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涵江区留存古井
【发布日期:2025-02-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国柱

 

古井承载着生活洗涤、灌溉等主要功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对于水井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涵江区古井分布范围广,唐井有黄冈祠内唐井、囊山寺内唐井、上生寺唐井、刘井村黄井等。宋井有黄镛故居前宋井、后度古井、鉴前凤井、郑樵故居的日、月井等。明井,有东坡村猪母井等。清井,有九峰村古井等。莆田市目前已知古井中,配祀“井神”像的是后度古井。

  

黄冈祠内唐井

 

 

唐井位于国欢镇黄冈祠院内,圆形石头井口圈。井圈上刻“比丘太渊为先师叔舍,辛酉岁题”,覆以井盖,井盖直径约133厘米。有三个圆形井口,每个井口直径30厘米。井旁立一通石碑,刻有“黄冈祠从亥向巳兼乾巽,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890)鼎建,涅槃大师手定形势,凿井于石刻篆字,犹存祠记焉”。该井凿于唐代,故称唐井。


  

黄冈祠内唐井  吴国柱/

 

 

 

 

囊山寺内唐井  

 

《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五十四摘录:“囊山慈寿寺,在县北三十里延寿里界内。唐中和元年(881),僧涅槃栖隐于此。乾符二年(875),诛茅为庵。四年,更为‘延福院’。光启二年(886),闽王审知奏改‘慈寿寺’。”

囊山寺,坐落于涵江区江口镇囊山村,是福建省著名古刹,莆田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寺内左廊客堂存有一口唐景福元年(892)妙应祖师(涅槃)率众僧开凿的“唐井”。近年新置井围,上刻“唐井,景福元年,本寺开山妙应禅师领众开凿”。

 

 

囊山寺内唐井   吴国柱/

 

 

上生寺唐井

 

位于涵东街道卓坡社区的上生寺是莆阳古十八丛林之一,相传是抚州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涵江黄巷(今国欢镇黄霞村)人本寂禅师(840901)在涵江卓坡舍地创建的一座寺庙。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校书郎黄璞捐田入寺,取《弥勒上生经》的“上生”两字为寺名。元大德二年(1298),僧道潛修。明景泰间,僧敬修重建;其徒廷芳、元迪构法堂、山门。明弘治间,副纲戒净重新殿宇、方丈,及辟寺前大路。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毁于倭乱,万历十七年(1589)重建。191811月,被北洋军队烧毁,近年重建。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原有一口唐末开凿的水井,口径近1米,井深11米(一说9米),石质圆形井圈,井壁方砖砌就(近年改为八角水井)。此井尚在,位于现寺外涵江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校园内,井水仍然充沛。

 

黄井(唐井) 

 

 

《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七载:“黄井在江口鼓楼山瞰海旁,日给千家,大旱不竭。僧涅槃所凿。”此井位于今江口镇刘井自然村下社头,因井位于下社头,俗称头井,讹为刘井。井以村名,遂称刘井村,圆形井圈,井盖直径约5尺,四个井门,俗称“四门井”。


 

黄井   郑宇/

 

 

 

黄镛故居前宋井

 

宋井位于国欢镇黄霞村黄巷530号的黄镛(12161277)故居“新府”斜对面,井口以整块花岗岩凿成圆形。底部相对凿两个圆孔,意为龙眼。井围外径97厘米,内72厘米,井围高45厘米。该井凿于宋代,故称“宋井”。相传黄岸第十七世裔孙黄镛,在朝颇受宋度宗皇帝宠爱。当时因饮水困难,黄镛即命人勘察地理,寻找龙脉,在府地凿出一口井,既解决该府饮水,又方便村人饮水。


 


 

黄镛故居前宋井  郑宇/

 

  

 

后度古井(宋井) 

 

 

位于涵东街道后度社区村道旁,井口三门。相传乃宋代开凿,井系砖砌,井围为六边形,对角长110厘米,井深950厘米。该井独特之处是井边土墙上嵌有一尊石像,高63厘米,宽28厘米,厚17厘米,石像青石凸雕。身披袈裟,足下莲花两朵,高额大耳,面腮丰腴,右手下垂,左手靠胸。这尊石像引起海内外文物考古专家的极大兴趣。专家考证此石像有六朝风格,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应该是“井神”造像。

21世纪初,涵江旧城东区苍然后度片区旧城改造,古井被拆,剩下的一尊“井神”像迁移到瑶岛祠先生厅右厢供奉。

 

 


瑶岛祠先生厅   吴国柱/

 

“井神”造像  吴国柱/

 

 

 

 

凤井(宋井)

 

 

位于涵西街道孝义社区鉴前街,井水清甜无比,夏天饮之沁人心脾,曾供应涵江集镇内大量居民的饮用水。井凿于宋代,方砖所砌,有4个圆形井口。该井历代重修,原井边立有一石碑,楷书“凤井”两字,上款“乾隆戊戌(1778)荔月重竣”。碑高1.32米,宽0.47米。相传该井为“凤归穴”,是宋代大奸臣贾似道被流放时路过涵江所寻找的,“凤井”两字也是贾似道的字迹。20世纪90年代旧城改造后,此井围(圈)与碑不知所踪。

19831月由莆田县地名办公室编的《莆田名胜古迹》中有“凤井”的照片。


 

 

《莆田名胜古迹》中凤井照片

 

 

 

郑樵故居的日井、月井(宋井)

 

位于白沙镇广山村。据《郑氏族谱》记载,郑樵(11041162),字渔仲,号夹漈,别号“溪西遗民”,自称“莆阳田家子”。出生于兴化军兴化县广业里霞溪(今白沙镇广山村),其故居在广山村林边组。《游洋志·宅志》载:“宋夹漈先生郑樵宅在广业里霞溪,门前有日月井。”日月井乃是郑樵故宅遗址的实证,弥足珍贵。

 

东坡村猪母井(明井)

 

 

2007年夏,东坡翁氏族谱编修理事会编印《东坡翁氏族谱》第381页记载:“猪母井,位于下厝房与翁氏大宗祠之间,有一古井,井壁呈扁圆形。状如猪母身,井口长方形,状似猪母嘴,故名‘猪母井’。井水清澈甘甜,常年不涸,村民打水时,不用盘桶抽水,直接把水桶往井里提水,一担水两提,非常方便,这口古井是翁氏族祖先居住东坡时挖掘的……古时候东坡地势南低北高,是一座小山丘。祖庙义尊社(现在天后宫)正位于山峰,社东侧垞厝里(重兴房)旁有一条小溪,社西侧沟南垞里(现后新厝房)旁也有一条小溪,这两条溪水分别穿过村间,形成八字水,汇集在前东坡前门前沟,滋润着东坡这块宝地。村内重兴井、后亭井、猪母井、鉴前井都是在东西两条溪上,井水很浅,不用放担,挑着水桶左右一按一提就打一担水。猪母井是开族井,井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子孙……老人们说,猪母井无边无底,井水永远喝不完,即使是干旱年月,水也不涸。”

该井建于明隆庆年间,现位于梧塘镇前东坡村前东坡217号翁氏宗祠前面十米左右。为了安全,村民们已在井口安装铁栏杆保护。

 


《东坡翁氏族谱》收录猪母井照片  郑宇/供图

 

 

猪母井实景图 刘伟杰/

 

  

 

九峰村古井(清井)

 

九峰村古井位于梧塘镇九峰村安宁宫左邻,九峰村宫边32号民居右前。井围外径60厘米,内径38.5厘米,高31厘米。井围上刻字:“康熙十年(1671),比丘觉证重建淞隐禅堂并辟此井”。


 


九峰村安宁宫   吴国柱/


 

 

九峰村古井(清井)  吴国柱/

 

 

 

鉴前三目井

 

位于涵西街道鉴前路220号的涵江邮电局(今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莆田市鉴前邮政支局)门前有一口古三目井,井围直径165厘米,高60厘米。井围有刻字,惜被景观台遮住。


 

鉴前三目井   吴国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