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市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沿海城市,因港而生、依海而兴,具有独特的海洋经济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始终是莆田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更具挑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将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莆田”,全方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中,我市大力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海上风电为代表,莆田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稳妥开展远海风电规划,有序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加强6兆瓦、8兆瓦、10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研制及使用,突破离岸独立发电装置、漂浮式载体、海底电缆、发电装置防腐蚀等关键技术,带动风机制造、海洋装备、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建设。
培育“渔光互补”光伏产业。利用近海养殖场水域,打造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渔光互补”光照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深拓海上养殖与光伏发电立体空间,形成“海上牧场”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推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重点在莆田后海垦区、兴化湾南岸、涵江产业园、南日岛垦区等部署建设“渔光互补”产业。围绕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资源与产业协同开发原则,实现产线项目落地与“渔光互补”光伏项目配套实施,进一步推动异质结光伏产品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
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加强波浪能、潮汐和潮流能发电等海洋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提高区域新能源示范利用水平。适度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科学布局滩涂光伏发电、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利用项目,大力推动海洋新能源示范应用,加强配套装备研发。
通过发展海洋养殖、海洋交通运输、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新兴产业等十几个门类的海洋经济,2022年,莆田全市海洋生产总值790亿元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约四分之一,“蓝色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碧海银沙成了莆田发展的“金山银山”! (时报记者 凌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