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林祖良与妈祖文化
【发布日期:2024-03-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合浦

 

许多人可能知道莆田市博物馆原馆长林祖良先生是画家、文物鉴定专家、摄影家,却不一定知道他还是妈祖研究的资深专家。

问题是,他多才多艺,实在很难把他归到哪一行当专家。

读一读林祖良先生的履历,其成就会让你叹为观止。

他毕业于福建师大艺术系,学画画;毕业后分配到公安系统,当警察,抓坏人;又转业至泉州文管部门,参与了泉州考古重大发现的后渚港宋船发掘;后调回家乡莆田工作,先在市群艺馆负责摄影,成绩斐然;再调市博物馆,负责筹备成立;正是在博物馆初创期间,他参与妈祖研究,写了许多论文,主办了轰动一时的“妈祖信仰源流展”。

我认识林祖良比较早。大概是1962年吧,曾在柯鸿坤老师的画室见到他画的一张素描,那时就十分佩服。后来他在市博物馆,我在市政协,又共同做妈祖的事,有较多交往。他在筹办“妈祖信仰源流展”时,曾送来一份陈列大纲,要我提修改意见。如今回顾,林祖良对莆田市初期妈祖文化研究工作的贡献是很大的。

其一是举办“妈祖信仰源流展”。尽管该展列入“妈祖千年祭”活动内容,但具体是由他独挑重担,一手操办。展览十分成功,盛况空前。人们第一次从琳琅满目的图片、文物、资料展示中,看到妈祖文化的发展轨迹,看到妈祖文化的世界影响。其中尤以仙游枫塘宫四幅妈祖圣迹故事图轴最为耀眼,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大家除惊叹文物珍贵之外,也赞许林祖良的搜罗之功。林祖良颇洋洋得意。为筹办展览,他不仅从民间借来许多文物,还施展他的一贯功夫,从南京艺术学院讨来一幅著名书法家林散之的题词:“海峡和平女神之岛”。并将真迹摆在展厅中央,以为镇馆之宝。后来,湄洲岛将此八个大字镌刻在面朝港口的山崖巨石上,彰显地方之灵。

其二是出版《妈祖》一书。《妈祖》是在“妈祖信仰源流展”的基础上整理汇总成书的。就学术成果而言,在当时应算一个高峰;即使在多年以后我为编纂《湄洲妈祖志》而重翻此书时,内心仍为林祖良的成就所折服,依我看,如就全书综合因素而言,至今未有人超越!我说的“综合因素”指的是史料考证、文物利用、照片质量、编排装帧等等,林祖良正好发挥自身考古、摄影、美术的特长,把它们全用在一本书上面了。《妈祖》一书发行海内外,其巨大影响早有定论,无须我赘述。

三是发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所藏清代《妈祖圣迹》彩绘。说是林祖良发现,不如说是由他引出来的。事情颇具传奇色彩,我是从林祖良口中套出这事的来龙去脉,应该是1990年吧,有一天,有一位来自荷兰名叫鲁克思的老外突然造访林祖良,说他是从台湾女学者黄美英那里辗转寻到大陆莆田,要见林祖良。林祖良认识黄美英,她在1987年妈祖“千年祭”之后出过一本在两岸都有一定影响的书——《千年妈祖——湄洲到台湾》,林祖良曾将自己新出的书《妈祖》送给黄美英。鲁克思就因为在台湾黄美英那里见到书而动了想见书作者的念头。两人一见如故,鲁克思坦言,有一位荷兰外交官于1949年之前在北京曾购得几幅清代《妈祖圣迹》彩绘,他一直珍藏,新近才捐献给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收藏。而鲁克斯就在馆内工作,负责保管此画。林祖良一听,如获至宝,追问,有没有照片?鲁克思笑笑,说就是为送照片才特地来的。林祖良打开一看,惊呆了,他知道这些彩绘的分量,为了感谢远道来访的鲁克思,林祖良好生款待,还带他去几个妈祖庙参观,在仙游枫亭顺济庙,鲁克思兴奋之余,挥笔在墙上写下“圣迹益彰鲁克思XX月”。这是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从此,人们知道,除了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妈祖圣迹图志》和仙游枫塘宫的清代彩绘之外,在荷兰国家博物馆还有一件与妈祖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清代彩绘《妈祖圣迹》。要说功劳嘛,当然应当归林祖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那几年,林祖良投身妈祖研究,做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可不知什么原因,他突然就偃旗息鼓,没声没息了。也许他兴趣转移了?也许有更大的事业吸引他?我不得而知,但总感到对莆田的妈祖文化研究事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损失。

凡是与林祖良接触的人,大概都会对他的独特个性留下深刻印象。莆田是林祖良的家乡,林祖良从泉州回归还是正确的,他对莆田是有一定贡献的。莆田人夸奖某一行中有成就有能耐的人,就会说此人是“高人”。这些年莆田确实出了不少“高人”,如果要我列举的话,林祖良必定是“高人”之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