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红色根脉绽芳华
【发布日期:2023-06-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凌明信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

莆田建市40周年了。40年风雨兼程、澎湃前行,莆田的崛起,其势泱泱,激情燃烧;莆田的故事,温暖如春,碧海金波;莆田的速度,闯关夺隘,马不停蹄——清洁能源“绿色牌”蹄疾步稳,海洋“蓝色牌”汹涌澎湃,产业融合“金色牌”香飘四方,革命老区“红色牌”焕发新彩。

莆田建市40周年了。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留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留下一帧帧珍贵镜头、一个个精彩瞬间。40年光阴荏苒,人们从这里读到莆田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岁月如歌,人们从这里感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40年砥砺前行,人们从这里筑下奋进新征程的梦想。

难忘的瞬间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彩中“活起来”。4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兴化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莆阳大地翻天覆地的巨变,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向父老乡亲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字记录岁月蹁跹的脚步,图片剪辑时代的投影。同饮一溪水,共护兰溪美,40年来的发展浪潮声犹在耳畔激荡不已,从今天起,本报刊发“庆祝莆田建市40周年”专题稿件,带您领略40年来莆田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变化和兴化儿女在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中的精神风貌。







我去中共闽中工委上湖底的革命遗址时,临近端午节。从涵江出发,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直达钟山,到了镇上,又有一条硬化村道载着我们通往临水村上湖底。以前去钟山,得取道何岭——从榜头出发,1958年建成的何岭公路,曲折萦纡榜头与钟山北部山麓之间,落差600米,北宋名臣蔡襄曾经用“何岭巍巍欲插天”的诗句来描述它,足见其地形之险要,其气势之雄伟。而在更早之前,通往九鲤湖和永泰的是一条长达5公里,共有4045级的古道,古道起于榜头岭下村,止于钟山何岭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青幽的石板见证时光流转、岁月沧桑的痕迹。而数年前随着纵三线的横空出世,榜头到钟山只需10分钟的时间,那盘旋在山腰一路延伸的巨龙,向人们传达着天堑变通途的时代蝶变力量!

端午草木长,清和好时节。车子随着山路转弯,车窗外的景色似画屏,不断地从眼眸中掠过,满眼的青山绿水,满眼的诗情画意。梧桐花竞相绽放,瓜果阵阵飘香,驻足临水村,徜徉在脉脉流水间,情不自禁地回首聆听那些血雨腥风的红色故事,感受绿水青山间涌动的红色力量。白色的梧桐花,映衬着脚下这片被红色浸润着的热土,留下了令人历久弥新的印记。19433月,中共闽中工委进驻临水村上湖底;当年9月,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上湖底是第一站驻地。闽中成为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为大家讲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她讲得非常顺溜,重要的是,在她的讲解中,我们仿佛触摸到故事中的那一个个名字,看到苏华等革命老领导与普通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镜头,思绪闪回到硝烟弥漫的年代。尽管来之前,我查阅了大量闽中24年革命史的珍贵资料,但书上的介绍,远比不上现场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这位女孩叫郑青青。在2018年村一级换届中,临水村选出90后女大学生党员郑青青,“一肩”挑起村支书、村民主任的“重担”,成为仙游县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大亮点。思路决定出路,而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临水村以红色文化铸魂,以绿色理念崛起,依托本村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和文化旅游业,比如,投资70多万元对3套村集体用房进行装修招租,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精品民宿、农家乐、临水客栈;比如,在村里建设农特产品展示区、电商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原产地直供+社区直购的模式。在上湖底革命遗址周围,青青的早稻田,诱人的水蜜桃、百香果,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前来这个革命老区村寻找红色印迹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如今的革命老区,有“颜值”,更有“产值”!“红色”摇篮正在焕发出“绿色”光彩,带动了老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这个“颜值”,在临鸣新村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实施造福工程中,整村搬迁至钟山镇天珠路临鸣新村。一排排现代新居错落有致、整洁美观,花草点缀其间,宛如城区的小区。从深山走向集镇,临鸣新村即将实现“农村变社区,农民变业主”的深刻转变!青山绿水间的红色记忆,如今串成一片乡村振兴的大风景。





从临水村出来,来到附近的网红村——钟山镇朗桥村。还是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每次看到朗桥“彩画稻田”的照片或视频,我都被震撼到了。郭沫若先生当年留下“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的墨宝,赞美莆田南北洋,而在钟山镇的山乡朗桥村,同样可以找到“风景好”“亦如之”的诗情画意与豪迈篇章——盛产优质水稻、蜂蜜、花卉的朗桥村,多次作为市县“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礼赞丰收,致敬耕耘,乐享幸福,在“丰收之光”的叠加效应下,朗桥村深入挖掘本土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以“彩画稻田”展示三农文化,以“花旅漫游”打造花卉品牌,以“烽火林刘”传承红色文化,以“社垅风情”展现畲族文化,走出“多彩朗桥”的文旅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增添“人气”“财气”。

正如九鲤湖、麦斜岩的名气,朗桥村内还有闽南十八洞之誉的万蝠洞、怪石嶙峋奇峰突兀的云居秘景、东坑古民居,以及林刘地下交通站。青翠欲滴的植被,瑰丽多姿的花朵,热情奔放的阳光,引人遐想。在端午时节,走进钟山镇朗桥村,就像走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即使只是简单的一瞥,也会让人心灵愉悦。亮出新颜值,美出新气质,“美丽生态”成为发展要素,驱动着革命老区乡村“美丽经济”勃发,业态加速拓展。

九鲤湖的清水跳下山冈,流入常太镇的莒溪,穿行东圳水库,至涵江南箕注入中国最美母亲河木兰溪。同溪水一样,在革命战争年代,城厢的常太和仙游的钟山乃至德化、永泰同属闽中革命的红色根据地。青山如屏,碧水潺潺,叠翠空灵的山峦,诗意的小桥流水,点燃了人们欣赏山色美景的火种。

站立在浸润红色根脉的土地上,山上清脆的鸟叫声,唤起了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20世纪30年代,闽中游击区的中心在莆田,莆田的中心在常太。在常太这一片英雄的土地上,“当年鏖战急”,曾经是“风展红旗如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过烈士鲜血,这里的每一座山林都弥漫过战火硝烟,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陪伴过游击战将英勇战斗。回首金戈铁马的岁月,游击区英雄儿女忠魂傲骨,以血荐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斗凯歌,流传着一段忠心报国的红色故事。

19355月,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统一领导闽中各县的武装斗争。同年秋,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在常太漈川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把分散在莆田各地的游击队集中整编为以漈川、外坑、金竹坑为中心的常太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踏遍青山人未老”,漈川、外坑、金竹坑这三个革命基点村形成坚若磐石的“铁三角”!“铁三角”是昂扬的战斗意志,是磅礴的英雄气概,在革命群众的支持下,这三个基点村成为中共闽中特委和闽中工农游击队的主要驻地。在斗争中,农民们更加信赖共产党和游击队,纷纷加入贫农团、妇女会、少年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在这里,敌军围困万千重,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晓行夜宿,战功赫赫,何其伟岸;在这里,万物霜天竞自由,闽中游击队长郑金照睡稻草、进窑洞、挖野菜,血染风采,威震敌胆,何其壮烈;在这里,潘涛、陈建新、翁鸿镗、雷光熙甘将热血沃中华,笑看旌旗红似花!

1926年到1949年,闽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地坚持20多年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一段段红色记忆依然鲜活,一处处革命旧址焕然一新,一个个红色故事广为传颂……

我曾经多次前往当年的“铁三角”——常太镇马院漈川、渡里外坑、金川金竹坑,以及洋边村、岭下村、常太村等,走进这座莆田“后花园”,感动于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巨大付出,感受着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豪迈步伐。

天空蔚然,圳湖映碧。沿着莆田市东圳环库区道路行进,举目四望绿水青山无际,田地里青翠瓜果满目。到处是浓荫密布,郁郁葱葱,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站在洋边村库区公路仰望村庄,一幢幢精致的红砖白墙民居,掩映在重重叠叠的枇杷树中,水泥村道绕着山坡,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1958年修建莆田“大水缸”东圳水库后,洋边村从库区搬迁到半山腰上居住,人均只有120平方米“望天田”,交通闭塞、荒山秃岭。洋边人铁心要打好开荒种果这一仗!一定要把荒地变成绿洲,让种下的果树长出绿叶,让山旮旯长出金果!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20世纪90年代,洋边红火的枇杷为人们注入了丝丝甘甜,枇杷是上苍赋予他们的神圣礼物。致富公路如玉带,秀水青山一线牵,1997年,一条从东圳大坝向库区腹地伸延的环库公路开建了。沿路经过松峰村、岭下村、洋边村和南川村,共14公里。修建公路的那些日子,其战天斗地的场面宛如当年修建东圳库区。奋斗,不懈的奋斗,让洋边成为“福建最美乡村”!

与洋边村相邻的岭下村,则被人们称为“世外桃源”:宽阔通畅的水泥路面,整齐精致的乡村洋楼,曲径通幽的花园景观,加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这里成了一片名副其实的“幸福家园”。登上村里武埕栈道,站在山上“揽圳亭”上俯瞰,“桑叶”形的东圳水库,暖阳映照一泓绿水,特别的美意激荡而来。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圳湖映碧”,就像一轴水彩画铺展在眼前。山上的飞瀑落差百米,巨浪跌入下面深潭,隆隆之声响彻景区!

遥望,群山插天;近看,果树成荫,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机勃勃,光彩焕发。地处群山深处的马院村,锚定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两大主色调,古民居、玫瑰园、“忘忧谷”、纪念馆,所有的这一切铸就了“缤纷四季,乐享马院”福建亲子游第一村的品牌。一排排特色小院,透出莆田传统特色,群山叠翠,碧水荡漾,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岁月递嬗,一脉相承。莆田现保存有200多处革命遗址,红色古民居的朱红窗棂,历经百余个春秋却芳华依旧,先辈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那一份份翔实的资料,一幅幅逼真的浮雕,一张张生动的图片,穿越历史烟云,依然触动着我们心底最本能的血性,依然澎湃着我们血脉中最深切的情感。昔日“红土地”,今朝“绿希望”——时间如巨椽之笔,书写着老区活力绽放、魅力绽放、幸福绽放、信念绽放的轨迹。丰富红色“党建链”,做强绿色“产业链”,做好红绿“融合链”,莆田建市40年来,在闽中“红旗不倒”精神的照映下,莆田这片闪耀着光辉历史的红土地上,铁龙穿山跨海,路网四通八达,一片片绿色的希望如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随之徐徐展开。在红色坐标原点上,老区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幸福的热土在勤劳的手中脉动、生长、欢歌。奋斗的笔,挥洒出梦想的华彩;铁路巨龙,奔腾出梦想的速度!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