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科社教研室
“一室一题”调研组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闽中,是经国家认定的南方8省15块游击区之一,莆田在闽中红色革命历史中具有不可撼动的特殊地位,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史、红色革命精神的沃土。盘活莆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赋能“五史”教育,提升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接续传承闽中红色文化莆田篇的主要问题
一是区域联动广度亟待提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这种局面导致红色文化资源未能串珠成链规模效应难以显现。莆田革命遗址整合不够。莆田市各革命遗址之间较为分散,尚未进行红色资源专题目录数据库建设,各遗址之间建设规划进度、接待能力、配套设施建设、影响力差距较大,集群效应难以发挥。
二是产业联动深度亟待加深。“红色+文旅”联动不足。一方面,莆田有的红色旅游线路以单一的革命遗址参观为主,缺乏丰富的文化体验与互动环节。另一方面,部分红色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带动消费不足。“红色+文创”结合不紧。莆田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创品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小说等文创作品也数量稀少,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红色+生态”旅游贯通不够。莆田在红色旅游线路规划上,未能充分结合自然生态资源,尚未形成具有吸引力的红色生态旅游线路。
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亟待加强。党史宣传资料不够丰富。莆田市关于闽中革命的党史类书籍和画册数量有限,且多数版本较为陈旧。目前仅有《中共闽中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中革命史画册》《闽中革命纪事》《闽中革命故事》以及《中共闽中历史大事记(1926—1949)》等相关党史研究书籍。莆田红色革命遗址融入教育体系,一般采用学生研学、党校挂牌作为主要方式,但目前并没有形成可专门用于培训的闽中革命史教材,莆田市各级各类学校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的程度也参差不齐。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且完善的全方位宣传矩阵。
二、铸就闽中红色文化莆田新篇的实践策略
(一)机制一体融通,筑牢红色基石
一是完善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体系。对红色资源的管理权限进行界定,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红色资源保护中的具体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红色资源受损的情况,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保障专项普查资金到位。加大红色文化史料的普查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搜集散存在民间的红色文物,整理、抢救濒临消失的红色文化史料,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旧址、遗址以及重要档案、文献等列入红色文化资源名录,并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为社会资本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支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参与红色旅游商品、景区景点、商业网点、服务接待设施及交通运输等建设和经营,设立红色革命遗产保护专项基金,鼓励公益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资金捐赠,重点用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维修、红色文化遗址的修缮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产业紧密融合,点亮红色业态
一是融合旅游,打造红色景观新亮点。一方面,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立哲理钟楼-澳东村红军207团陈列馆-大洋乡闽中支队司令部-木兰溪治理馆的红色文化旅游路线,打造红色、绿色、特色三色交融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另一方面,提升红色旅游服务品质。加快红色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交通枢纽——旅游地集散点——红色旅游景区的无障碍交通问题,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服务,将红色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业态发展的资源要素。
二是融合文创,增强红色经济新动力。一方面,打造高质量“红色+”文创品牌。通过赛事征集等方式创新研发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和创意产品,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笔记本套装,签字笔、书签等,打造一批具有“莆风莆韵”的特色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培育红色旅游演艺演出,丰富红色景区夜间旅游体验和经济形态,探索红色旅游演艺线上推广技术,促进红色旅游二次消费。另一方面,创作高水平的红色文学艺术作品。鼓励组织和个人创作以红色资源为题材的小说、戏剧、歌曲、美术、曲艺、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深化红色文化浸润。
三是融合教育,培育红色传承新力量。一方面,编纂闽中革命文化党员干部教育读本,应用于党校课堂教学,更好发挥党校“为党育才”的作用。另一方面,将闽中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全过程。依托走进“红色课堂”、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将闽中红色文化纳入学校必修课,推进学校党建思政工作与铸魂育人同向同行。
(三)技术积极融新,激活红色动能
一是创新展陈,演绎红色文化新风采。《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数据显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沉浸式体验”。要做好场馆的数字化改造工作,综合运用VR虚拟互动体验、360度环幕沉浸式体验、智慧墙情景模拟、全息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提升展示与传播效果,使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潮”起来,“亮”起来。
二是数据建库,构筑红色资源新平台。完善资源管理,综合运用监测平台、公共文化云平台等手段,完善莆田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市红色资源目录数据“一库可查,共建共享”,使文本的整理收集、图像的扫描修复、口述史的访谈记录,在存史、育人、科研、资政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其学术价值和深远意义。
三是数字营销,拓展红色传播新渠道。借助实景建模和VR,技术,采用3D空间扫描仪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三维扫描和全景采集,并将其上传至云端,通过开发红色景点实景导航应用程序,使得受众能够通过线上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红色文化遗址,实现云展览、云讲解、云演出等服务功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切实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四)人才充分融聚,创优红色队伍
一是培养优秀红色文旅人才。密切与高校的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红色文化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培训班、下乡轮训、推荐参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打造一支能够以口述史形式挖掘背后的动人故事,撰写出有血有肉的红色讲解词,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把故事讲活,把道理讲实的人才队伍。
二是成立史料挖掘工作小组。建议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组成的红色文化史料挖掘整理工作小组,对红色精神的口述资料、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进行挖掘、整理。
三是打造史料研判融合小组。可以由退休老干部、文化研究爱好者等组成精神内核研发小组,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史料有出入或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权威检查和科学研判,把一些有失严肃且易造成认识混乱的提法统一到历史和党中央的总基调上来,把碎片化、点状化的红色史料融合起来、丰满起来。
课题指导:方振涵
课题组成员:许国珍、郑君瑜、陈建清、张开明、何雅琴
执 笔 人:何雅琴、张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