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明代林俊生祠与摩崖诗碑
【发布日期:2023-04-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祖泉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整个摩崖造像群(含少量圆雕、塔雕、壁雕)的总称。肇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前、后蜀),盛于两宋,余绪延及明、清,前后绵联1200多年。多为佛教造像,亦有道教及儒释道三教造像,总数达5万余躯。北山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由佛湾、观音坡、佛耳岩、营盘坡、北塔寺等5处造像点组成,以佛湾为中心,造像近万躯。至今还保存林俊像与摩崖诗碑。

林俊像在北山佛湾第288号窟内。窟的顶部为平顶,窟内水平面成半圆形。窟高2.34米,宽2.06米,深1.55米。窟门之高、宽与窟同。主像为明正德四年(1509)始任蜀总制的林俊,位于窟正壁中部,面西端坐。林俊面瘦长须,头戴乌纱,身着圆领朝服,足蹬高靴,双手于胸前捧笏。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兴化府莆田县人,“九牧林”后裔。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刑部主事,升员外郎。明宪宗(1465-1487)时,皇帝信任太监梁芳,尊淫僧继尧为法王,拨内币,调民夫,建“大镇国永昌寺”。林俊秉性狷介,直劾梁芳、继尧之罪。宪宗大怒,将他廷杖,下死狱。幸得太监怀恩和尚书王恕的极力营救,才被贬出姚州任别驾,后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从此直声震都下。

明弘治元年(1488),林俊升任云南按察副使,他毁淫祠,建学宫,平冤狱,惩贪吏,因政绩突出除云南按察使。不久,调任湖广按察使。明弘治十三年(1500),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整饬江防,卓有成就。次年,陕西、山西地震,水灾,林俊上疏陈述古代宫闱、外戚、内侍、柄臣之祸,求罢斋醮,减织造,汰冗官,止兴建,省供用,节赏赐,戒逸欲,远佞臣,亲贤人。得不到答复,改任江西巡抚。明正德四年(1509),巡抚湖广,改四川总制。讨刘烈、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倡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明正德六年(151111月,林俊“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退休)。……(林)俊归,士民号哭追送”。明嘉靖元年(1522),世宗皇帝重新起用他为工部尚书,旋改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林俊屡上忠言,世宗并未采纳,故八次上疏求退才获准。明嘉靖六年(1527)卒于家,年七十六。

在窟左、右壁外侧下部,各开有一长龛,高1.23米,宽0.73米,每龛内坐有一人。左龛内为一长须老者,头戴官帽,朝服玉带,双手捧笏,为明嘉靖时重庆府同知范府。右龛内为一青年,头束发,身着长袍,双手拱于胸前,为林俊的学子。二像上方,各有一小圆龛,每龛内均有一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像周及座下环绕祥云。窟顶壁上,浮雕有云朵与天乐,其乐器有筝、笙、鼓、拍板、排箫、羯鼓、琵琶等,各乐器上皆系有彩带。窟右壁上有题记二则,均为楷书竖刻。其一曰:“戊午春初,李季升、李德举来,岩像一新,知主僧之用心也。”其二为北宋“大观元年丁亥(1107)”时所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记事碑,现碑已残破。窟外楣上方横刻“大明蜀总制林公之像”九字。此窟原为“千手观音洞”,初建于北宋大观元年,明嘉靖三年(1524)范府毁洞内观音像,改建为林俊生祠,以志其德,是典型的“人变神”的龛窟。

与林俊生祠毗邻的是林俊摩崖诗碑(第290号窟)。此碑高2.46米,宽3.55米。碑面朝西,行书直刻,由左至右排列,字径约10厘米。刻有五律二首,诗云:“石屋忘年纪,霜松记十围。壮容惊变尽,迂叟是真归。扃小一庄足,名逃百念希。山盘开野水,新雨厥芽肥。风雨睡曾着,幽堂重乃心。龙归先有洞,鹿触故成林。遗蜕遭逢际,孤庐恍惚临。更阑销短烛,凉泪落衣襟。”

这两首诗,主要写林俊回云庄后的心情,情调悲凉,有老年失落之感。第一首诗写刚回的情况:石砌的小屋,不知建成好多年了;傲霜的松树,已经长大到十围了。我壮年的容貌,经过许多事变,惊叹已经完尽;饱经世事的老人,真正回到家了。能够自得一个小小庄园,把它关锁起来就满足了;能够逃避名利则杂念自然少了。我在山上游荡,看见盘亘的群山流淌着原野的水,野菜因而长得很肥嫩了。

第二首诗写家居的情况:在风雨的日子里,自己睡得很熟;在幽静的堂屋里,重视自心的客观变化。龙的归去(喻贤士归隐)必先有个洞;树无鹿触(苏东坡诗:新松无鹿触)才能够成林。我放浪形骸,尸解于遭遇际会之中,恍惚自己也临近坟墓(“孤庐”,试作坟墓解)了。夜已深了,我还对着短短的蜡烛,想起往事,悲凉的泪水,湿透我的衣襟。

林俊诗后有范府所书《跋》云:“右二诗乃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见素林公之作也。正德庚午(1510),公被召起用,征讨巨‘贼’,巡抚四川。府时为巴县教谕,幸从幕下,受教最深。越明年,功成身退,蜀人为立生祠。嘉靖初,科道交荐,三聘复起。其清忠大节,天下共知,无容喙者。兹累乞老,荣归云庄,仰慕风采,不可再见。近偶蒙寄赐小像,并云庄之怀,诚如久处密林,忽见长天也。携以公行至大足,闻有奇岩,登摹残刻,乃大宋太史公范祖禹撰《赵懿简公神道碑》,上有遗像犹存。遂捐廪,命匠凿一石洞,以镌公之像;砻一石碑,以刻公之诗。用识蜀人之思,共传不朽云。嘉靖甲申(1524)秋八月吉,重庆府同知范府拜书,知大足县事临安唐鳌。”这就是“林俊诗碑”的来源及上石的情况。

林俊是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儒臣,疾恶如仇,抗辞敢谏,爱才如渴,持躬廉洁,以礼进退,始终一节,卒谥贞肃。著有《见素文集》,收入《四库全书》。他的事迹每每见于志书,但在重庆大足有其“生祠”及摩崖诗碑,则知之者甚少,此可补志乘之不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