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发布日期:2024-11-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张丽冰

 

 

2排右1为张辰福


岁月如梭,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三年有余。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和生活中桩桩往事仍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清晰如昨。

父亲个头不高、长相普通,衣着朴素整洁。他为人低调,踏实正直,言语不多,但笑起来和蔼可亲,给人以温暖。他不是那种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物,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很平凡,但他的坚毅、敬业、无私,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

小时候我只觉得父亲工作忙,常出差,即使回到家也是埋头看报纸,鲜少陪伴我们。随着我渐渐长大,进入中学后,我对政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没有系统学过党史(当时没有历史课),有了疑问就向父亲请教,他很乐意给我解答,还拿出《毛泽东选集》14卷让我学习,嘱咐我注意看注释,从中了解党史的关键时期。渐渐地,我和父亲之间话多了,也开始缠他询问他的身世和革命经历,他只简略说些。

 

出身贫寒  投身革命

 

父亲192611月出生于河北省元氏县山区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家中男孩5个,父亲排行第3,我的爷爷给地主当长工,父亲和哥哥从小就务农,还是吃了上顿无下顿,更不可能读书。直到共产党在元氏县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已十几岁的父亲才有机会上小学,还到南佐镇读抗日高小两年。1947年毕业即分配到解放区王家庄公办小学任教,一手拿枪,一手拿粉笔,之后调到县二区当教育助理员。父亲曾保存一个多处磨坏的旧帆布书包,外面缝了许多小口袋和绑带。我很好奇,问了才知,战争时期,敌机常轰炸解放区,有时还偷袭围剿解放区,听到敌机及枪炮声,他就立刻组织学生转移到地道里,带领学生坚持学习。书包里装书与干粮,书包外两侧的小口袋装手榴弹和粉笔,绑带绑牙杯,背后绑小黑板。

1948年底,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决定性胜利,革命形势势如破竹。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同时决定从太行、太岳两个老解放区选调四千多名优秀干部,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以下简称长江支队)随军南下,接管国民党旧地方政权,在全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父亲积极报名参加并入选,19492月,他告别父母,到武安县集中强化学习训练,编入长江支队一大队五中队,任武装干事。4月下旬的一个清晨,一声号令,他们冒雨踏上南下的征途。

我问父亲:“您知道会来这么远的福建吗?”“不知道,开始说去苏南一带,后来解放进程加快,就到了福建。跟党走,党说到哪里,俺就到哪里!”父亲坚定地答道。

一路上他们冒着战火硝烟,风餐露宿,日急行军百余里,到了饭点多是边走边啃干粮。还要穿越敌占点,经受敌机轰炸扫射和匪特袭扰。但是有党组织的领导,大家不畏艰难,精神饱满。5月底在苏州休整学习一个半月,7月中旬向福建进军,8月初从南平二十八都翻越崇山峻岭进入福建。正值酷暑,山高林密,天热无风,他们个个汗流浃背、口渴难耐,晚上蚊虫成群,还有蛇出没,并与几股国民党残敌和土匪战斗。经浦城、建阳到建瓯,此时得知福州解放,则赶往南平乘船到福州,省委确定一大队到晋江地区,五中队派驻莆田。92日夜渡乌龙江,93日抵达莆田,与闽中游击队会师,共同组建莆田新政权班子。至此,途经8省,行程约3000公里的南下征程胜利完成。

“走这么多路很苦吧?有牺牲的吗?”我问。“有20多位同志牺牲,还有负伤、生病的,主要安排夜间渡江渡河,减少了敌机轰炸。大家都是苦出身,既然下决心跟着共产党南下解放全中国,就做好吃苦和流血牺牲的准备,而且比起红军长征,条件已经好很多。”父亲说得淡然,却让我肃然起敬,从中看到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一心为公  勤奋工作

 

一到莆田,父亲就按照组织安排,到笏石派出所工作,以满腔热忱投入紧张的剿匪反特、维护治安,并配合做好土改、支前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匪特猖獗,他们仇视新生政权,疯狂组织残害干群、破坏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反革命活动。父亲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不同等困难,不怕苦、不怕死,与同志们一道保护百姓过上安宁的新生活。19505月,父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到莆田县公安局、县委组织部工作。

19566月,父亲调到省委组织部、省检察院工作,母亲随后也调到福州工作。父亲常出差,母亲说她生我到满月,没见父亲的影。母亲工作也忙,而且上班地点位于福州台江仓山,离家远,晚上还常开会。因此,我和弟弟3岁前由别人带,上幼儿园都在全托班。每周六下午天暗了,我和弟弟趴在幼儿园的栏杆上眼巴巴地望着,母亲才急匆匆最后一个赶来接我们。我上小学时,父亲已调到省委党校工作,稍稳定些,但工作仍忙,常抽去省委工作组出差,我们仍然是全托,学校放学就自己到党校办的学生班集体食宿和写作业。周六下午我带弟弟回家,到食堂提开水、买饭菜先吃,留两个馒头母亲回来热一下吃,周日是我们最快活的一天。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文革”开始,学校停课,党校停办,学生班也停办,我们才回家自理生活,母亲周三、周六晚回来。记得当年物资匮乏,父亲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和弟弟满怀希望地看他从行李袋往外取东西,盼望能给我们买些吃的或什么。可是,他什么也没买,我们很失望。母亲埋怨他:只想着工作!父亲就嘿嘿一笑。

那时没肉吃,父亲很清瘦,但是一有无偿献血,他都积极参加。一次,他刚献血不到半月,又遇福州一处火灾,救伤员需要血,他又去了,回来脸色苍白,躺床上休息。母亲心疼地说:“你才献过血,就不能不去?”父亲说:“抢救人急需O型血,我是O型血啊。”所以,我从小就记住了父亲是O型血,是奉献的血型。

 

不争名利  不搞特殊

 

父亲从1955年任莆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又到福州工作多年,在省委党校组教处干部科当科长时,组织拟提拔他当组教处副处长,可是他建议提拔另一位同志。母亲问他为什么?他淡淡地说:“我工资16级已不低,提不提拔无所谓,那位同志家里小孩多,生活较困难,提拔能加工资改善生活。”

在福州,母亲上班地点远,且当时公交车少,每次上班要很早从省委党校走路半个多小时到南门兜,再挤20路公交车,上班时段,那是福州最挤的公交车,挤上车只能人挨人站着,且每个站点都停,单程路途近1小时半,很辛苦。一次车上人多,母亲胸部肋骨被撞疼了许多天。若遇下大雨或洪水,20路车无法通过旧闽江桥,母亲就不能回来。母亲非常希望能调到位于东街口的单位总部工作,让父亲请南下的领导帮忙。但是父亲认为,不能搞特殊,“请领导帮说”是违反组织原则的,就不肯说。母亲知道父亲的“正统”脾气,也没再说。直至调回莆田,母亲才摆脱了上下班途中“战斗”的辛苦。

“文革”后,莆田县委领导动员父亲回莆田工作,父亲于1977年回到莆田地区,地委安排他任地委组织部纪检科负责人(筹备组建地区纪委),之后任干部科科长。1981年组织拟提拔他,征求其意见去地区人事局、劳动局或新成立的老干部局?父亲选择去地委老干部局。我问父亲为何?他仍然淡淡地说:“我比年轻人更熟悉老干部,便于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后来父亲任地委老干部局副局长(主持工作),直到离休享受正处待遇。

1983年我弟弟从全国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回莆田,希望父亲出面给市人事局有关领导说说,分配他到市重点中学任教。没想到父亲“固执”地拒绝了,母亲帮说也没说动。结果弟弟被分配到市少体校任教。

 

生活俭朴  清正廉洁

 

父亲工资一定级就每月百余元,再加上母亲工资,家庭收入在当时算较高的,但因要接济我上海外婆一家人,加上莆田乡亲或河北老乡来榕都愿意来我家,母亲总是热情款待,粮票不够吃,只能买高价,故家中生活并不宽裕。住房和家具都是租公家的,陈设简单。父亲生活俭朴,一灰一蓝两件中山装轮换穿,没见他穿新衣服,我和弟弟也穿打补丁的衣服,一家人吃菜很节约。我们铅笔用短了,母亲教我们卷个纸筒上方打个结,套在短铅笔上继续用。记得“文革”时期,为了能及时听新闻,父母商议了几次,才决定用多年的积蓄约150元买了台上海牌收音机,这是全家最贵重的财产!家人外出,母亲都随身带着。我上高中时,一位叔叔来家里,看到我们家只有租的2个办公桌拼成的方桌,吃饭、做作业、下棋等都在上面,他就从我们柴火间木柴中找出几根较直的杂木棍,加上一块门板帮我们找人做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小饭桌。父母调回莆田工作时,搬家的全部家当就是2个装衣被的木箱,1个旧皮箱和1张小饭桌,外加3捆书。

父亲为人谦和,虽然在省委党校和莆田地委长期工作,又是南下干部,大家尊敬他,叫他“老革命”,但他从不摆架子、不张扬,谦虚和蔼。他很讲原则,工作的事从来不在家里讲,而且我从没见到有人往家里送东西。在莆田大路街住时,一次我下班较晚回家,看到父亲板着脸,推一位干部出门,说:“以后不准再来!”那人手上提着一袋不知何物,转身看到我,很尴尬地低头走了。我从来没见过父亲脸色这么难看,一问才知,那人是来送礼讲提拔的。父亲说:“提拔干部要体现党用干部的政策,不能收礼,拿人手短,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1984年,我弟弟准备结婚,父亲申请提前离休。他对母亲说:“早离休可以领一次性建房补助费3000元和安家费150元,把家里土坯房刷上白灰,木门窗刷上油漆,为儿子准备婚房。还可以空出职位让年轻些的同志上,一举两得。”父亲轻松地笑了,母亲只能同意。7月底,市委批准我父亲提前离休,暑期我弟弟当起墙面涂料滚刷工,用约2000元完成房子装饰,余钱买了台18寸彩电,欢欢喜喜办了婚礼。

我于19802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新成立的莆田地区标准化所(莆田建市后更名为莆田市标准计量局)工作,当时机关里大学毕业生很少,我工作认真又是党员,市经委常抽调我参加经委中心工作和考核干部等,之后调我到市协作办、市经委技术科工作。我努力工作,多次年度考核获优秀,但一直未提拔。有人对我说:“你为何不叫你爸找人说说?”我了解父亲的性格,还是自己勤奋工作等机会吧。198812月我被评为“福建省技术开发优秀管理工作者”,19896月提为副科长。

父亲离休后担任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积极推动市直机关和县区建立老体协组织,参与组织市直机关首届老年人运动会等各类老年人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经常带队参加福建省及全国大赛,活跃老年人生活。还参加编辑《莆田县组织史》等,努力发挥余热,从不计较报酬,仍然保持朴素、节俭、严谨作风。

父亲一生对党忠诚、勤奋工作、公而忘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初心和使命,永不褪色。他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激励我们将老一代朴素而崇高的理想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长江支队的后代,我们应传承父辈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