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秋风送爽,俯瞰涵江兴化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只见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光彩熠熠,蔚为壮观。作为我市首家开工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创能涵江兴化湾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打造集光伏发电、现代高效渔业养殖、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渔光互补”示范项目。
自项目开工以来,莆田海事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项目需求,用心用情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和通航安全保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涉海光伏项目提供优质的海事服务,促进项目提速增效。首先,靠前服务显担当。项目初期积极走访施工单位,详细了解项目概况、施工工艺、进度安排和服务需求,指导海上施工作业方做好相关审批手续申报工作,并就项目的通航保障、建设管理、施工设施管理、恶劣天气预防等提出海事监管要求。其次,严把作业审批关。全面审查作业资质、海域使用证明文件、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施工方案及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等资料文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避免人工操纵水陆两用挖机、打桩机等施工设备时发生人员落水事件。同时,严控现场监管关。重点监管施工水域并纳入辖区特性网格范围,加强电子巡查和远程警戒力度,防止无关船舶误入作业区;常态化巡查施工作业周边海域,排查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编制水上施工作业区域示意图并通过海渔部门对外发布,组织乡镇工作人员对周边渔业船舶逐一进行安全提醒,告知其谨慎航行、注意避让。
据悉,该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5亿千瓦时的清洁“绿电”,并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与“双碳”融合发展。下一步,莆田海事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持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以光伏发电“照亮”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全面助力我市加快产业转型、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胡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