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南宋状元陈文龙
【发布日期:2023-03-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祖泉

 

陈文龙,初名子龙,字德刚。宋绍定五年(1232)出生在兴化军莆田县东门外玉湖村(今属莆田市荔城区)。

陈文龙抗元爱国事迹历来受到福建人民的尊崇。林则徐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去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祭祀陈文龙,并题写对联云:“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把陈文龙与文天祥相提并论,对陈文龙的爱国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

不受贾似道拉拢

咸淳四年(1268),度宗皇帝亲临殿试,赐进士664人及第,擢文龙第一,状元及第。唱第日,御笔改名为文龙,赐字君贲,意思是皇帝的股肱、卫士。同时,作《赐宴诗》云:“遹骏先猷在急贤,广廷亲策昉今年。精微历历参前圣,忠谠洋洋著大篇。天圣得人占上瑞,太平宴士秩初筵。缅怀丰苞无穷泽,久远功名尚勉旃。”因陈文龙的文才出众,破例加官,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驻节越州。

陈文龙学而优则仕之时,正是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危难之秋。越州乃鱼米之乡,又是皇亲国戚聚居之地,历任官员到此,办事总要遇到权势人物的干扰,难以秉公处理政务。但他到任后,不愿意随波逐流,对趋炎附势、行贿受贿等官场现象深恶痛绝,公开声言为官“不可以干以私”。他革除弊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关心民瘼,政声卓著而“人皆惮之”。因此,深得镇东军元帅刘良贵的器重,“政无大小,悉以询之”,成为刘良贵的得力助手。

《宋史》载:“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贾似道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培植党羽,他看到“文章魁天下”的陈文龙受皇帝赏识,便想拉他为己用。于是,接连上奏朝廷举荐陈文龙。几年之间,陈文龙扶摇直上,连升秘书省正字兼崇政殿说书、校书郎、著作郎、礼部员外郎,后又擢任监察御史。“然自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台中相承,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贾似道的提拔,一向正直耿介、以为国为民为准则的陈文龙并未受蒙蔽。相反,对于贾似道弄权误国的行径,给予严厉的抨击和揭露。

浙西转运使洪起畏在贾似道的授意下,上奏请求推行宋理宗时未施行的“公田法”付诸实施,一时之间,“吏缘为奸,争以多买为功”,致使浙西一带“六郡之民,破家者多”,民怨沸腾。陈文龙上疏陈述得失,据理力争,并要求严惩洪起畏,才平息这场轩然大波,百姓拍手称快,“朝绅学校相庆”,赞扬陈文龙“乃朝阳之鸣凤也”。

罢官、复出、归养

当时,元军长驱直下,围攻南宋国防镇樊城、襄阳。贾似道之婿范文虎率兵驰援,却临阵先逃。守将吕文焕降元,致使被围困达五年之久的樊城、襄阳于咸淳九年(1273)相继弃守。从此,长江防线洞开,元军顺江东下。消息传来,南宋朝野震动,舆论哗然,纷纷要求严惩范文虎。但贾似道却大加包庇,为掩饰其咎,对范文虎只作降职一级、出任安庆知府的处理。同时,任命“曾多献宝玉”的小人赵晋任建康知府,又让卖身投靠的无耻之徒黄万石出任临安知府的肥缺。

陈文龙对贾氏结党营私的丑恶行径极为愤慨,毅然上疏度宗力陈贾相之过失,并提出弹劾范文虎、赵晋和黄万石三人。他说:“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赵)溍,乳臭小子,何以任阃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此举激怒了贾似道,于是陈文龙被贬出知抚州。贾似道还不解恨,暗中派人搜集他的过错,准备进一步加害。但陈文龙到任后仍然不改初衷,他为官清廉,政声卓著,深得民心。贾似道找不到借口,就以官爵收买监察御史李可,“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以陈文龙“催科峻急”的莫须有罪名,将其罢官,他只好返回兴化军故里。

这位出身“世代簪缨”之家的名臣,在一个动荡腐败的年代洁身自爱、不移操守,却因为忤逆权贵而不容于官场,这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南宋朝廷的悲哀。

咸淳十年(1274)十月,宋度宗病死。贾似道立了一个四岁的小皇帝,由皇太后临朝听政,企图独揽大权。德祐元年(1275)春,元军逼近安庆,范文虎不战而降,充元军向导,临安告急。贾似道被迫亲自督师抵御,他临阵求和不成,军溃鲁港,逃命扬州。

疾风知劲草,国危见忠臣。贾似道兵败后,南宋朝廷后悔当初没有采纳陈文龙的意见,不得已罢去贾似道的官职,于是急诏陈文龙到临安任职。他被任命为左司谏,寻迁侍御史。同年十二月,升任参知政事(副丞相)。

朝廷虽然罢黜了贾似道,但又起用了投降派陈宜中为丞相。不久,元军攻下了临安北面文天祥据守的独松关,附近的郡守县令风声鹤唳,争相弃官逃亡。朝廷慌作一团,权臣意见不一。

十二月二十八日,陈文龙与文天祥、陈宜中、张世杰等文臣武将商议。陈文龙主张背城一战,他对张世杰说:“宋家天下,被人坏了,今无策可支。愿太尉无奈收拾残兵出关一战,大家死休,报国足矣!”

文天祥与张世杰主张入闽、广再图匡复,可陈宜中力赞议和,最后陈宜中的意见得到谢太后的同意,遂于德祐二年(1276)正月,派人向元军奉表称臣。陈文龙见和议已定,痛心疾首,便以母老为辞,请求归养。

死守兴化孤城

临安朝廷投降后,南宋的爱国军民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领导下继续进行抗元斗争,是年五月,益王赵昰在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的拥立下,在行都福州登基即位,改元景炎,建立抗元政府,共谋抗元复宋。陈文龙复任参知政事,并兼任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

同年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张世杰、陆秀夫拥宋端宗由海路退往泉州。福州知府王刚中、福建招捕使王积翁等献出福州城向元军投降。陈文龙得知福州失守,即尽散家财,募兵死守兴化。就在陈文龙积极部署抵抗元军之时,泉州招捕使蒲寿庚降元,闽南抗元形势逆转,宋端宗被迫逃往广东潮州。泉州落入元军之手后,兴化成了一座孤城,腹背受敌。

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初,福州降臣王刚中派遣使臣到兴化招降。陈文龙怒斩正使,放归副使,让他带信给王刚中,斥责他媚敌卖国的罪行。之后,元将阿拉罕也遣使招降,又被陈文龙所杀。

在兵不满千的情况下,陈文龙一面发动兵民守城,一面在城外囊山寺前设伏,骄横的元军轻敌,长驱直入兴化,当元军进入囊山脚下时,遭到陈文龙军队的突然攻击,杀得元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元军败退。陈文龙率兵打了一场大胜仗,挫败了元军的锐气,大大地增强了人们抗元的信心。陈文龙还制作“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两面大旗立于军门之前,每次巡城则命士兵扛着这两面大旗为前导,以激励士气。

元军屡攻不克,又几次向陈文龙劝降。十二月二十三日,元军派太学生卢泽劝降。陈文龙怒不可遏斩来卒,悬头于槊上,警告变节者。元军又抓住陈文龙的姻亲家,胁迫其写书劝降。陈文龙大义断亲,焚毁书信,斩杀来者,复信说:“国事如此,不如无生,惟当决一死守。”

十二月二十五日,陈文龙遣部将林华、陈渊至福州侦察敌情。不料林华叛变,暗中与降将王世强勾结,反引元兵万余人到兴化城下,诈称“宋兵来援”。通判曹澄见势不妙,开城降元,元兵蜂拥而至,陈文龙寡不敌众,力尽被擒。他见元军在城中放火烧杀,怒声喝斥:“速杀我,毋害百姓。”

第二天,陈文龙和子女以及母、妻等一家人被押至福州元将董文炳军中,董文炳令左右百般凌挫,陈文龙以手指腹正色道:“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耶?”周围的人无不为他宁死不屈的气节所感动。董文炳还不死心,对陈文龙说:“国有兴亡,家有成败,汝是书生,何不识天时?”陈文龙回答:“国亡,我当速死。”元将唆都企图以“母老子幼”来动摇他,陈文龙慷慨而答:“我家世受国恩,万万无降理。母老且死;先皇三子岐分南北,我子何足关念。”唆都无法,在福州关押一段时间后,只得把他押送临安复命。

海上官船拜文龙

离开兴化时,陈文龙就开始绝食。途中曾写诗与子诀别,表达了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强烈心声。其诗云:“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这一首爱国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与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一样,传诵千古。

到杭州后,陈文龙被囚禁在太学里。景炎二年(1277),农历四月二十五日,他要求拜谒岳飞庙。当他以孱弱之躯蹒跚进入岳庙时,不禁失声痛哭,哀恸悲绝,气绝而死,年仅四十六岁,后被葬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园里。宋端宗闻讣,下诏赠太师,谥忠肃,赐庙为昭忠。后人誉为福建的“岳飞”,尊称为陈忠肃,与岳忠肃(岳飞)、于忠肃(于谦)合称“西湖三忠肃”。文龙殉国,邑人为其立“宋丞相里第”坊,并于玉湖祠立像奉祀,建“二忠祠”祭祀陈瓒和陈文龙。明孝宗时追封为福州府城隍庙主神。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统一中国后曾命中书省派员到地方访求应祀的神祇。“凡有功国家及惠爱在民者,着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在上报的名单中,朱元璋特别重视南宋隆名并峙的两状元文天祥和陈文龙。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于是,在福建境内建有“历代奉旨祀典”的陈庙十余座。在祭祀陈文龙的寺庙中,以福州阳岐的尚书祖庙时间最早。

将陈文龙比作“海上保护神”,是由于明清时期,每三年科举后,历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状元率册封团赴琉球岛(今冲绳)、台湾岛册封当地地方官员,册封团在海上行船,为祈求平安,将陈文龙塑像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

 

 

国画《尚书公赐福》 陈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