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时光小分队”志愿者探望慰问老交通员
【发布日期:2023-02-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老交通员邱春芳一家就住在大汾村下厝这座三层土木结构的民居里。阮榕/

 

本报讯 大汾村位于涵江区庄边镇望江山麓,在过去,这里因地处偏僻山区、道路崎岖而信息闭塞,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而革命“五老”邱春芳的红色故事就是在这个略显偏远的山村开启的。

近日,莆田学院 “时光小分队”的志愿者们来到革命老区大汾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少斌的带领下,探望慰问住在大汾村下厝的老交通员邱春芳,并采集记述他的革命事迹。

96岁高龄的邱春芳,依然腰杆挺拔,腿脚利落。

正午时分,他身着藏蓝色中山服,坐在摆放着笔墨的书桌前,一脸慈祥,迎接志愿者们的到来。

1947年下半年,由于国民党实行严酷的白色恐怖,莆田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一次极大的破坏。在这样的严重挫折下,闽中地下党组织顶着压力,于1948年初开展重建工作。

1948年,正是邱春芳开启地下交通员工作的年份。在同事易德的引荐下,21岁的邱春芳决定投身地下革命。

谈起那段峥嵘岁月时,邱春芳老人说:“我已经九十多岁了,好多事情记不起来,想说的话特别多,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正当“时光小分队”的志愿者们“一筹莫展”时,一旁的黄少斌连忙救急道:“没关系,没关系,我就是他的曾孙,他晚年记忆力好的时候,常跟我们这些孙辈讲过他的革命故事。我帮他一起回忆。”

黄少斌说,曾祖父的回忆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刚参加革命时,国民党四处派人在村内追捕地下工作者,曾祖父和两位战友一边宣传革命,一边躲避国民党的追捕,经常要躲到山上去,因为害怕连累到亲人,在山上一呆就是好几日,不敢回家,每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其中一位战友还不幸被捕牺牲了。

19492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在大洋成立,并设立闽中支队司令部。

消息传来后,已在外四处宣传革命、躲避奔波了近10个月的邱春芳奔赴大洋归队,新的工作任务是负责联系大洋乡其它几个村的老交通员展开革命宣传。他们一行人以白沙老基点为落脚点,到附近的村庄贴发传单,传递情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随着志愿者的追问、曾孙黄少斌的讲述,邱老的记忆闸门也慢慢被打开了。

回忆大洋乡的革命岁月,邱老感慨道:“革命期间,党交给的大部分任务我完成得不错,这个是让我比较开心的事。”

19495月,当大洋度口街最后一座岗楼被游击队摧毁之后,大洋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全面崩溃。于是闽中支队司令部机关便公开迁驻度口小学办公,并设立了秘书处、参谋部、政治部和供给部等。

在此期间,邱春芳隶属于供给部。他介绍道:“革命期间,我最主要负责动员宣传这块内容,但什么工作也都做过,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去。”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各战场的节节胜利,闽中的游击战争也蓬勃发展。截止19497月,闽中游击队武装力量的正规编制已达6000余人,编外武装力量也达到2万余人。闽中支队机关同国民党地方势力公开抗衡,动摇了国民党闽中当局的统治基础,并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闽中创造了条件。

革命胜利后,涵江区政府安排邱春芳在新县从事会计、文书等工作,但因母亲身体不好无人照料,邱春芳便辞职回到大汾村任文书,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继续为家乡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今,邱老与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政府每个月都会给“五老”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吃穿不愁,生活安逸。

邱老爱好书法,常年坚持练字。据黄少斌介绍,曾祖父的一手好字远近闻名,很多亲戚结婚、乔迁的对联都是他写的。

年过耄耋后,邱老便觉得自己手抖,很少写字了。但当志愿者们询问能否为“时光小分队”书写队名时,邱老竟欣然同意,从他的那方书桌上特意找出一张粉色的纸,在上面要挥毫写下了“时光小分队”五个大字,激励青年学生们弘扬红色精神,继续为老区振兴发光发热。  (林洁 陈妍)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