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明代太守岳正与葡萄
【发布日期:2024-12-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

 

 

明代书画家、太守岳正(14181472),字季方,自号蒙泉。顺天府漷县(今属北京市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科举考试,岳正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探花)。曾任内阁大学士,但因其为官正直豪迈,敢于直言,据载天顺元年(1457),阁臣岳正受到“夺门之变”中的幸臣曹吉祥、石亨辈中伤而贬谪,一度还被流放,其亲友慑于曹、石辈的权势无人敢为其送别,钦天监刻漏博士马轼不惧权势,赠诗相送。直到成化元年(1465),宪宗即位后,岳正才得以复职再度为官,出任兴化知府。任职期间,修布政分司和馆驿,筑五贤庙,兴建涵江书院及孔子庙,开兼济河,浚小西湖,主修江口北桥,开溪船头至涵口(今港利)河道。郡人为纪念他的功德,立“岳公祠”于小西湖左,悬“名德殊勋”匾以为纪念。 



   

《明画录》卷七载:“……为文高华,不善作诗,字法精妙。尝戏画葡萄,遂推绝品。时人称为岳仙。”著有《类博稿》十卷,又有《类博杂言》等,并行于世。另有传世作品《葡萄松鼠图》,今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在古代文化中,葡萄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意义,而且是岳正文学、绘画和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例如,岳正《画葡萄说》:

画,书之余也。学者于游艺之暇,适趣写怀,不忘挥洒,大都在意不在象,在韵不在巧。巧则工,象则俗矣。虽然,其所画者必有意焉。是故草木也,兰之芳,菊之秀,梅之洁,松竹之操,皆托物寄兴,以资自修,非徒然也。

夫葡萄木而草药,花而佳宝。重目上古,故神农九种功力为最至。能强志益气,轻身延龄,盖国中之名果也。二酉六帖皆谓:得之大宛,归种汉宫,岂末之考欤?意者初不经见,而博望贰师之所得者,又将特异,故成式乐天,遂附会之欤?不可知之,魏丈之诏,以为华果极珍,盛赞厥美,似为知己。然徒得其味,而遗其德,取其小而不识其大。君子惜之。

予尝论其干癯者,廉也;节坚者,刚也;枝弱者,谦也;叶多阴者,仁也;蔓而不附者,和也;实中果可啖者,才也;味甘平无毒入药力胜者,用也;屈伸以时者,道也。其德之全有如此者,宜与菊、兰、梅、竹并驰而争先可也。

世无好之而画者,独近代有僧日观者,始作之,是又不幸失身于方外、野人之手。不无工俗可厌使,夫微懿弗彰,悲哉!予谪戌穷荒,偶见一本,因以新意制为长幅,用悼不遇兼畅幽情,其目者苟矜其穷而取焉。则亦未见其为不幸也。若曰:是不象而工,岂徒不识画格,亦未有以知岳生者也。

这篇文章分为四个段落,岳正对画葡萄寓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与总结,从葡萄的干、节、枝、叶、蔓、果、味、屈伸等方面的特性,来比附君子做人、为官应有的廉也、刚也、谦也、仁也、和也、才也、用也、道也等品德,通过“四君子”菊、兰、梅、竹之比较,表达了对人生品格的总结。岳正《画葡萄说》不仅展现了其绘画技艺,更借此抒发了个人艺术创作的情感和心境、追求,即“在意不在象,在韵不在巧”与“所画者必有意焉”,亦体现了当时流行的文人画之意趣。明代倪岳《题岳蒙泉葡萄画》言:“(其一)往年曾说蔡中郎,唾落骊珠颗颗香。却忆凉州辛苦地,个中滋味亦亲尝。(其二)远道归来把一麾,转头零落又成悲。旧家只有葡萄在,从此无劳说荔支。”倪岳(14441501),字舜咨,浙江钱塘人,徙居上元,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毅。为文浩瀚流转,不追章琢句,著有《青溪漫稿》。

在岳正的比附中,“屈信以时者,道也”一句,“屈信”即“屈伸”,犹如进退浮沉,在面对强大的压力或权力时,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被迫妥协之意。比岳正稍晚的陆容(14361497)在其《菽园杂记》卷五中对这一句有个说明:“盖京师种葡萄者,冬则盘屈其干而庇覆之,春则发其庇而引之架上,故云。然此盖或种于庭,或种于园,所种不多,故为之屈伸如此。若山西及甘凉等处深山大谷中,遍地皆是,谁复屈之伸之?”原来当时京师种葡萄,冬季要把葡萄树干盘屈起来覆盖东西以避寒,春季再把它伸展开来放到葡萄架上生长。所以岳正将葡萄“伸屈以时”比附做人也要根据时势有伸有屈是说得通的。而陆容说葡萄的“伸屈以时”只是种于京师庭园里的才这样,生长于山西、甘肃等野地里的葡萄并不“伸屈以时”,这就有点抬杠的味道了。自从岳正的“葡萄说”出来之后,影响巨大。

在明代社会中,许多文人以画葡萄来抒发自己的“君子”情怀,与岳正把葡萄果实比作“正人君子”的形象代表是一致的。譬如,嘉靖年间,落魄时的徐渭创作《墨葡萄图》,画里葡萄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离乱而富有气势,葡萄晶莹圆润,充满生机。图上的线条动荡不安,柔中见刚,瘦劲有力,体现了画家不安的心境和倔强不屈、不附不阿的个性。画面上段空白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更是明确地表达了画家怀才不遇、悲苦凄凉的心境。徐渭以葡萄果实比喻自己的文章才华,以画抒情、以画寓意,展现其对生命的热爱和无限的期许。另如岳正《题温日观蒲萄》:“功力延年本草收,忍将轻易换凉州。我家家后林塘晚,谁惜西风一架秋。”“温和尚”即杭州葛岭玛瑙寺僧,俗名温日观,字仲元(一作仲言),号知归于,原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后迁居浙江嘉兴,为宋末元初画家,擅画水墨葡萄,尤以草书入画,风格独特,被称为“温葡萄”。《明画录》卷七载:“……惟葡萄古无是法。按真逸《农田余话》云:‘吴僧日观,于月下视影,悟出新意,以飞白书法为之。弟子吴兴沈仲华传其法。’夏士良《图绘宝鉴》列日观于南宋李晞古之前。第日观实生宋季,本华亭人,与赵松雪兄弟友善,寓武林玛瑙寺,见杨琏真伽,辄骂为掘坟贼其写葡萄似破袈裟,而韩孟颐昂指为明僧者,误也。……”从现存传为温日观作品的《葡萄图》中,可见其藤蔓为水墨大写意,开启了水墨花卉之先河。葡萄的蔓延枝条和丰硕果实象征着“富贵长寿”,多籽的特点也寓意着“多子多福、家传万代”。赵孟頫(12541322)题其《葡萄图卷》曰:“日观老师作墨葡萄,初若不经意,而枝叶肯棨,细玩之纤悉皆具,殆非学所能至”,称其墨葡萄乃自出机杼,道法自然。而鲜于枢(12461302)亦有《题寂照温日观葡萄》诗云:“阿师已把书作画,俗客那知色是空。却忆西湖酒醒处,一棚凉影卧秋风。”言其画中兼具禅意。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一部分,西域文化的传播者、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葡萄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有、吉祥和幸福,特别是在国庆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人们常将葡萄作为礼物赠送。《唐代纹饰解读:葡萄纹的前世今生》《明清瓷器“葡萄纹”寓意变迁》等文章提出了工艺品和装饰艺术中的常见葡萄和葡萄藤的纹饰元素等。最早见于东汉的葡萄纹图案装饰艺术,唐代的铜镜、丝织和器物上自成一派,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等工艺品上常绘有葡萄图案,成为带有古希腊风格的中原艺术潮流。

综上,明代太守岳正以其独特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葡萄这一普通水果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和情感,成为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