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柳园村老接头户郭金星向时光小分队队员讲述过往的革命故事。蔡佳欣/摄
“你们千山万水来看我,我相当高兴,你们知道吗?昨晚我一个晚上都没睡着……”5月20日近午时分,在仙游县西北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柳园村,90岁的老接头户郭金星远远见到山脚下村支书郭玉凡带着莆田学院4名志愿者正往他家赶来,对于“时光小分队”的到来他心里乐开了花。
当天,由莆田市民政局、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携手革命‘五老’,追寻红色记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第九站深入仙游县西苑乡,这个木兰溪的发源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旧址所在地,挖掘闽中革命口述史,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
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明、仙游县老促会秘书长方丽娇,西苑乡人大主席方智明、民政办主任苏朝阳,带领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指导老师阮榕、林保成和队员们,分别前往西苑、柳园和顶东湖这三个革命老区基点村,慰问老游击队员戴永财、顶东湖村的老交通员黄开达和柳园村的老接头户郭金星,与革命“五老”促膝交谈。
老游击队员戴永财今年已近88岁。1948年农历八月,正在西苑小学上学的戴永财受驻扎在该村的闽中游击队员影响,年仅12岁就参加了革命,自述为组织成功送过5次信。为躲避国民党盘查,送信的时间都在傍晚放学时分,一个人走小路,把信塞进鞋底,带着柴刀防身,从西苑村送到度尾镇湘溪村,来回三四个小时,直至天黑回来。
在有着“莆田的小布达拉宫”美誉的革命老区基点村——柳园村,住着唯一健在的革命“五老”郭金星。因发声器官损坏,郭老说话时声音嘶哑,但这并不妨碍老人家跟“时光小分队”讲述自己的光荣岁月。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手脚并用,兴奋地回忆着那些日日夜夜在梦里回望多次的革命场景。1948年正月初十晚,上级领导来到他们家中委派任务给郭金星的父亲,但父亲郭祥林当时双脚已经走不动路了。郭金星代父上阵,成功打探回保安队是否会攻打东湖村的情报,自此便踏上了革命之路。
而在四面环山、远离尘嚣的桃园之地——闽中党组织地下联络点之一、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驻地之一的顶东湖村,烈士后代、87岁的老交通员黄开达,也对着“时光小分队”的志愿者们,声泪俱下地回忆艰难和光辉的过往。
早在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黄国璋、邓子恢、苏华、林汝楠、饶云山等共产党人领导的闽中游击队,就把顶东湖村作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黄开达的父亲黄富庭和叔叔黄声琴都曾是游击队的联络员,两人先后在1936年、1947年执行任务时被捕并押送莆田笏石杀害,后被追认为烈士。不到10岁的黄开达在叔叔被捕后就接过了联络员的工作,主要是把领导的文件送到与东湖交界的永泰、德化去。
当天,西苑乡时而浓雾弥漫,时而细雨霏霏,时而云开雾散,但这并没有阻挡小分队队员们留住时光、开拓未来的步伐。他们带着无人机、运动拍摄器材等,翻山越岭,为西苑乡这个福建省“生态示范乡”和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镇”进行全媒体传播,既讲好红色故事,又助力乡村振兴。
首次报名加入志愿队伍的莆田学院中师222班学生蓝雨轩被时光小分队队员们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她说:“小分队队员们工作起来真的都很辛苦很认真!这个活动很有意义!通过采访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革命五老和乡村振兴,让他们的传播范围不再只局限在大山里,而是向更大的范围推广,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对社会都很有意义!
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明肯定道:“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开展的是追忆时光、活化时光、谋划时光的工作,是一种新的创意,既探寻了老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也告慰了革命先辈的心灵遗愿。活动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共存。”
西苑乡人大主席方智明表示,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的此次活动对于西苑乡进一步保护开发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和宣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下一步在人才交流、宣传推广、社会实践等方面,能够与莆田学院等高校开展更大范围的合作。”(黄诗琴 阮榕 蓝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