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厚德劲节 精美文章——明代翰林名臣陈音评传
【发布日期:2013-08-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音 (1436—1494),字师召,号愧斋,莆阳涵江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进士,历官翰林编修、南京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掌院,官至太常寺卿。以文章气节名世。
遨游翰署 献言四事
陈音先祖陈淬,为南宋抗金名将,在保卫建康(今南京)一战中,孤军奋战被俘,壮烈就义,其子仲刚亦在此前的一次战斗中,为救父而战死。朝廷赠官明州观察,并于故里立忠孝坊旌表。曾祖以来不仕。
陈音少时敦朴嗜学,补郡庠诸生,有文名。闽省学使牟俸试其文,大为惊异,赏识其才,遂遣诸子同其交游。
明英宗天顺六年(1642),陈音应举福建乡试,名列前茅,明年秋中会试正榜,八年(1648)登进士第,为翰林院庶吉士。邑人翰林学士柯潜为教习之一。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八月,授翰林编修。三年(1467),参与纂修《英宗实录》,书成,陞从六品,赐白金文绮。成化四年(1468),编修初考(1)。因陈音有功绩,赠其父相应官职。
翰林官职务,除应奉文字外,更有论政献议之责。时明宪宗怠政,大兴佛道,邪佞害政,贬斥谏官,中外结舌。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三月,陈音应诏求言,上《弭灾保治疏》(2)。直陈朝政之失,进言养君德、进人才、开言路、辟异端四事。
该疏针对当时经筵圣学之弊,指出:培养君德之要,莫先讲学、好问。今陛下虽日御经筵,然势分尊严,上有疑而未问,下陈述不得尽。建议选择儒臣,赐坐便殿,搜求经典,从容咨论,启发圣聪。又谏言广进人才,指出,国家养士百年,求其可用者亦不多得,而一二人可用者又未尝用之。提议起用致仕尚书李秉、在籍翰林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为侍从,安置广东举人陈献章为台谏,使贤才得以尽用。
陈音又针对当时朝廷言官常遭贬斥之辱,以至多缄口不言。建言召还贬外的判官王徽、评事章懋,官复旧职,以示天子之量,并敕令自今台谏,凡政事得失、生民利病,一切直言无隐,言虽狂背亦不加罪,以示求言之诚,广开言路,事无壅弊。并谏言排斥异端,取缔法王、佛子、真人名号,杜绝滥赏。今后有请修寺观者,悉置诸法,永为定制。
陈音建言四事,皆切触及国家时局的大事,却因忤旨受到切责。他在当时以言为讳,连言官亦缄口不言的形势下,毅然冒着“斧铖之诛”的政治风险,直指时政之弊,不仅表现其尽职之忠,更显示其报国之勇。这种端直刚正的品格,在此后多年的翰苑生涯中,时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耻拜权门 不畏西厂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陈音因离家多年,告假归乡省亲。至成化十年(1474)复职。时司礼太监黄赐母死,朝中各省、寺、监、院要员,无不前去吊祭,唯独翰林院未去。一日,翰林侍讲徐琼对众人曰:“时势既然如此,翰苑独得不往乎?”众人有的响应,有的否定。但见陈音奋然怒曰:“堂堂翰林,相率而拜中人之门,天下其谓何?斯文其谓何?吾素无相识,不往!”意思是,天下人将会如何评说斯文的翰林官呢?词气愤激,声泪俱下,闻者无不为之惊恐,徐琼亦感到惭愧沮丧,吊祭之议不了了之。郡志誉称之“耻拜权门”。(3)由于陈音刚正不阿,而为当路者所嫉忌,故职位久不得动。直至翰林编修任满三秩(九年),方升为翰林侍讲,加从五品俸禄,奉侍经筵。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春,宪宗开设特务机构西厂,以太监汪直掌之。神出鬼没,肆意拘捕,严刑拷打,罗织冤狱,气焰烜赫,臣民惊恐不安。一日,汪直党羽韦瑛,夜率逻卒突入兵部郎中(或谓中书舍人)杨士伟家,逮捕杨郎中,拷辱其妻子及亲属,邻舍皆闭门避之。陈音与士伟邻居,闻声急忙登墙,大声呵斥曰:“汝何人?擅辱朝官,敢不畏国法!”其人反诘曰:“汝何人?敢不畏西厂!”陈音厉声对曰:“汝欲知我乎?我,翰林侍讲陈音也!惧汝辈破坏国法,祸福非我所惧!”韦瑛一伙不由被其大义凛然的气概所震慑,而稍有收敛。次日,朝臣闻其事,称道:“仁者必有勇”。(4)
注:(1)明创立翰林庶吉士制,选进士优于文学、书法者任之。每月有月考,三年大考,考后放出做官,曰“散馆”。
(2)〔明〕郑岳《莆阳文献》卷十三。按,《明史》本传确载,“成化六年三月,以灾异陈时政”。但称前二事为一章,“章下礼部。越数日,又奏lsquo;国家养士百年hellip;hellip;rsquo;(即后二事)”。郑纪《陈音行状》称“庚寅(成化六年)上时政十数事,皆关国家大体。”陈音故交李东阳《陈音神道碑》则称“尝上疏陈时政数事,如乞起李秉、张元祯,复罗伦、章懋,用陈宪章;革法王、佛子名号。”存疑待考。有传记将上疏时间置于弘治二年兼翰林掌院之时,显然为误。
(3)〔明〕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卷四十四。
(4)〔明〕郑纪《陈音行状》(《东园文集》卷十二)。《明史》本传、倪岳《陈音神道碑》及[明]焦竑《玉堂丛语》等,对此事记载大同小异。□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