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翁志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人杰地灵添锦绣,灵秀莆阳美名扬。莆田,一座位于东南沿海的古府新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原因,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这里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有千年名刹南山广化寺、千年水利工程木兰陂,有宋戏“活化石”莆仙戏,还有传承千年的莆田木雕工艺等等,无不在诉说着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灿烂与厚重,见证着勤劳勇敢的兴化儿女敢于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如果你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请静下心来,好好品读她,你就会了解莆田农历正月初二不走亲访友和春节贴白额春联的悲壮故事。而莆田的元宵节以其独特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元宵文化中独树一帜。莆田的元宵节不是一天,而是持续近一个月,从正月初三开始,到二月初二结束,堪称闹元宵的“狂欢月”,更有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发出“全国元宵看福建,福建元宵看莆田”的惊叹。在莆仙大地,元宵节不仅是灯火的盛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期间,无论你是漫步在繁华的城市街头,还是踱步在乡村小陌;不管是走在蜿蜒的山村小巷,还是闲逛于沿海渔村,都会与巡游的元宵队伍不期而遇,虽然每个村庄的闹元宵习俗各不相同,但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是一样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跟着队伍一起前行,分“丁”饼,接“福”橘,这些都是常规,饿了渴了也无妨,元宵节期间,在仙游地区,各个庙宇会为大家准备“焖咸饭”,在莆田则会准备“炝粉”,此时,无论你是参加巡游的人员,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可以前去打一份,然后坐在一旁大口品尝,热情的乡亲们总会叫你,吃完再去盛。此时,暖的不仅是胃,更是心和情。
莆田元宵习俗的形成与独特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自唐代以来,莆田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宋代,莆田科举鼎盛,文风昌盛,元宵节成为文人雅士展示才华的重要场合。明清时期,随着妈祖信仰的兴盛,元宵节又融入了浓厚的妈祖文化色彩。
莆田长达一个月的元宵,源于明代抗倭斗争。当时,倭寇频繁侵扰,百姓无法安心过节。抗倭胜利后,各村轮流补过元宵,形成了“元宵月”的独特习俗,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已然成为莆田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在历史长河中,莆田元宵节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宋代的花灯、明代的戏曲、清代的民间舞蹈,都在这里找到了生长的土壤。这些文化元素经过本地化改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莆田元宵文化。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发展和普及,莆田的元宵文化不再是“藏在闺中无人识”的“大家闺秀”,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莆田市委、市政府策划、提出的“全到莆田过大年·莆田元宵”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民俗专家、网络大咖、摄影爱好者来莆拍摄、宣传莆田独特的元宵习俗,更是让莆田闹元宵习俗活动不再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而是落落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莆田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新疆、海南、吉林、浙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摄影家来了,更有不远万里,漂洋过海的“老外”也到莆田过大年,亲身体验这独一无二的习俗。莆田的元宵能够突然“出圈”不仅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也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不遗余力,多方面、多场合为莆田代言,大力宣传、推介莆田是分不开的,陈部长事无巨细带领市委宣传部的“小伙伴”们通过前期筛选、安排路线、对接沟通等,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摄影家都能够及时拍到莆田元宵最美的瞬间,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与点赞,也让莆田的元宵节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放异彩。
“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说的就是莆田各地闹元宵的习俗。莆田元宵节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爬刀梯、跳火海、搭桔塔、打铁花、垒蔗塔、游灯龙、踩高跷、打铁球……无不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叹为观止。“枫亭镇的游灯习俗太震撼了,数万盏花灯绵延数里,宛如一条光的长龙。白塘镇和黄石镇的打铁球更是惊心动魄,赤膊上阵的勇士用铁球击打后背,展示着莆田人的勇武精神。我从农历正月初五过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总感觉意犹未尽,莆田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来自辽宁抚顺的官先生逢人便会竖起大拇指夸赞。
妈祖文化是莆田元宵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巡游、文化踩街等仪式,既是对妈祖的敬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至十四,湄洲岛上精彩不断,好戏连台,来自全球各地的妈祖敬仰者蜂拥而至,只为一同感受不一样的“追星”,把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传播得更久远。
莆田的元宵节不仅是后人缅怀先烈,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更是维系海内外莆田人的精神纽带。每年元宵节,都有大量海外侨胞回乡参与盛典,在侨乡江口,每年元宵节期间,遍布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不辞辛劳返乡,参加闹元宵活动,为的不仅仅是慰藉心中那份思乡之情,更是借机看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莆田的元宵节,既增进了游子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了莆田人的凝聚力,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场‘狂欢月’,半部莆仙史”,莆田元宵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部活态的地方文化史。它承载着莆田人民的历史记忆、文化智慧和审美追求,是莆仙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