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3日—4日,全省残疾人多元解纷试点工作推广现场会暨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培训班在莆召开。
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残疾人法律服务和多元解纷工作现场会精神,按照“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的原则,把莆田市残疾人多元解纷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设区市和试点县(市、区)推广,拓宽维护残疾人权益渠道,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大力促进涉残疾人纠纷的多元化解,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近年来,莆田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构建“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为抓手,联动打造多元解纷“共同体”,进一步筑牢防范社会矛盾风险屏障,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落实见效。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深化拓展“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加强多元联动,汇聚各方力量,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地融入残联工作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落实见效,成为全国残联系统涉残疾人纠纷“总对总”工作第一批全国试点启动城市之一,建立全国首家“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相关工作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我市创新推出“1+1+N”部门联动模式,即残联、法院与多部门协同联动,推动解纷工作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利用全市54个乡镇(街道)综治网格中心972个村(社区)网格站、2408个单元网格的2895人基层网格队伍,把残疾人维权解纷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化解基层涉残矛盾纠纷提供坚强支撑。提供“订单式”法援服务,对于参与纠纷调解有困难的残疾人,实行“三上门”:即上门受理、上门调解、上门回访。今年已为残疾人提供精细化诉讼暖心服务145次。深化“莆善情”职能助残服务中心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服务功能融合,引入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加入多元解纷平台,依靠专业力量开展诉前联调。2021年以来审结各类涉残案件491件,通过“莆善情”平台和解纷中心为18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为10名残疾人进行纠纷调解。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加了公共无障碍环境督导实践指导以及参观了木兰溪治理展示馆、莆田市城厢区法院、莆田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莆田市荔城区综治中心。 (时报记者 吴芹芹 通讯员 蔡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