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千年老街区 非遗放异彩
【发布日期:2023-04-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本报讯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悠久的历史孕育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已成功申报《妈祖信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祭典》《莆仙戏》《莆田木雕》《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和《莆田九鲤灯舞》等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30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日前,《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的拍摄地——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后,吸引了亿万观众的关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位于市中心地段,自明清时起便是城中最繁华的传统商业街区。街区中含庙前、坊巷、后街、衙后、县巷、大路等6条古街纵横交错,总长约1326米。街区内有各级文物建筑18处,历史建筑20处,大多为清代及近代建筑风格,是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各级多项非遗项目入驻街区,现为莆田市非遗街区。

据介绍,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自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置县以来,已是繁华街市,街区闾巷、山水格局和传统风貌,至今基本不变;核心区六条古街纵横交错,古建筑比邻连片——既有国内现存最完整、福建仅存的鼓楼古谯楼,也有誉为“江南古建之花”、福建省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元妙观三清殿,以及不少宋元明清名门之家、簪缨世族的府第宅院和祠堂宗庙等,其“子城谯楼+十字街”格局,更是国内宋代子城的典型代表。非遗是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标签之一,许多非遗项目都在这里得到展示,我市将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未来这里将着重打造成非遗一条街,不断扩大非遗文化对外传播力、影响力,成为莆田市文旅经济发展新高地,助推福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425日晚,九鲤灯舞、舞龙弄九鲤、陈氏红团制作和桂圆干传统烘焙技艺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展演,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和文化大餐,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据悉,九鲤灯舞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的丰富多彩杂剧和歌舞表演艺术,源于唐代,成于宋元,盛在明清,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九鲤舞以舞弄九种鱼灯而得名,以蛟灯为首,其次为鳌灯、鳜灯、鲈灯、鲡灯、鲤灯、鲫鱼灯、花鱼灯、金鱼灯。鱼灯制作采用传统竹片条制法,工序繁多,制作难度高。2008年,莆田九鲤灯舞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舞龙弄九鲤的表演程式是把龙的首、尾、身各节和九鲤相互交融,在大鼓吹等的伴奏下,与莲花灯舞、扇舞等莆田民间舞蹈共舞。它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是一种流传莆田地区有千余年历史的民间舞蹈,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庆典,长寿社皆进行《舞龙弄九鲤》的表演,以祈求全年平安吉祥,财运亨通,福寿延绵,子孙昌盛发达;莆田红团是莆田民间传统风味小吃,以吉祥文化为特征,广泛应用于春节、元宵节庆以及满月、祝寿、婚庆、乔迁、起红、敬神、酬神等民俗活动之中。莆田陈氏红团制作技艺经历代传承,技艺精湛,品类丰富,是一种代表性的地方风味美食。现已申报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桂圆干在莆田民间广泛应用于结婚喜庆、上供、亲友馈赠等,是休闲食物、营养保健、药用功效于一体的一种特色美味干果,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药食文化价值。黄家门桂圆干焙烘制作技艺传承百年,纯粹手工、制作精细,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至今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烘焙制作技艺。

据记者采访获悉,为更好的推动莆田非遗品牌传播,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将打造并推出“莆阳百工坊”非遗一条街。街区将引入莆田非遗文化,打造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莆田市非遗艺术中心、《非遗里的中国》·记忆馆、莆田市非遗文化研学中心等4大展馆等,街区散点式还原《非遗里的中国》拍摄展陈,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时报记者 翁志鹏 见习记者 陈晓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