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凡
黄石镇江东村,是木兰溪下游注入兴化湾的流经之地,附近有宁海桥、港口、海湾,又坐落在黄石和涵江通行的必经之路上,是一个海、陆交通兼具的村庄。历史上这里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之一,商贸业、航运业发达。江东村还因为梅妃故里留存了深刻的历史烙印。
梅妃故里的传说,江采苹的名字,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莆田人而言,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走出江东村、走上历史舞台、走进政治漩涡的女子,或许因为美貌,受到恩宠;或许因为才情,受到青睐;或许因为她的无尽哀怨,令人惋惜;或许因为她的爱情故事,令人扼腕;或许因为她那像梅花一样高洁的品性,受到褒扬hellip;hellip;“遗事开天已渺茫,梅花浦口永飘香”,如今,梅妃的宫亭,伫立在故里的风水宝地,伴着四周的田园乡野、水乡韵致,似乎在诉说着很多,又欲说还休,是那么恬淡、娴静,留给每一位过客无尽的思绪hellip;hellip;想要前往梅妃故里,便成为一桩心愿。
第一次成行,是正处于江南梅雨季节,细雨濛濛如画。来到莆田的沿海境地,公路沿途尽是水乡家园、万顷良田,黄石镇的“九十九沟”,依顺一畦畦碧绿的田野而蜿蜒着。一路问询,循着熟悉的乡音,很快便可找到飘逸洒脱的“江东梅影”。梅亭矗立在一片水塘的正中央,在四周的空地、农家的衬托下,梅亭显得独特、精致。四周环境清幽,海塘环绕,田野风光,树木映翠,也算一处美景。涵黄公路沿线布满了历史人文景观,如戚家军抗倭古战场、宁海初日、白塘秋月等,涵黄公路就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线”,将这一粒粒“莆田二十四景”上的珍珠串联起来。谁能挽留得住时间?是啊,历史已经渺茫了,又何须花费太多的时间、心绪。被这种满不在乎的想法误导,这一次我只是公路驱车,“囫囵吞枣”般领略了景点,便打道回府。
第二次成行,便是为第一次“补课”。绕着梅亭四周,我认真、细致地看了各式各样富有特色的石雕,以及石雕上篆刻的典故。许是潜下心来了,我便决心登顶“梅亭”,一探究竟。
精致的梅亭有三层,第一层最宽敞,往上逐渐变尖。随着上层空间的缩小,阶梯也显得狭窄,一次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第二层主要是环绕着亭身的廊道,可以观望梅亭四周三百六十度的风景。第三层显得有点特别,必须掀开一块地板,必须用临时搭着的铁梯子才能攀爬上去,因为空间窄小,一次只能爬上去一个人的身子。我倒是充满好奇,直接爬了就上去。
第三层,即梅亭的最顶层,供奉着唐明皇和梅妃的塑像,看得出来,天天都有虔诚人从狭窄的铁梯子爬上来,洒扫卫生,点香供奉。在梅亭最高处,幡联后的唐明皇和梅妃齐坐銮驾,处处显露出皇家的威仪,这一场邂逅,让我的内心突然间感到一怔。端详梅妃,远远超乎你的所有想象和听到的传说。尽管是面对着塑像,唐明皇的气宇轩昂,梅妃的素雅温婉,仍可以让人感受到唐朝皇家的尊贵、尊荣。不管江采苹是一位平凡的农家女子,抑或才貌与帝王的恩宠兼具的妃子,都无法淋漓尽致地描绘眼前看到的这尊塑像hellip;hellip;她给人的视觉和想象更强烈的冲击力,梅妃透露着仪度庄雅、清新脱俗、幽娴清琦,你可能想着更加透彻地了解她的一生一世,但是,除了惊愕,根本做不到。于是,我在亭尖上端详、静默了许久,为一段大起大落的宿命感叹不已。
一位女子的命运,演绎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这许是江东村说不完的故事。故事给予不同的过客以各种猜想和启迪,故事也演变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千千万万的文字。但是,我想,也只有在这静谧、祥和、清幽的江南水乡,才能安放一位农家女子的风华绝代,才能让她在享受高高在上的尊荣的同时又与世无争、与人无怨,才能让她在父老乡亲的宽厚仁慈中诉尽自己的委屈和泪水,才能让她自己的心灵不再寂寥,才能与她的心爱之人在此永世厮守hellip;hellip;
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思索着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梅妃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变迁。但是,在梅妃故里,在江东这里,在美丽的兴化湾畔,她钟情的梅花可以肆意盛开,她的梅魂依然可以高贵,她的梅韵依然悠扬,她的梅香可以飘荡到永恒,她终究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