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围绕基层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被收录整理为《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一书(以下简称《摘编》)。认真学习相关论述,对于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一书共包含7个专题,收录了216段习近平同志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既高屋建瓴,为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又下接地气,是基层治理实践的行动指南。关于书中的丰富内涵,笔者在此提炼为三个篇章。
(一)作用篇:深刻阐明基层治理的地位作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书中开篇就阐明了基层治理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他在地方工作时,就始终把基层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例如,他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身体力行,四进下党、七下晋江,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掏心窝子的话。基层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
(二)价值篇: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同志在基层调研时,也总要到百姓家中看一看,揭开锅盖看群众吃什么,摸摸看群众的被褥是否单薄。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价值内涵:一方面,政府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另一方面,要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以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目标要求。
(三)体系篇: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我们要构建怎样的基层治理体系?《摘编》一书进行了丰富的内涵阐述:一是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是做好基层治理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二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习近平同志强调“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近来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不断拓展,方式不断丰富,不同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日益释放。三是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也要拥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治理既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管得太松”。新时代的基层治理创新案例大多融合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大大丰富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四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目标导向,成就了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仍在丰富和更新实践内涵,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五是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将更多力量和资源下沉至基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实现务实增效。为基层实际减负,让基层可感可及。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新思想,加强理论武装。在《摘编》一书的方法论指引下,正确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政治保障、体制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主动着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第一,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基层治理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莆田市立足于市情实际,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相关工作举措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
第二,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基层治理活力。基层治理需要扭转传统思维,锚定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治理。为解决片区治理难题,仙游度尾镇创新提出了“跨村联建、抱团发展”的体制机制,成立“柚相邻”片区党委,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振兴、民生福祉各方面实现联动联享,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第三,创新手段应用,强化技术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成效。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基层治理正在从线下运作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部门监管走向更加注重协同治理。2021年底,莆田市前瞻性地提出“全市一张图”的建设构想。2022年7月,莆田“一张图”正式上线,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及相关治理工具。“一张图”的实际应用,正是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助推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的生动实践。(中共莆田市委党校、莆田市行政学院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