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手刻宝印重会东山祖祠
【发布日期:2024-12-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文凤

 

 

瑶岛祠存印


 

 

瑶岛祠存印印文(正)

 

 

东山祖祠存印

 

 

东山祖祠存印印文(反)

 

三一教除东山祖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堂祠——瑶岛祠,系三一教主林龙江的嫡传弟子卢文辉,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创建于涵江后度青璜山。三一教再传弟子陈衷瑜,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进行扩建。

陈衷瑜在扩建过程中,在凿池时意外掘得一块罕见文石,视之为至宝,遂决定将之制成夏教图章。陈衷瑜请来工匠将文石裁成两块,以九叠篆文“儒道释夏之宝”雕成两方宝印。其中一方雕成覆瓦式印纽,顶面刻“总持三门”四字,由瑶岛祠自己保管,作为镇祠之宝。另一方准备作为赠品,故随形雕成,并在印侧刻上“清顺治乙酉岁,瑶岛祠凿池,得一文石,除刻本祠夏教图章外,又刻此印,留以赠有功本祠者。陈衷瑜志”等字,留待以后视情赠于有功于瑶岛祠者。根据上段文字可知文中的“本祠夏教图章”和“此印”即指这两方“儒道释夏之宝”宝印,也就是说,此块文石只刻成这两方宝印。

三一教在经过明末的兴盛时期之后,在清初的康熙乾隆年间两度遭禁,遂趋式微。直至清同治五年(1866),陈智达于涵江石山(鲸山)择地起建三教祠,命名“悟本堂”,举起三一教中兴大旗,三一教才逐渐在莆阳各地复兴。

斗转星移,至清光绪乙酉年(1885),经过时逾二百余年的风雨侵蚀,瑶岛祠已略显破败,墙壁穿洞,屋顶漏雨。是时,以阮汝熺、余智明、苏槐容、方天进、吴审周等五人为首的二十五家共同出资,助修祠宇及创置器皿……鉴于阮汝熺等人有功于瑶岛祠,瑶岛祠经佥议,遵嘱将陈衷瑜留存之宝印赠予阮汝熺等人,以奖酬其功。

时序轮转,时间来到了1945年,东山祖祠选中阮汝熺之嫡孙阮玉印为祖祠主持。当时,三一教著名活动家,函三堂主要领导人之一,道号了一子的陈唐彬,对此叹为惊奇,以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遂在赠印印侧刻字以纪:“夏门授受,非等寻常,寄火传薪,悉关因果。此印刻于顺治元年乙酉,至民国卅四年乙酉季秋朔,东山祖祠筊卜主持,而汝熺公之嫡孙玉印适当其选。因果干支,若合符节,吾道得人,书以志异。甲午瓜秋了一子志。”

1957年,东山祖祠因被征用,匆促搬离间,不慎将“儒道释夏之宝”赠印遗失,之后遍寻无着。2016年,阮汝熺曾孙阮玉印之子吴阮庭机缘巧合,竟然得机寻回此方宝印,并于2017年将“儒道释夏之宝”宝印转赠东山祖祠庋藏。

“儒道释夏之宝”镇祠宝印,自制成以来一直由瑶岛祠保管。瑶岛祠因原址被征用,故于2000年在后度境内选址重建。2003年瑶岛祠重建竣工时,“儒道释夏之宝”镇祠宝印曾在开光典礼仪式现场公开展示。不料自那以后,镇祠宝印竟下落不明,门人遍寻不见其踪。

20241115日,笔者得后度籍三一教讲师陈念兄报讯:瑶岛祠在整理祠藏文物时,于昨日意外发现了“儒道释夏之宝”镇祠宝印。至此,隐身二十一年之久的镇祠宝印重见天日,再现人间。

陈衷瑜手刻的两方宝印有着相似的坎坷遭遇,都曾遗失多年,后又重新寻回。20241121日,恰逢东山祖祠举办学习班,瑶岛祠董事会携带刚刚失之复得重新露面的镇祠宝印,赶赴东山祖祠,使之与祖祠珍藏的赠印重新相会,两方宝印历经139年终于得以再次相逢,共发奇彩,共焕光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