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泗水年华
【发布日期:2024-07-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丹诺

 

随着城市的扩容,许多村庄已华丽转身为其中的一员。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的泗华村,是“佼佼者”,不仅有高楼林立,还有泗华水上公园、泗华郊野公园等大型人文景观,为宜居莆田增添了美丽的注脚。

“城西驿道古龙桥,风水宝地多且娇”。据文献资料介绍,从前龙桥的商业集镇是城里、涵江、沿海和平原各地群众通往仙游、钟山、游洋、兴山、常太里、广业山区等地的通道。每天往来的民众,多是山区的肩挑者。从山区运出柴草、篾货、木炭、毛竹、木材、草菇、中药材、春冬笋、板栗等货物,从这里购回山区所需的生产和生活用品。集镇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泗华村的泗华桥是山区古大道的必经之地,位于泗华陂的下游数十米处,这里是东圳水库的泄洪区,宋绍兴年间李富捐金创建,原为五孔石梁桥,后重建为五孔石拱桥。如今,泗华桥、泗华陂及溪流两岸已组成泗华水上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泗华桥是泗华水上公园的主角之一,夏季黄昏,桥上纳凉者众,有老者从家里带来小凳子坐着乘凉,一边气定神闲地摇着蒲扇,摇出一份云淡风轻的禅意;有年轻者凭栏望,泗华陂如瀑,溪水悠悠潺潺,绿树浓浓烈烈,望出一份宁静淡泊的心境。

我曾多次来到泗华水上公园,和许多市民一样,休闲而来,看古桥、流水,看格桑花开、向日葵花开、异木棉花开,看泗华陂秋波如雪。这一次,我又来到了这里,以采风的方式。   

泗华村下辖下厝、社边、顶厝、陂铺、孔里、土地厝、老叶树等自然村。从自然村名直觉曾经从乡村走来的村落古朴中带着诗情画意,仿佛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个传说。

泗华村乡贤谈起一件轶事,抗日战争年代曾有日本飞机迫降泗华陂附近,他小时候有跑去看。采风团的文史专家拿出一张老照片证实了此事,照片为黑白色,已有岁月的痕迹,人影略模糊,硕大的机翼尚清晰。照片底部写着一行字:“卅四年二月一日晨敌机迫降莆田西郊郊下下郑村留影纪念”。下郑村即今泗华村。据说坪盘小学以前用那磨盘般的螺母当钟,钟声极其悠扬,可以传到邻村。那“钟”就来自那架飞机。

每一处景都可能有一段历史故事。

我又一次游览了泗华桥和泗华陂,带着求知。

泗华桥桥面平整宽阔,两边的桥栏杆隔一段距离写就一个水泥色的和栏杆同高的字——“泗”“华”“桥”。彼时接近中午,桥上没有其他行人,一只小鸟在桥中央心无旁骛地晒着冬日暖阳。

文献资料上记载,1979年泗华古桥被洪水冲垮后,下郑村民及山区群众出行受阻。后来,村民请求郑烂老人出面重建大桥。郑烂,下郑村人,原任县九华农场副场长,他平时为人热心,勇于任事。他当时已退休,依然随即答应,并带头捐款。村民随后纷纷捐款。各界单位、各界爱心人士也慷慨解囊。经过几年的筹备,198311月,泗华桥重建工程正式动工。19866月,一座全长100米,宽4.5米,高6米多的大型五孔石拱桥终于竣工了。

我特地数了一下桥洞,一二三四五,果然五孔,每个孔上彩虹般的拱形,承载着人来人往,包容着水来水往,托举着人们彩虹般的梦。每个桥墩像一艘大船“顶天立地”,桥墩前后像船头船尾一样稍微狭小,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减少了水的冲击力。这每一石每一柱每一弯每一直都凝聚了建桥者的智慧和汗水。桥东的一座使华亭,纪念着建桥的丰功。亭中有一座碑,碑文字迹已模糊,但可清晰见有标题“重建泗华桥记”。

为人民谋福者,流芳百世。

多年以后,桥西又增建了一座吴兴亭。

在泗华桥不远处的泗华陂,它以巨石垒筑,保存千年至今,和泗华桥交相辉映。

泗华陂,实正名为嗣何陂,建于唐朝,是莆田水利建设的宝贵遗产。陂高5米,长253余米,宽1.2米,陂中央开设排洪口。

关于嗣何陂的由来,有着一段略带神话色彩的故事。唐朝江苏女吴媛,因抗拒权贵子弟逼婚,又怕连累家人,便南下出走。其兄长吴兴得知后,亦动身入闽,寻找家妹。后二人团聚,定居莆田。当时莆田遍地泽国,民不聊生,兄妹俩便萌生修筑水利造福百姓的想法,在得到远方家人及当地民众的赞同后,才有了嗣何陂。

泗华陂筑起了一座水利城墙,消除了水患,造福着老百姓。陂下有几层小台阶和大台阶,让流水形成了一道长长的有坡度的瀑布,浪花洁白,疑似陂上雪花飘,“洋洋洒洒”。成群的白鹭慕名而来,站在陂顶,整齐列队,眺望远方,而后展翅飞翔。

仰望天空,蓝天,白云,有飞机飞过,那是祖国的飞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