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融合地域特色 品味非遗文化
【发布日期:2023-05-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翁志鹏

秀屿区南日镇,本名南匿山,因山隐匿在海里而得名,南日岛由111个岛礁组成,总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礁有18个,素有“十八列岛”之称。

南日岛特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山海风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工艺,南日干鲍传统制作技艺、木帆船制造技艺便是岛内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日干鲍传统制作技艺

南日干鲍传统制作技艺,202010月列入秀屿区(县、区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218月列入莆田市(市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南日干鲍体型瘦长,如同一叶小舟,闻起来有一股清香味,色泽晶莹,呈黄褐色,灯光反照时呈金黄色,中间有两条清晰的暗纹。

干鲍制作自古有之。干鲍制作过程工艺要求特别严格,整个过程需要1个月以上,要做成“溏心”干鲍,难度更大:干鲍的裙边要完整无缺;将鲍鱼放在灯光底下看,鲍身剔透,呈黄色状;颜色较深的干鲍是陈年较久氧化而成,价格较为昂贵;如果表面有一层淡淡的白霜,是盐分析出的象征,亦是年份较久的代表。

制作南日干鲍有其独特要求。鲍鱼必须采用南日鲍,洗鲍鱼、煮鲍鱼所用的海水得是来自于南日岛东部的燕屿岛以南沙滩两米以下的过滤海水。制作干鲍所用的盐巴是南日岛过滤海水所制作的盐巴。南日岛没有严寒和酷暑,常年风力大,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南日岛是制作干鲍的好地方。

南日岛自古就有晒干鲍的习俗,主要是九孔鲍,因其具有清肝明目的药效,又形似牛的眼睛,故本岛人称之为“牛眼睛”。据《南日岛志》记载,南日岛上村落最大者为东山之浮斗村,约二百四十余户,其生活完全恃诸出海取鱼,取得鱼、虾、鲍等,易茹乾,每有大量海产,卖台湾船满载而去。后来,野生鲍鱼因过度捕抓,濒临灭绝。自1997年从山东长岛引进皱纹盘鲍养殖以来,掀起一股养鲍的高潮,南日岛鲍鱼开始大规模化生产,现在南日岛周边海区均有养殖鲍鱼。

南日岛海域水流湍急,水质清新,水温适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有丰富的海带、紫菜、龙须菜等为饵料,极其适宜鲍鱼饲养,为中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南日鲍鱼是南日岛特产,其味道鲜美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2009年,南日鲍协会成功注册了“南日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海洋环境,造就了南日干鲍与众不同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通过申报非遗的方式,南日干鲍的传统制作技艺、品牌及历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承。

木帆船制造技艺

南日浮叶村木帆船制造技艺,2017年列入秀屿区(县、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34月列入莆田市(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南日浮叶村木帆船制造技艺,沿袭古时民间祖传制造木帆船技艺,采用杉木、樟木、松柏等木材材料,模仿鱼的外型特点制作船型。其基本材料大致有铁钉、桐油、白灰、红糖、麻绳、铁板、竹青、螺丝、油漆等等,还用帆布做风帆,整株杉木当撑舵,用硬木作橹。基本上分为小帆船(亦称“舢板”)、中帆船、大帆船等。

木帆船外型如一条庞大的鲸鱼,头尖身宽尾方,符合仿生学科学原理,便于海上航行。风静时用橹摆摇推动前进,风疾时扬起帆布,见风向使帆,乘风破浪。岛上民间木帆船的制造,成为一项传统的手工技术。木帆船是岛上渔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物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艘木帆船。木帆船在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科技发达的当今,人们在木帆船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制造出庞大的机械船、轮船、舰艇等海上交通工具。木帆船已悄然成为万吨轮船的鼻祖,其演变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不过,南日岛的木帆船仍然沿袭传统手工技术制作,算是海岛渔民的一项海洋特色文化。

南日造船技艺世代相传,被传承人熟记于心,经长期实践而积累的技术资料,十分珍贵。南日乃至秀屿沿海的传统造船技艺,对复原古代船舶,研究古代科技史、造船史、航海史、海外贸易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