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浮莆田。”这话不完全对。其实只有兴化平原才是从海中“浮”出来的,而且还要靠水利。
原莆田县靠山面海,东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湾相连。境内有三大河流,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莆田于公元568年立县。唐贞观元年(627)之后,在木兰溪两岸先后开凿了10多个大塘,蓄水灌溉农田。建中年间(780-783),吴兴在北洋筑堤为田。标志着兴化平原围垦的开始。元和八年(813),裴次元在南洋筑堤。宋熙宁八年(1083),木兰陂建成,灌溉兴化平原。填掉先前挖的五塘,只留国清塘以备大旱。之前已建成泗华陂、太平陂、南安陂。解放后,1956年,建涵坝水闸。1960年,东圳水库竣工。1969年,又建成东方红水库。陆续添设一些排涝闸,加固南北洋海堤。在沿海有几个大的围垦。这些都是较大的工程,还有很多小的。除了基本功能外,水利对莆田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首先,水利对莆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有巨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水利造就兴化平原。南北洋筑堤障海,使莆田人能得平土而居。木兰陂建成,解决了兴化平原的灌溉问题。农业从此由单季改双季。这几个伟大的工程,使兴化平原由河流泥沙冲积的海滩地变成了膏腴之地,鱼米之乡,为科甲鼎盛的时代铺平道路,奠定莆田文献名邦的基础。
东圳水库通过渠道灌溉26万亩旱地及沿海的围垦,渠水所到之处,许多地方实行“农改田”即旱地改种水稻,人们的主食也由地瓜变成大米。
水利为莆田人民提供饮用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九百多年中,兴化平原上的人们饮用的是木兰陂引水沟渠里的水。东圳水库又为30多万人提供饮水水源,是莆田的大水缸。
其次,水利对莆田文化影响深远。
在莆田县,有116个水利工程地名,记录了历史上劳动人民治水的光辉业绩,是莆田水利、农业发展和抗灾历程的见证。治水功臣岳正的名字也成了地名(岳公)。唐代开挖的大塘——颉洋塘,又名圣寿塘,后废为田,塘边有圣寿寺,其放生池就是颉洋塘遗址。
有关水利的传说和故事多。如李宏兴陂、智日插竹、吴兴斩蛟。还有“水绕壶山”、“抓亦十八,捧亦十八”及香山宫的传说等。丰富了莆田民间传说的题材。
水利文化丰富。土海即古代的国清塘被建成湿地公园。木兰陂陂首工程附近、东圳水库坝头等一直是游览景点。人们在沟渠上赛龙舟,黄石镇东华逢闰五月搭桥亭、水架。木兰春涨、白塘秋月都属于二十四景。水利历史资料丰富,有木兰陂纪念馆、镇海堤纪念馆(原为报功祠)、钱四娘纪念馆等。香山宫里,陈列着历代治水功臣。从这些资料,人们可以缅怀先贤业绩,重温水利历史。历代出了不少水利专著,如明代李熊《木兰陂集》、清姚文崇等《续刻木兰陂集》、清陈池养《莆田水利志》、莆田县木兰陂水利管理处《木兰陂水利志》和最近出版的《莆阳水利功臣谱》。“壶山兰水”是莆田的象征,人们把木兰溪说成“母亲河”,这里的兰水、兰溪,都包含兴化平原的沟渠。
莆田方言里有一些词语,反映水利的影响。莆田话“沟”特指引陂水灌溉农田的沟渠。沟里的水族被说成沟鱼、沟虾、沟蛳(音资)、沟蚬、沟螺。农民挖沟土肥田。沟船在河面上航行。四沟嘴、沟头、沟尾、沟下、沟边成了地名。俗语有“双头沟食无水”、“半暝踏车踏落沟”、“好田食双头沟”等。而“沟”的本义,人工挖掘的水道,反而要用修饰语加以限制。如把水沟说成“涵沟(槽)”、“水路”,把畦间小沟说成“渎(音达)沟”。同理,“塘”特指古代人们开挖的用于灌溉的大水塘,一般的池塘就被说成“池”、“窟”。此外,俗语“白浪长驱直抵壶山之麓”,说明南北洋未筑堤时的情景。“东角筑堤遮浪”,巧妙地将东角遮浪海堤隐括在一个对句里。“大水淹洋”反映决堤或发生洪涝时兴化平原被淹没的情景。人们又用“清共木兰陂厄(的)水一样”来比喻为官清廉。不过现在陂水没有以前那么清了。
水利造神,产生了由水利功臣形成的地方神灵。莆田对那些有大功于民的治水功臣,立祠立庙纪念。有裴观察(次元)庙、吴长官(兴)庙、李长者(宏)庙、钱神女(四娘)庙及香山宫、冯大师(智日)庙、世惠祠(主祠唐太守何玉)、岳公(正)祠等。除岳公祠外都始建于唐宋。起初是乡人立祠祀之,经过多次重修,世世代代供奉不绝。在古代,一些庙宇“春秋致祭(每年春秋两季由官方主持各祭祀一次)”。这些人生前为民造福,死后民间自发纪念,由人及神,属于地方神灵,莆田百姓信奉的神灵。是莆田特有的。老百姓又认为他们生前有超人的能力,死后为神,可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帮助自己实现美好愿望或化解灾难,所以至今老百姓时时去他们的庙宇里烧香磕头,祈求保佑,就像对待普通神灵一样。这是一种独特的人文现象。
第三,劳动人民在治水中形成莆田精神。水利功臣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已被人们当做神灵崇敬祭祀。但是不应忘记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历史没有留下这些劳动者的足迹,他们对水利的伟大贡献却不可磨灭,他们在治水中形成的精神代代相传,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种。
1、努力进取的精神。一方面,人们不满足于靠天吃饭,他们利用水利,发展农业。古代直到解放前,山区沿海利用小溪筑陂坝,扩大灌溉面积。解放后,建造了许多水库,取代陂坝。另一方面,人们不满足于现有土地,历代都有人搞围垦,与海争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放后有几个大的围垦。到了现代人们又不满足于守着家门,纷纷出外经商、谋生、打拼,足迹遍天下。
2、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每一个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经过成年累月的劳动,才能完成。唐代的那些大塘,宋代南洋平原上的109条沟,都是先民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木兰陂水利工程,花了八年时间才建成。东角海堤,自从明代被拆,改筑土堤后,多次决口,“海溢入堤,禾薯尽没。”(《莆田水利志》)但一次次决堤之后,人们总是一次次把决口堵起来、加固,重建家园。冲去田地的盐分,恢复农业生产,从不畏缩,从不倒退,百折不挠。
综上,千年的莆田水利造福人民,加快莆田文明的进程。(余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