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三湾环绕千帆舞
【发布日期:2023-07-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从莆田西上高速公路。前面的莆秀高速公路和木兰溪,极像“一路一带”,奔向湄洲湾、平海湾和兴化湾,奔向滚滚的时代洪流。

20分钟后,车子在距离莆田市区40公里的忠门半岛停下,而我们的双脚也踏上了一个被喻为“海丝文化发祥地”的圣地:贤良港港里村。一千多年来,妈祖文化从这里弘扬。

眺望远处,湄洲湾涛声阵阵,涛声把我们的视野拉回到了曾经的历史:自宋代建立古码头以来,贤良港便站稳了东南沿海出海口的地位,繁忙的渔业和发达的商业,促进了海事活动,一帆云相伴,千里月相随;渔歌随浪涌,海货与山齐,贤良港成为船只进出海贸易补给的“商舟之所会”,与著名的对外通商港口泉州港齐名。

涛声拍打着历经千年的码头,铿锵的、不息的涛声,坚硬的、不烂的海石,向远方传递着一种深刻的呼唤:这个宋代建成时就闻名遐迩的繁华商埠,这个北上南下的船只转泊补给站,这个现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码头,她在中国海丝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奔赴山海,港通千年。同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还有依偎在湄洲湾畔、作为莆田南大门的枫亭港口。曾经,枫亭天中万寿塔是千年海上航行的标志,港里贤良港天后祖祠的宋代石塔是航标塔,而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更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点燃蔚蓝色文明的篝火。

踩着一条以海洋为色的崭新彩色慢道,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构成的最美底色中,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伴随着凌空飘逸的慢道,走进仙游枫亭海拔118米的塔斗山。登上山顶,站在绝顶处虞峰岩极目远眺,呈现出一片海天相接、雄浑壮阔的景致,仙游、莆田、惠安(泉港)三地及太平、双溪两港历历在目,海水、礁石、沙滩、红日、渔舟尽收眼底。迎着晨雾,伴着微风,巍巍青螺峰在云烟缭绕下变幻莫测,那气派非凡的殿宇,恰似云海蓬莱,犹如天宫圣境,亭台楼阁、花木山石在此间若隐若现,这一幅“螺峰晓日”的画卷何其壮丽。满山苍翠,掩映着雕檐玲珑的古代建筑群。湄洲湾,熙春渔港千帆集,出海云涛万网张。

山高塔为峰,天中万寿塔高耸在螺峰巅上,成了海上航行辨识枫亭的一种标志。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泉州港,也有枫亭的太平港、双溪港所包含的航海文化。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二度来塔斗山下太平港避风。唐初,枫亭因陆海交通便捷,商贾云集,成为闽中海产品、谷米等农副土产集散地;宋代,枫亭太平港对外贸易繁荣,舟船已抵暹罗、日本、琉球、大食、天竺等地;元代,林亨在《螺江风物赋》中这样描述枫亭市和太平港繁荣气象:“其沃衍之畴,则植蔗以为糖。于以盛之,万瓮竹络。于以奠之,千艘桂楫。顺风扬帆,不数日而达于江浙、淮湖都会之区。”从当时枫亭一个港口“千艘桂楫,顺风扬帆”的海上盛况,可以看出拥有“三湾环绕”的莆田其海上往来的繁荣。宋代,莆田海上捕捞、贸易等更为发达,作为福建四大造船中心之一,不但可以制造远航大海的大船,而且拥有数量众多的船舶。途径阡陌,江河海洋,踏浪而行,这是早期兴化儿女对顺畅沟通的渴望,是海不扬波、通达世界的梦想。正如蔡襄在《荔枝谱》中所言,莆田特产荔枝,特别是宋香陈紫,江绿方红,为兴化军中佳品。荔枝制成干果后,“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历史文献所记载的,让我们在事隔千年之后,仍可深深地领略到当时兴化军海上贸易的繁荣程度。

一代代兴化儿女,一艘艘出海舟楫,驶过闻名遐迩的南日黄金水道。早在唐宋时期,这里海舶鳞集,商贾咸聚,东西交融,开台湾、下南洋、走西洋、去东洋,众多的莆籍商船满载茶叶、瓷器、布匹、桂圆干、荔枝干、蔗糖、瓷器、海盐、茶叶等,参与世界经济文化大循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南日水道用千年丈量时光,用万里丈量跨度,是商人跨海营生的大商道,是信徒追寻经典的朝圣路,是使者交流文明的舞台。从宋元开始,莆仙人南下东南亚诸岛,谋生拓业。明清时期,莆仙人加速下南洋的进程。几百年时间过去了,莆田籍乡亲已遍布东南亚各国。下南洋的莆田人,从拉面包车、理发、擦皮鞋、修自行车开始,逐渐地开拓新的行业。从拉面包车到开车行,从跑单帮的理发到理发店,从擦皮鞋到修皮鞋、做皮鞋、卖皮鞋,从修自行车到经营自行车,莆商从原始的商业服务业,精心经营,苦心摸索,边安身边立业,不断积累资本,进而到开店办厂兴业,敢于争高低、敢为天下先,直至成了一方经营或制造业的大亨,莆田籍华侨的经历就是一部可以大书特书的创业史,足够让我们含英咀华。

改革开放后,莆田人恢复了自宋代起“走四方”的经商习俗,纷纷外出经商创业,莆商队伍迅速壮大,知名度大幅提高。仅国内各大中城市就有70多万莆商活跃在各行各业——忠门人制笼,东庄人办医,榜头人雕木,北高人塑金……莆商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莆商曾经控制了全国90%的木材市场、80%的民营医院、70%的油画商品、60%的金银珠宝行业、50%的民营加油站。仅这几大行业的莆商,每年创造的增加值就达5000多亿元人民币,产值超过8000亿元。

“莆田是船,莆商是帆”,莆田人民以勇字开道、以勤字起家、以谋字制胜、以义字立足,向海而生,敢拼爱赢,走出了一条相互砥砺、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兴化商帮的足迹还遍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如今世界各地共有200多万名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有150多万名,活跃于85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于唐朝,兴盛于两宋明清,再兴于改革开放后的莆商,有着1200年的历史,正如同样始于唐代、盛于宋朝的莆田荔枝,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

当年,许多莆田人为了谋生创业“下南洋”,造就了独特的“侨乡现象”,比如著名侨乡江口镇侨胞有四五十万人。汇入江海,涓滴才永不干涸,无论是做贸易的,还是下南洋的,他们踏月破沙、迎风放舟,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一个个“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故事,让人们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海纳百川的内涵!

山海有歌声。莆田地处闽中,拥江抱海,面朝大海,背倚群山,拥有美丽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其中湄洲湾秀屿港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东方天然深水大港,莆田港口总吞吐能力可超2亿吨,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作为海洋资源大市,莆田沿海岸线漫长、港湾多、潮滩丰富,拥有“海丝”、海峡、海湾、海岛、海岸、海滩、海水、海砂、海洋能源和海洋文化等十大海洋资源要素,蜿蜒秀美的莆田海岸线东自江口镇起,向西南沿着涵江、黄石、北高、埭头、平海、东峤、忠门、东庄、灵川等乡镇延伸,直至仙游县枫亭镇。独特的沿海地理走势,形成了平海、莆禧、醴泉三个半岛,分布着大小岛屿共150多个,有常住居民的岛屿12个。湄洲岛,形似一弯古典美女的娥眉,“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因了妈祖的圣灵而被誉为“南国蓬莱”“东方麦加”。南日岛,位于莆田平海湾和兴化湾交汇处,古称“南匿山”。

时而岸平沙白,时而岩峭石奇,时而红树繁茂,20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200多公里旖旎风光带,水陆交融,碰撞出别样的精彩。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九重山、大蚶山、汀港山,峰峦叠嶂,一派灵秀;南日岛、小日岛、鳌屿岛,罗盘岛、黄瓜岛、筶杯岛,岛外有岛,滩外有滩。

风从海上来。莆田因港而生,以港兴城,依海而兴,向海图强,海岸线外那广阔无垠的海洋,不仅是莆田发展的“宝库”,更是一片值得深耕的“蓝色经济带”。千年莆阳的发展脉搏中跳动着蓝色海洋基因。

蔚蓝色的大海上,渔排道道、渔舟点点,如诗如画。在潮汐交替的沉浮时光里,一代代兴化儿女白帆摇出东方日,银网收回南海潮,在浩瀚的东南沿海留下了一抹传奇色彩、一首踏浪渔唱!

在一排排由浮球、养殖绳构成的海上“田垄”中,一条条缠满海带的粗绳已被拉到船上,依次拉上海岸。如今,金沙滩、黑海带交错构成了南日岛上的主画面。在岛上最高处九重山顶俯瞰四周海面,养殖网箱行列成阵,浮球点点形似棋局,广阔的海洋牧场蔚为壮观。碧波浩渺千帆舞,紫气光华万象新。耕海牧渔三十余载,“鲍打天下”成为南日岛最响亮的招牌,“南日三宝”海带、鲍鱼、龙须菜及百余种名优水产品已成为岛民的财富密码,高歌猛进的南日岛成了“蓝色粮仓”“海洋牧场”,是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莆田打造福建海洋牧场、海岛乡村振兴“南日岛样本”的生动实践。尖山瞰海、大峤吐烟,“十八列岛”群星环绕,巍巍九重山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妙曼的金沙滩拂动着面朝大海的浪漫,昔日偏僻的海岛蝶变为“桃花源”,在这片“风行海西,鲍打天下”的神奇土地上,在这座海鲜如云的岛屿上,越来越多动感的故事正在书写。

莆田“七山二水一分田”,三湾环绕,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先后获评国家级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花蛤之乡”、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等,是全国鲍鱼、花蛤、鳗鱼、龙须菜的重要养殖基地。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通过发展海洋养殖、海洋交通运输、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等十几个门类的海洋经济,“海上莆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790亿元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约四分之一。碧海银沙成了莆田发展的“金山银山”!

好风凭借力,海阔凭鱼跃。早在建市之初,莆田就将目光投向大海,在“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的激昂鼓点中,千年古府新市开始扬帆起航。莆田崛起之势犹如百川东导,其势泱泱。今日的莆阳大地,坚持蓝绿相融,以山水结构为支撑,以港兴产、以产强城、产城融合,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港口崛起、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五篇文章”,构建高质量生态底本,木兰溪成为引领莆田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上“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而“荔林葱郁、白鹭翔空”则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特别是近年来,莆田立足独特的港口区位、海洋资源和妈祖文化优势,着力构建“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产业、大发展”的港口发展新格局,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积极发展港口经济,大力推进亿吨级大港建设,实现以港兴产、以产强城、产城融合,打造福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中新的增长极。

夕阳落在海岸线上,在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映衬下,岸上一座座楼宇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交错纵横。莆田火车站、莆田货运站、仙游火车站这“三站”,向莆、福厦、湄洲湾港口支线这“三铁”,沈海、莆永、莆炎高速公路这“三高”,还有6条疏港大道等陆域交通网络,牵起美丽富饶的海岸线的手,飞穿兴化平原芳草绿,奔驰壶山兰水落花红。“三站”“三铁”“三高”势起如炽,编织着莆田亿吨级港口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港口吞吐量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万标箱。

如果说蓝色的大海是上天赐予莆田的一块琥珀,那么美丽的海岸线就是上天赐予莆田的一串珍珠项链!

在挺进深蓝、逐浪而兴中,南日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形成示范效应,平海湾“海上风电+滨海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繁忙的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巨轮穿梭塔吊旋舞……“蓝色动力”激活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那风车,那塔吊,那渔排,那沙滩,是凸显莆田“山水诗画生态韵城”“通江达海战略港城”雄伟的时空缩影。千年古府新市莆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路上,正在争当“排头兵”“试验田”,正在建设“海丝”先行区,正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千帆竞渡逐浪高,破茧成蝶赴今朝,莆田“三大湾”历千年而愈兴。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莆田不断书写建设海洋强市的新时代答卷。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