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奋战在鹰厦铁路上的莆田民工大队
【发布日期:2024-11-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凯声

 

前言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电视台播放了新闻记录片《鹰厦铁路》,片中展示了1955年至1956年福建军民建设鹰厦铁路时战天斗地、移山填海的动人场景,看完后无不让人深感敬佩。当年,也有一支奋战在鹰厦线上的莆田民工大队,我的父母当时也是其中的一员,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怀。我曾有幸采访过几位当年奋战在鹰厦铁路上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民工,他们的事迹无不让人感慨,在战天斗地的支前热潮中,那种指挥者的风范,那种震山河、泣鬼神的动人场面,时刻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浮现,如今他们多已离世,当年面对笔者诉说起的那段动人往事,真是让人敬仰,也让后人有幸懂得那段历史。









 

支前集结

 

1955年元旦刚过,时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的王德秀(山东人,南下干部)突然接到中共福建省委的工作指示,要马上调任晋江地委任职(当年莆田县属晋江专署管辖),并且指示由中共莆田县委副书记赵允福(山西人,南下干部)担任书记,立即着手成立莆田县委支前办公室,为支援福建前线的国防建设做好准备,同时号召全县人民要积极地投入到这场支前工作中。时间紧迫,王德秀书记在临行前特别交代赵书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力量,选任一批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此次支前工作的领导,并推荐早年与之共事的时任莆田县副县长许子斌(山东人,南下干部)担任此次支前工作的总协调人,以便配合晋江专署的支前工作,老地下党员、副县长张坤(莆田人,时任县公安局局长),因他熟悉当地情况,可由他带领和发动莆田民工集结,确保完成这次支前行动的光荣任务。

赵允福书记根据省委的紧急布署,立即着手成立莆田县委领导的支前办公室,紧急调回在南日岛和部分沿海区公所驻防的长江支队部分南下干部,充实支前办公室的领导。同时任命许子斌为这次支前民工大队政委,张坤为大队长,调动全县各机关党委为支前办输送干部,同时号召沿海各区公所党委广泛宣传支前任务的重要性,积极征召支前民工,叮嘱带队干部确保民工出征过程的安全。

根据福建省委前线指挥部统一布署,莆田支前民工应先期到达连江县,接受817工程的连黄公路抢建任务。由于当时连江到黄岐半岛有30多公里的路段尚未开通公路,对面的马祖岛是国民党占领区,国民党军队不断炮击黄岐半岛,并派小股部队登陆骚扰地方组织,也称敌战区。抢建这一段公路当时为军事工程,要把大炮运到海边与之对峙,维护福建前线的平安,也防止国民党军队登陆。当时的817工程是军事机密,所以这批民工临行前没有送行大会,各项行动都是秘密进行。

 

抢建连黄公路

 

首批支前队伍由许子斌、林玉聪(莆田人,区公所书记)、崔照兰(河北人,南下干部)等机关干部带领从沿海各区公所征召来的民工,约800人先期踏上征程,为后续的民工大部队打前阵。当时,莆田至福州尚未开通公路,也没有那么多车辆运送民工,再加上福建地形多山,在福清的相思岭路段修筑公路尚未完成,所以这么多人的行动只有通过水路完成。当时正值农历三月初,天气阴晴交替,春雨绵绵,气候寒冷。解放初期的沿海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主粮一年四季是地瓜,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见到大米,民工穿的是破旧棉衣,支前还要自带工具。当听说外出当民工可以吃饱饭就纷纷报名前行,有些民工孑然一身报个名就跟着队伍上路了,连被褥都没有。民工队伍一路步行至涵江汇合,经江口进入福清,夜宿渔溪镇,每人发了一串“光饼”。至子夜时分要搭帆船到连江,这些行动组织事前已安排清楚,全部在福清的“峡兜”下船,各中队负责干部都要明确船号和时间,海水涨退时间不定,而民工队伍要按时等待帆船到来,所以拖至半夜才乘船离开。帆船从“峡兜”出外海,经过白犬岛进入闽江口的马尾段,再往连江绾头镇停靠。帆船在大海中颠簸航行,对那些北方汉子和第一次乘船之人那真是一场生死体验,晕船呕吐加上一夜无眠,上岸胃口全无,稍做休息后待潮水上涨再搭乘帆船由绾头至安海镇码头,此段航程要避开马祖岛国民党的炮艇,帆船只能贴着海岸前行,全体人员全部进入船仓躲避,好在有惊无险,平安到达安海镇码头。早有连黄公路指挥部和817工程负责同志迎接,先让民工们吃饱早饭,还有些白面馒头,有些民工第一次吃上馒头,一路上的艰辛全部消失。各路民工按中队安排在施工地段住宿,等待接受任务。

当莆田民工进驻黄岐镇后,公路施工场面热火朝天,那时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工挖掘,开山炸石,硬是在海岸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公路出来。因为工程紧迫,省委指示莆田陆续增兵扩大民力。莆田县委再派大队长张坤带领1000余民工进驻连江,这次是由涵江的三江口乘帆船直达安海镇码头,与许子斌指挥的民工中队汇合作战,展示莆田对支前建设的决心。莆田民工肯干不怕苦,但饭量大,每餐每人干饭要一斤左右大米,菜汤不算(当时用草袋煮饭)。工地面临大海与马祖岛,国民党守军经常扰乱,大炮、飞机、战舰频繁来袭,给工地造成极大威胁,民工心里也非常惧怕,干部们站在一线,组织民工边施工边挖防空洞自卫,在紧急关头迅速掩护民工安全退入第二线内地,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在驻地解放军部队的掩护下,民工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公路基础建设。运送军用物资车辆能顺利到达黄岐镇军事基地。莆田民工的冲天干劲,受到了当地驻军的好评,部队也提供了部分修路工具和一些战备物资,抢建连黄公路顺利进入收尾养护阶段。

 

抢修义序机场

 

19554月下旬,福州612工程(义序飞机场)指挥部民工大队告急,县委指示速调连黄公路817工地民工到机场支援,许子斌立即派崔照兰和林玉聪带领部分干部连夜坐船赶到福州大桥头码头,早有军人在此等候接待,坐公共汽车到白湖亭转入义序机场,进出口有解放军部队站岗,戒备森严,工地人山人海,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车来人往一片紧张气氛。当时因莆田民工大队负责人不熟悉工程,与兄弟民工发生争吵,矛盾不断,民工战斗力松懈,大大影响机场工程进度。两位副指挥到场后首先安定民工思想,配合机场领导干部做好生活和劳力调配及施工场地安全生产教育等等,指示各中队带队干部要熟悉工程质量管理,听从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事后给每位带队干部发一块“工作证”和三角形的“特工证”,以便在机场内出入,坐部队汽车进出联系工作,化解了工地上的矛盾。同时817工地的民工在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后迅速转场,增援612工程的建设。几路莆田民工的汇合,机场建设随即进入高潮。

5月的福州,正值梅雨季节,机场工地上的干部和民工,不怕寒冷,冲锋陷阵,日夜轮流换班,一刻不停。干部头戴盔帽,手持黄旗深入民工队伍之中指挥战斗。白天常有敌机上空盘旋,1020架不断增加,在警报响声的机场四周,解放军部队的高炮及高射机枪对空射击,炮弹的烟花如连串花朵,天空爆炸声震天动地,一条条的白烟纵横蓝色的天空,民工们在紧张的奋战中,一干就是一个月光阴。5月下旬,机场建设接近尾声,部分兄弟民工队伍陆续撤出,支援其他工程建设,福州附近民工及部队仍留下来干扫尾工程。

5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副县长兼民工大队指挥许子斌来到机场指挥部,同林玉聪、崔照兰等中队领导见面,布置了新任务,介绍抢建鹰厦铁路工程。原来就在省委部署各地支前运动开始阶段,鹰厦铁路建设就已经秘密开始了前期工程,现在正是全线开工抢建阶段,工期由3年压缩至2年,为解放台湾而修建一条钢铁大动脉,莆田民工这几天要做好准备,重新组织领导机构北上邵武。

第二天,各民工中队领导通知民工做好退出飞机场准备,全部迁至福州郊区白湖亭附近的一个村庄暂时集结待命,同时莆田县委决定再派三千民工同时参加抢建鹰厦铁路工程,与许子斌、张坤等带领的机场民工汇合,统一指挥和调动。

当天晚上,以莆田县副县长黄联枢(莆田人,北上抗日老红军)为首的前线慰问团对莆田民工进行慰问,并与机场民工一起加餐,颁发慰问品,每人发一双解放鞋,有些民工第一次穿上新鞋,那种感觉很是新鲜。在当晚挥师北上的誓师大会上,许子斌发出雄壮的口号:“莆田民工一定要在支前战线上做好先锋队伍作用,不怕千难万阻,英勇奋斗,争取早日修好鹰厦铁路,为福建争光,为莆田争光。”

当时新组织北上邵武的莆田民工大队领导成员由许子斌任政委,张坤任大队长,下设人秘、政工、财务、器材、统计、民力、医务等科室,民工分为三个中队部,分管15个分队部,在这次支前队伍里县支前办还增派一支由莆田医院组织的医疗队,笔者母亲是莆田医院护士,也跟随这支医疗队北上邵武,成为筑路大军的一员。


 

修筑鹰厦铁路

 

19555月底,这支上万人的莆田民工筑路大军在闽江边集结,乘船沿闽江溯流而上,经南平进入顺昌,再换乘小船沿富屯溪再溯流而上进入邵武。初到闽北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安置工作做得十分周到,民工指挥部设在邵武县城进口,在富屯溪浮桥东岸的一座四层宽阔大楼内,那些从莆田沿海来的民工初到山区,看到四周群峦叠翠,三水环抱,风景如画的场景,心里非常高兴。当地党政部门十分关心和支持,并做好物资供应,民工们一天三餐都是干饭,瓜菜、香菇、猪肉等供应充足,每餐常吃点辣椒,民工们都感觉挺新鲜的。当时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还为每位民工发了一条军用毛毯,这在当时是很奢侈的,每位参加鹰厦铁路建设的民工都感觉挺光荣的。

莆田民工工地由顺昌的卫闽、拿口镇直至与江西省交界的光泽县龙斗乡,这条铁路路基线路长,地段复杂,施工困难,在铁道兵8102部队的统一指挥下,全线铁路建设投入有领导、有计划、有保障的紧张施工,除少部分土方外,大多地段是开山炸石,爆破砌筑和做好铁路基础等项目,其山涧涵洞、桥梁隧道等工程由铁道兵负责,民工们填筑路基、挡土护坡。进入初冬,民工们不怕天寒地冻,艰苦奋斗,情绪十分高涨,在有些路段最高陡坡达72米,地形复杂,全是炸石,民工出入都必须带上安全帽,绑好安全绳,以防出事,开炸放炮统一指挥,集体行动,如果遇到“瞎眼炮”领导干部要亲临现场处理,保证安全不出事故。

工地医务室设在邵武江边一间用竹子搭建的简易工棚内,配备医生和护士,可为民工进行简单的外科手术和伤口包扎,遇到民工受伤都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急需输血抢救,护士们主动献血,精神可嘉,给民工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笔者母亲当年支前时身怀六甲,孩子出生时取名“鹰厦”以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在医务室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1956年,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提出要提前一年修通鹰厦铁路的号召。工地民工加班加点,采取先进的爆破技术,并发挥莆田民工吃苦耐劳的奋战优势,叫高山低头,要溪水让路。从顺昌卫闽到江西交界点光泽县,全线红旗招展,民工们龙腾虎跃,干劲冲天。领导和带队干部经常在天寒地冻,白雪纷飞的零度以下气候深入工地,在百忙中关心施工和民工生活,给全线民工和干部鼓舞信心和决心。

1956年春,在鹰厦铁路邵武段工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民工指挥部根据福建省委指示及莆田县委决定,动员参加鹰厦铁路建设的莆田沿海民工可就地移民定居,并创办邵武农场,领导干部们十分关心青年民工的婚姻,由张坤大队长亲回莆田动员大批女青年到邵武农场与筑路民工成双结对,成家立业。同时为适应今后福建省的工业发展,在铁路沿线规划了许多工厂,这些莆田民工后来也都招工,当上了这些工厂的主人,至今还有许多老民工惦念当年许子斌、张坤等支前领导,感恩不浅。

19563月,鹰厦铁路邵武段民工第三次接受任务,工地转移到莱州至南平的铁路支线,支援晋江民工地段施工,指挥部领导立刻派出得力干将到南平,接洽民工的转运和指挥部设置,以保证提前完成莱南铁路支线的建设任务。临行前许子斌政委特地交代:“要做到安全有序,保证民工平安到达,要配合各民工分队干部安置好民工生活区和民工情绪,指挥部暂时放在西芹镇,那里生活设施会好些。”

莆田民工大队先后由邵武转移南下有八个分队,全部安插在莱州至西芹一线,大队部设在西芹镇一小学附近民房。这路段的主要工种是挖土方,任务紧张,天气炎热,到场民工日夜苦干,速度很快,铁道部首长十分满意,大为赞扬。在这支筑路大军中,指挥部还培养了一大批建筑能手和施工技术员,又协助铁道兵部队做好机关内勤工作,后来大部分女民工与铁道兵部队干部结婚,适应工作需要,这在当时是一段佳话。还有一支编外的来自莆田忠门沿海的民工,通过民工相互介绍,在邵武,顺昌一带铁路沿线发现有大量的柳杉和毛竹,忠门人称之为“炊柴”,是制作蒸笼的好材料,这些编外民工自发地为工地制作蒸笼,蒸出来馒头又大又香,深受沿线铁道兵部队的青睐,纷纷邀请到炊事班制作蒸笼,还介绍到了鹰厦铁路沿线的驻军部队,随军征战南北,改善炊具。从那时起,莆田就有了“莆田民工走天下”和“忠门蒸笼闯天下”的美称。

进入5月份,莆田民工大队又转移到闽江两岸的沙溪口、夏道、太平镇、尤溪口和郭坡等地段,又与顺昌民工大队合并,指挥部迁到郭坡,和直属铁道兵8510部队军民联合,打入南福铁路(南平至福州),各队施工地段确定后,民工继续投入战斗。

1956年秋,莆田县委慰问团,以张坤为团长,带领莆田实验剧团到太平镇慰问支前干部和民工,受到全线民工的热烈欢迎。为了充实工地文化生活,分队也组织八乐队和文艺队,由带队干部林德荣同志(统计科)专人负责导演莆仙戏剧目《十五贯》,节目组深入到各施工路段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好评,激发了民工的工作热情。在顺昌一带,至今留有当年建设鹰厦铁路的莆田移民村,那些后人至今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父辈是当年建设鹰厦铁路的一员。1957年除夕之夜,各分队民工集体加餐,相互拜年,工地如家乡一样欢度新春佳节,同时也祝贺鹰(潭)厦(门)铁路的通车。

19574月下旬,莆田民工大队全体干部民工保质保量胜利完成支前任务,奉命退出南福线工地,凯旋回莆,受到莆田县党政领导的热烈欢迎。莆田民工大队在这次支前的行动中,个个斗志昂扬,一不怕苦累,二不怕危险,三不怕天寒酷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干部们与民工同甘共苦,以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夜以继日投入到英勇的战斗,完成了鹰厦铁路、莱南铁路和南福铁路的建设。这支莆田民工大队在完成各项支前任务后,带队干部们各自回到自身的工作单位。民工们在这次支前行动中,得到了锻炼,回到自己的乡镇,成为建筑能手和后期兴修水利的技术力量,有的顺着鹰厦铁路北上,踏上了“莆田民工走天下”的征程。

1958年,莆田人民掀起了大兴水利的建设高潮。莆田县委再次决定,要在莆田延寿溪上游建设一座福建省当时最大的水库和引水总干渠,引东圳水到沿海,改变莆田沿海缺水状况,广种稻米,摘掉缺粮县的帽子。这支参加鹰厦铁路建设的民工大队,又重新召集起来,重新确立领导班子成立东圳水库建设指挥部,整建制地进驻东圳水库工地,掀起了莆田民工大兴水利的建设浪潮之中。



时间进入20001223日,当年修筑鹰厦铁路的部分老干部、老民工在荔城汇聚,相互恭贺健康长寿,并约定在适宜时机重访鹰厦铁路,回到当年支前战斗过的地方,并做了部署。无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只留下一张合影留作纪念,让后人知道,当年在鹰厦铁路修筑过程中,有一支来自莆田的支前民工大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