋头、板栗、白粿、月饼等。故有“做秋粟白粿,芋焖米粉炒”之说。
中秋话粟
中秋夜赏月吃粟子的习俗,历史悠久。宋人孟元志在《东京梦华录》中曾经这样写道:“(汴京中秋节)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梨、枣、粟、葡萄皆新上市hellip;hellip;”可知粟子在宋代已是应时佳品。
中秋节前,人家常以粟子、月饼等特产馈送亲友,叫做“送秋”。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备办宴席,称“做秋”。当更深夜静,皓月当空时,人们一边剥着深棕色油亮的粟壳,吃着清香甘甜的粟仁,一边观赏溶溶的月色,令人油然而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感。
做秋、送秋、赏月
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八月中秋月下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中春昼,鼓击鼓吹雅以迎暑;中秋夜,迎赛亦如云。”《礼记》: “天于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即拜月。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风俗。《魏书 ·礼吉》载,皇帝“秋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后来发展到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在中秋这一天,合家团聚,祈祷丰收。
兴化民间有“做秋”、“送秋”、“栽秋”及赏月等习俗。古时此节十分隆重,有“中秋望月、饮宴达曙,笙歌载路”的记载。这一天,家家户户摆上酒菜、月饼、板粟,合家围座,观赏月华,畅叙家常。有的地区还要举行祭神拜月活动。除了品尝月饼外,还有“炒米粉”,意为活到须发如米粉一样白,健康长寿;要吃芋头(“路头”的谐音),取来年走好运意。一般将芋头去皮切块,文火焖熟后,再将兴化米粉丝放入芋汤内烫熟,合家团圆在桌旁进晚餐。富裕人家,菜肴更加丰盛,无论盘菜多少道,其中炒米粉、粟子、香芋、白粿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莆田人在“做秋”。本境此俗也沿袭至今。
亲朋间互赠月饼、板粟、白粿等礼物,故名“送秋”。解放后,机关、学校等单位有的举办“中秋”晚会或茶话会、欢度中秋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白塘秋月”,是人们放舟赏月的好去处。(卢金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