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柱
仙游县古井分布范围广,按朝代分,有唐井、宋井、元井、明井、清井。义井有鳌头巷义井、东门街义井、貂峰村义井等,古村落古井有济川村古井、东井村古井、锦峰村古井、云居村古井、罗峰村古井、前连村古井等,与寺院宫庙有关的古井有龙华寺古井、圣泉宫古井、龙井宫古井、井亭宫龙井、涵井村尼姑庵涵井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版《仙游县志》卷之四,收录凤井、义井、金井等,录下:
凤井
凤井:凡二,在县署左右,久湮。明隆庆元年(1567),知县关(县志误为“闵”)玉成复之,后又为民居蔽塞。万历四十三年(1615),知县徐观复重辟,左井距旧左井右数十步,右井距旧右井左数十步,两旁峻之雕墙,竖坊匾,左曰“左眼泉”,右曰“右眼泉”,有碑记。而旧井竟未复。
凤井原有二口,已被填埋一口,余下一井覆盖在附近的民房中。
义井
义井:亦名七星井,在县东街三(街南学巷一,街北一,旧近严氏宅,俗名严厝井,其一亦在街北,今蔽塞);西街二(泗洲巷口一,今名大井巷,西门外街北临濠一);南北街各一(南文昌巷一,俗名“南门巷”。鳌头巷一。据郭《志》,详其坐落如此。前《志》合大井止,载五井,误),共七井,按七星象盘旋迴曲,井面幕以石,各作四圆眼取水,创始莫考。乾隆丙子(1756),修文昌巷义井,掘地数尺,得石刻二,其形左凹而右凸,一曰“建隆二年辛酉(961)十一月十日淘砌,县尹翁处厚、丞尉王永裕、主簿陈仁隽”。一刻姓氏者六,曰“仙关陈剑铣、林恪、李金泰,函谷陈蒲、蔡贤、李祭”。以是考之,知井之有于斯也,殆自有宋之初。而东之三、西之二、北之一亦于其时并砌者也。然淘砌则前此应已有之,又不自建隆始矣。夫井以养民,此义井所由名也,久不修治,射鲋弗渫。东街一井,民居蔽塞,仅存者六,至七星之有关于文教,存其说焉可也。
鳌头巷义井 游心华/摄
东门街义井 游心华/摄
金井
井在石池中。池有巨石,状如犀牛,石穴沸泉成井。林氏环居于此,多植梧桐于井畔,竞称佳景。属善化里(即今鲤城街道金井村内)。
金井 游心华/摄
龙华寺古井
南宋嘉定七年(1214),李俊甫《莆阳比事》“龙华建寺”条目载:“龙华寺在仙游县西南,隋大业中,有沙门自丹阳来立庵,山林幽,人迹不到,有白龙衔白莲华自空中来献,因得名。今龙井、龙池遗迹尚存。”
《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五十四“龙华寺”条目载:“龙华寺,在仁德里宝幢山下,唐嗣圣三年建。寺之中,别为院一十有一,别为庵七十有七。宋绍兴中火,元元贞间,僧起有重建,并各庵、院为一,赐今额(龙华万寿禅寺)。至正末复火,国朝洪武初僧草堂重建。历正统、成化,僧可成、积修相继增建。僧会司在焉。见在官、民田、地、山一百四十八顷七十七亩九分,岁征粮米八百一十三石。”
龙华寺位于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是一座千年古寺。近年因寺区改造,现在饮用自来水,寺内留存一个古井围。
据以上史料记载,此井围疑为隋唐间遗物。
龙华寺古井 游心华/摄
圣泉宫古井
鲤南镇圣泉村有座圣泉宫,始建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清乾隆三十六年版《仙游县志》卷之四载:“圣泉在郑宅之西,一名龙井。《宋志》‘唐有法主仙妃,因时苦旱,以铁鞭引地成泉’。《旧经》云‘秋浅冬枯涸,春农将作,设祭,方涌瀑。’明宏(弘)治乙(实‘己’)未年(1499),大旱。沙县等处来请水,皆有验。”
圣泉宫至今保留着一口后唐石井,现在仍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取水饮用。《县志》载;“泉水清甜甘澈,常年不溢,泡茶煎药以此泉为贵。”古井,深6米,直径1米,四周用唐砖宋石砌筑,坚固古雅,井中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古井右侧,有三块似笔墨砚的石古迹。古迹犹存,盛然可观。
圣泉井 游心华/摄
龙井宫古井(宋井)
龙井宫,原名顺济庙,位于度尾镇潭边社区居委会。龙井宫大埕上有一口宋井“龙井”。“鲤鱼朝圣”系龙井宫的神话传说之一。古龙井是宋朝建筑的古井,这个井是从下而上筑起来,不是从上挖下去的,是用砖砌成,砖与众不同,呈梯形,比现在的砖长……井底石头喷出的泉水透明如镜,饮后精神百倍。1999年,台湾同胞吴青龙祖孙三代到该宫虔诚朝拜妈祖,尝饮了龙井的圣水后说:“今天终于饮到了仙游潭边龙井宫的圣水,平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侨胞回家旅游或谒祖朝圣,都会尝饮龙井圣水。
龙井宫井 吴国柱/摄
井亭宫龙井(宋井)
井亭宫龙井位于仙游县赖店镇玉山村。宋代所凿,以井亭宫为中心,周围造有6个井,形成六合井群。井围由5块宋代夔龙浮雕石板筑成。今井围已换新的。
井亭宫龙井 游心华/摄
济川村古井(宋井)
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有一口北宋古井。
宋井与宋桥相距百米左右。井深约4米,鼓形井栏(俗称“井嵌”)为整体石穿凿而成,内径0.7米,外径平均为1.1米左右,上刻有“林泽及男(缺两字)臣捨造义井一口,治平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题”。至今井泉依旧清澈,水量充沛,可供村中数百人取用。宋井与宋桥同年被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井村古井(宋井)
大济镇东井村(古称玉井)是仙游县最早的一个游姓聚居地,东井游姓于唐宋间从莆田紫霄圭浦入仙游。村内存有一口宋代古井。
东井村古井 游心华/摄
貂峰村义井(宋井)
朋友陈震辉曾撰《貂峰村珍藏南宋义井及青石槽》一文,记载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吴氏老厝前有一口宋代义井,正六边井沿,上刻文字:“义井琁璃,丙辰(1256)仲夏,长房敬造。”一般水井,多以“甘泉”“慈济”等命名,吴氏义井,以“琁瑶”命名,或许有赞美凿井之人德如美玉之言。唐张说《玄识阇黎庐墓碑》云:“置义井,取施无求报。”
貂峰村吴氏宗祠门外另有一口明朝天顺六年(1462)的古井,井圈上刻有“大明天顺六年岁在壬午冬造”。
貂峰村义井 陈震辉/摄
貂峰村义井 游心华/摄
涵井村尼姑庵涵井(明井)
鲤南镇涵井村,前身是奎山。明朝洪武三年(1370)此处建有一座尼姑庵,庵围墙之内有一口井,井水盛涌,水质清澈,清凉可口,后改为庵井。到民国初期,仙游通往莆田的大路经过此地,盛夏时,过路人在此井饮水止渴,称赞水质可口,水源丰富。由于水源是奎山上石涵所涌泉,故改称涵井。
清乾隆三十六年版《仙游县志》卷之四载:“锦井,在县东十里官路下(旧属折桂里,今属鲤南镇)。深四五尺,昔有锦鸡飞浴于此,故名。又于路上井干潦相通,亦名涵井。”
涵井 游心华/摄
锦峰村随龙井(清井)
仙游书峰乡锦峰村内存有一口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的六角古井“随龙井”,井围上刻“随龙井,嘉庆庚午春立”。
云居村古井(清井)
度尾镇云居村,修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严氏祖厝中,有5处泉眼,无论寒冬酷暑终年涌泉不息,令人称奇。
走进正堂大厅,在天井出花池里,有一脉泉水潺潺涌出,这便是第一处泉眼,泉水清甜甘冽。此外,在左右厢房的天井处,还有泉眼,“为有源头活水来”,形成了院内池塘景观。其中,一处泉眼还开挖成古井。此外,绕环古民居周围的水渠,也有两处泉眼。
罗峰村古井
《罗峰傅氏族谱》下册记载后唐应顺元年(934),因南安战乱,傅瑞(924—994)随母青褆夫人郑氏迁居仙游县赖店镇罗峰村石牌处,为入仙罗峰傅氏始祖。此书下册还记载罗峰傅氏祠堂,位于赖店镇罗峰村(祠堂边自然村)。傅汶于宋庆元乙卯(1195)创建。宋淳祐壬寅(1242)迁龙头之左,后兵灾倭寇,屡毁屡复。1913年、1981年、1997年、2003年重修。
祠堂后面存有一口古井,应是宋代古井。
罗峰村古井 游心华/摄
前连村古井
盖尾镇前连村,以连姓为主。南宋隆兴年间,连治一族从仙游连坂迁居至盖尾前连村开枝散叶,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存有古井“四目井”。
前连村古井 游心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