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港兴业旺
——聚焦“政协委员话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2023年第六期之“追逐梦想·港兴业旺”
□时报记者 郑育俊
编者按港口雄开万里流。莆田因港设市、依海而兴,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正立足天然禀赋,围绕打造“东南大中散货枢纽港、海西产业集群工业港、世界妈祖文化旅游港”的目标,全力建设“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市政协2023年第六期“政协委员话莆阳”履职活动日以“追逐梦想·港兴业旺”为主题,通过主题沙龙、现场开讲等方式,组织政协委员与嘉宾围绕发挥我市“三湾环绕”丰富资源优势,努力建设“蓝色粮仓”“海洋牧场”,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等积极建言献策,并辅以特色美食《福鲍平安宴》、歌曲《去有风的南日岛》《我们的新时代》、诗朗诵《宁海初日》艺术表达,展现政协履职效能,呈现委员风采,为我市全方位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现场讲述
市政协委员、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林原:
蓝色粮仓物饶年丰
“莆田因港而生,以港兴城,依海而兴,向海图强,海岸线外那广阔无垠的海洋,不仅是莆田发展的‘宝库’,更是一片值得深耕的‘蓝色经济带’。”市政协委员、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林原动情地说,蔚蓝色的大海上,鱼排道道、渔舟点点,如诗如画。在潮汐交替的沉浮时光里,一代代兴化儿女白帆摇出东方日,银网收回南海潮,在浩瀚的东南沿海留下了一抹抹传奇色彩、一首首踏浪渔唱。
站在南日岛上远眺,在一排排由浮球、养殖绳构成的海上“田垄”中,一条条缠满海带的粗绳已被拉到船上,依次拉上海岸;金沙滩、黑海带交错构成了海岸线上的主画面。在林原看来,高歌猛进的南日岛“海洋牧场”,是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莆田打造福建海洋牧场、海岛乡村振兴“南日岛样本”的生动实践。
“渔歌唱出曾酬韵,惹动神龙水底吟。”林原介绍道,在发展海洋渔业过程中,我市加快产业融合步伐,按照“接一强二连三,培十强百争千”发展路径,海带、南日鲍、紫菜、花蛤等产业链条实现合纵连横、上拓下展,“蓝色粮仓”让莆田的“朝阳产业”迈向更广阔的舞台,打造“舌尖”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如果说蓝色的大海是上天赐予莆田的一块琥珀,那么美丽的海岸线就是上天赐予莆田的一串珍珠项链。
“阳光、海水、沙滩,最惬意和舒适的旅行莫过于此。在沙滩与海水间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华丽篇章,滑沙、海钓、冲浪,乘船出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吹着风骑行在环海公路,这里的海岛风情圆满了我们对海滨的向往。”林原表示,在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的同时,我市充分利用海岛海岸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融入休闲旅游文化元素,精心培育文旅产业,“福来福往”湄洲岛至南日岛海上航线开通,开拓海上旅游精品线路,莆阳爽夏,滨海畅游,海岛休闲旅游和海上休闲运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千帆竞发,势起如炽。从澎湃奔流到奋楫扬帆,‘三湾环绕’的莆田正在‘蓝色粮仓’上奏响了雄浑乐章!”林原感叹道。
市政协委员、北岸党工委副书记陈朝阳:
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莆田地处闽中,拥江抱海,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岸线资源,湄洲湾更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市政协委员、北岸党工委副书记陈朝阳娓娓道来,早在1400多年前,莆口港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站;自宋代开始,兴化儿女就飘洋过海、勇闯天下,这是早期兴化儿女对顺畅沟通的渴望,是海不扬波、通达世界的梦想。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改革开放后,莆田人民敞开宽柔的胸怀拥抱世界开放发展的热潮,因海而生地进行开海兴莆。”陈朝阳讲述道,如今,从“一个港区”到东吴、秀屿、兴化“三个港区”,从“手无寸铁”到“港铁联运”,从“点状开发”到“集群集聚”,莆田港口对外开放、与海丝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持续扩大,目前与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港口实现了通航。“十三五”其间,莆田港口累计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780万吨,年均增长超过10%;罗屿港口4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用,成功跻身我国可供最大货轮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为东南地区原材料供应开辟了全新的物流通道,标志福建省和莆田市进入大港时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想的百年追逐“东方大港”梦想变为现实。
“莆田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台湾海峡两岸的连接点位置,具有拓展两翼、对接东岸、贯通内陆、通达全球的独特区位优势。”陈朝阳表示,处在福州厦门“两圈交汇”处,我市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和范围,扩大海丝沿线国家港口货物往来“朋友圈”,打造辐射南北区域、影响中西部省份的港口“经济圈”,加快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凝心聚力加快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三湾环绕”正唱响港口雄开万里流的时代强音。
“通江达海扬千帆,历史舒卷新征程。”陈朝阳说,正在崛起的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将与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一道,共同构筑起闪闪发光的“四城辉映”,成为莆田的“烫金名片”,中国式现代化在莆阳大地上充分展现可观可感、可亲可敬的现实图景。
市政协委员、福建永荣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民:
临港产业蓄势待发
“在这,你可以看到运输车辆往复穿梭,海上巨轮‘千舟竞渡’,秀屿港区‘黄金水道’一派繁忙,宛如正在演奏一首激昂的乐曲。”跟随市政协委员、福建永荣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民的脚步,走进位于秀屿区临海的石门澳,作为承载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的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火热的生产与建设场面,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序落地,向着“千亿园区”挺进。
“莆田建市40年来,莆田港不断加强设施建设。”孙华民说,特别是近年来,莆田立足独特的港口区位优势,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港口崛起、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五篇文章”,聚焦十二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产业、大发展”的港口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以港口为支撑,产业为核心,城市为依托,统筹优化莆田高新园区和北岸、仙游、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四大临港开发区布局,打造港口产业集群,实现以港兴产、以产强城、产城融合,进一步推动我市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莆田打造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引擎和新增长极。
“我市坚持以大型临港产业落地带动港口全面开发,一批服务能源、石油化工、木材加工等临港产业落地布局,建成投产华峰系列、永荣CPL等龙头项目,三棵树新材料、国投湄洲湾煤港电一体、LNG接收站及其链条延伸、石门澳永荣化工成为莆田港口港产一体的典型代表。”孙华民表示,到“十四五”期末,莆田以城强产、以港兴城、以产旺港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东南大宗散货枢纽港、海西产业集群工业港、世界妈祖文化旅游港“三港”将实现跨越发展,创建亿吨大港的梦想定将照进现实。
“拥抱港湾,产业兴旺。从‘莆阳开春’到‘莆阳爽夏’,频传一个个临港工地鏖战正酣的感人场景;捷报一条条临港项目落地生根的喜讯;亮出一串串临港产业刷新记录的喜人数据。”孙华民说,今天的莆田“三大湾”正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竞相涌入的创新创业高地,成为千帆竞渡、万鸟翔集的活力港湾。莆田的临港产业,正如宁海初日一般,穿透千丈红尘的混浊,炯炯而升。
市政协委员、秀神(福建)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娟秀:
牢记嘱托科技兴鲍
“莆田拥有美丽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南日岛位于莆田平海湾和兴化湾交汇处,古称‘南匿山’,如今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鲍鱼岛。”在市政协委员、秀神(福建)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娟秀看来,千年莆阳的发展脉博中一直跳动着蓝色海洋基因。
王娟秀讲述道,2000年11月2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在南日岛调研时指出,“莆田滩涂面积广阔,海洋与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要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海岛经济实力。”同时,在察看海上鲍鱼养殖场时,与基层干部、渔民亲切交谈,还特别嘱咐:“南日鲍是高科技,要好好干!”
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科技兴鲍、质量兴鲍,以科技创新赋能南日鲍鱼产业链,推动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汉代起,鲍鱼就成为贡品,《史记》称鲍鱼为‘珍肴美味’。中国人食用鲍鱼的历史源远流长。”王娟秀表示,几十年来,南日岛人民倾情于打造“鲍鱼香”的事业。他们念好“山海经”,在科技兴鲍的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从九孔鲍到皱纹盘鲍,再到绿盘鲍;从“鲍鱼海区底播养殖”到“浅海浮筏式吊挂养”,再到鲍鱼南北方对调养殖模式;从近处闪着金光的滩涂,到远方晃动着蔚蓝的深海,他们用辛勤劳作回应海面跌宕起伏的浪潮。
“有了养殖技术和模式的首创,有了克难致远的豪情,有了新鲜海带、紫菜、龙须菜的滋养,南日岛的鲍鱼肉质柔嫩细滑,滋味极其鲜美,令人一见倾心、再见动心。”王娟秀介绍道,如今,南日岛年供鲍鱼苗量1亿粒左右,是全国重要的鲍鱼育苗基地;岛上鲍鱼养殖2亿粒,年产量近7000吨,年产值约9亿元,远销海内外,南日岛成为了养殖鲍鱼致富的“鲍鱼岛”、中国著名的鲍鱼之乡。2007年南日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办,莆田南日鲍以优越的各项指标入选会晤特供食材。
“有山有海有桑田,有味有醋有故事。一只小小的鲍鱼,寄托着莆田人民经略海洋的致富梦。”王娟秀希望进一步打响“福鲍平安”品牌。
主题沙龙
市政协常委、秀屿区政协主席童荔萍:
港兴业旺富美秀屿
“秀屿三湾环绕,海域广阔,发展港海经济基础坚实,优势突出,是莆田市建设‘海洋强市’战略的主战场,更是承载着几代莆田人民实现‘东方大港不是梦’的主阵地。”市政协常委、秀屿区政协主席童荔萍表示,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兴海、发展海洋经济的殷殷嘱托,站位全局,立足实际,统筹规划,笃定发展,从“风行海西,鲍打天下”到“以港兴业,海洋富区”,秀屿区在“海洋强市”战略中彰显担当、展现作为。
发挥港口优势,壮大临港产业。秀屿区确立了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临港产业,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纺织三大支柱领域形成规模,促进产业集聚。永荣科技、中绵材料、华峰集团等集群企业迅速崛起,增添了发展后劲。去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已实现869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海洋产业。形成了鲍鱼、对虾、海带等养殖品种优势的产业带,成为福建省的鲍鱼、海带、龙须菜主要养殖基地,拥有“南日鲍”等七个海产品加工著名商标,南日鲍鱼、海带、紫菜、龙须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去年全区海产品养殖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水产品产量达58万吨,产值实现75亿元。
找准发展方向,做足海洋文章。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南日岛全域开发为切入点,以差别化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海洋生物医疗、海洋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千亿海洋经济集群。去年,新能源集群企业产值近200亿元,新材料集群企业产值超380亿元,海洋经济实现产值650亿元。
风好正是扬帆时。童荔萍说,当前,市委市政府作出“四城辉映”的战略部署,秀屿区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市委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通江达海战略港城”的工作大局,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童荔萍表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根本遵循,作为基层政协组织,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为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建诤言、献良策、出实招,围绕“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工作部署,牵头抓好食品产业链发展,主动挂钩项目,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作出贡献。
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主任余贤顺:
把握优势错位发展
“港口经济的基础是港口,核心是产业。”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主任余贤顺表示,湄洲湾港“三港”先行,旨在推动湄洲湾地区“三大定位”的实现,为万亿湄洲湾地区的加快形成,贡献港口人坚实的开路先锋力量。
余贤顺说,百年湄洲湾,由“湾”到“港”,由“渔港”到“商港”,由“小港”到“大港”,走过了筑梦、追梦、圆梦的完整历程。最激烈、最深刻的改变就发生在湄洲湾港组建后的14年时间里,实现了港口能力充裕、资源禀赋重塑、地区作用提升的巨大改变。
“未来五年是湄洲湾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关键突破期’,湄洲湾港已‘势不可挡’地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余贤顺表示,湄洲湾港将在港口总规框架下,按照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把握特点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
做大“东南大宗散货枢纽港”。余贤顺说,加快打造“海峡两岸重要大宗散货物流基地”,做强对台保税储运和铁矿石水水中转。推进以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管道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发展,加快由中转港、枢纽港向贸易港转型。在此基础上,全面融入大国储备体系,提升煤炭、石油、矿石、LNG、粮食、规格材储运能力,打造“东南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做实“海西产业集群工业港”。余贤顺表示,提高商品就地转化率,推动适港产业加快聚集,做大做强油化产业链条,加快铁矿石产业延链补链,巩固拓展LNG产业链,服务粮油产业链延伸,打造莆头港口源头木材市场,培育发展海工装备海洋产业,打造“能源化工制造业重要基地”。
做特“世界妈祖文化旅游港”。余贤顺说,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以水路客运为主要载体,围绕湄洲岛、依托湄洲湾加快建设对台客运码头、滚装码头、邮轮码头等,推动发展邮轮旅游新业态。在此基础上,融合港口区位优势、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高等级泊位带来的成本优势,客、货、邮、滚并进,打造“对台运输综合通道”。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建庭:
高位谋划做强做优
“我市把‘港口崛起’作为五篇文章之一、‘通江达海战略港城’作为战略目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港口经济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港口经济是我市发展的潜力所在、增长极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建庭用“海阔天空”“靠海吃海”“海纳百川”三个词概括了他对港口崛起、战略港城的认识。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的一种区域经济。”邓建庭说,我市港口优势得天独厚,但港口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规划的8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目前仅开发14个。他建议,要跳出莆田港口看莆田港口,以“海阔天空”的大格局高站位谋划我市港口开发建设定位、谋划港口经济定位。同时,统筹海岸线、港湾、临港园区,水陆一体考虑,港口与临港园区联动,临港园区之间互动,有机推动区域合作、港产城联动,打造港口经济生态。
邓建庭认为,我市“靠海吃海”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一是我市工业经济结构偏轻,与港口相关的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比重较小;二是当前我市港口货物以“过水路”中转为主,缺乏大型临港产业带动;三是部分临港园区投入产出比、亩均税收较低,竞争力不强。为此,他建议,要进一步发挥“靠海”的比较优势,把海“吃透”,例如推进石门澳新型功能材料的产业链延伸,发展鲍鱼等海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海水提钾项目,以及用好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木材进口检疫牌照的“国”字招牌等。
“港口要更高水平运作、临港产业要升级、港口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很重要。”邓建庭建议,要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能力构建港口经济人才支撑。一要引技术人才,以产业聚人才,深化对台产业合作,支持高新区、北岸经开区与台湾地区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技术、人才等要素合作。二要引招商人才,创新机制招人才,让有资源、懂行业的第三方招商人才,帮助引进高质量的港口经济项目。三要引运营人才,在临港园区管理运营、港口运营等方面,吸引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借智借力,搞活港口经济。
市政协委员、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林章武:
科技兴海整合资源
“海洋科技是推进现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枢力量,对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市政协委员、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林章武认为,目前我省海洋产业中心逐渐偏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忽略了以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发展,并且科研成果转化不够顺畅。
“这一结构性困境的根源在于当前与海洋有关的人才召集、平台整合等方面还比较弱。”林章武因此建议,下一步要加大对海洋科研的投入,组建高人才、高技术的科研队伍。
林章武建议,要深化应用型和技能型海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积极打造优秀的海洋科研创新队伍,着力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梯队,增强莆田市海洋科技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以高校、科研机构等为主体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高科研要素投入效率,抢占国内海洋科技发展制高点。
“要以政府为主,推动校企合作,通过调动多方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引导、支持组建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辅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林章武建议,要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力度,以科技研发作为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促进海洋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融合,加快实现海洋资源的科学、绿色、立体开发,助推海洋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林章武认为,鲍鱼种质资源的培育和发展很重要。利用莆田本地鲍鱼种质资源深入开展耐高温、高产鲍鱼新品系的选育研究,有效地缓解莆田鲍鱼的种质衰退问题,并可为莆田市鲍鱼良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鲍鱼新品系。开展鲍鱼遗传育种研发,促进莆田市成为全省、全国鲍鱼产业体系中的人工育种与产业化繁育基地之一,对莆田鲍鱼养殖产业的育种技术水平提升、南日鲍品牌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章武坚信,科技创新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莆田”,全方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蓝色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碧海银沙将成为莆田发展的“金山银山”。
秀屿区政协委员、市振兴乡村集团南日海洋公司总经理林捷:
耕海牧渔打造样板
“我市是海洋资源大市,海域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近三倍。”秀屿区政协委员、市振兴乡村集团南日海洋公司总经理林捷介绍道,2022年,我市渔业产值144.69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8%,保持较高贡献率。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专家、中国工程院丁德文院士前不久在莆调研时指出,目前我市海洋牧场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针对性科研投入应用不强、产业融合不明显等短板弱项。”林捷说,如今,各省出台省级海洋牧场规划,旨在解决国家级海洋牧场以投礁型为主,南方海域无法有效融合发展的客观情况。届时,诸如装备型、养殖型、旅游型等省级海洋牧场类型将更丰富,选址、规划也会更加科学;此外,随着《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的实施,对贝类、大型藻类等海洋渔业碳汇核算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作出规范,有助于渔业碳汇更好地作为金融产品参与市场交易。
“我市应该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强化海洋渔业体系。”林捷表示,产业竞争是体系间的竞争,海洋渔业产业犹如一个木桶,包含专业人才储备、产业配套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应用等,只有体系完善了,产业才能发挥最大能量。秀屿海洋经济科创联盟已成立,希望类似的联盟越来越多。
“我市三湾海洋渔业特色明显,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兴化湾哆头蛏、三倍体牡蛎养殖优势显著,平海湾藻类养殖、鲍鱼养殖效益喜人。”林捷建议,针对三湾特点,提前谋划省级特色海洋牧场类型,避免同质化竞争,因地制宜融入海洋碳汇产品,并探索提升亩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还要强化产业融合。”林捷说,海洋牧场产业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礁,而是包括水产品生产——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及休闲渔业“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架构。北方海域是以“海珍品增殖”为特色的一产带二产、三产,南方则是以“渔旅融合”为特色的三产带一产、二产。要通过体系化陆海统筹的建设理念,融入海洋景观生态游,发展沿岸观光、岛上观海、水上观渔等立体化海洋旅游产业,拓展产业空间,延长产业链,提升海洋渔业经济收益。
“我们莆田海洋牧场新样板正在开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莆田海洋的明天会越来越好。”林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