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更生
陈晓威/摄
这几天,笔者作为莆田市专家组成员之一,陪同中央考察团的一行专家教授,考察了我市的诸多历史文化景观,以便对申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作出客观评价与认定。
昨天,又看了《湄洲日报》上发表的关于广化寺的宣传材料。我觉得,作为著名寺院简介,那样的文字当然无可厚非;但若是作为历史文化景观加以介绍,对于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事迹只字不提,则未免过于粗疏。
笔者2020年正式出版过《莆田凤凰山广化寺古今诗文选辑》一书,曾经一首(篇)一首、逐句逐字地校读过大量相关书籍;所以,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吧。
广化寺作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文教之根,福建师大邑人朱维干教授的《莆田县简志》称:“露与从弟庄、淑自永泰徙莆,庐护墓侧。后因梦舍书堂为永丰庵(今广化寺讲堂地),所居为金仙庵(今广化寺大殿),已则架小书堂以居(今广化崇信庵地)。”其依据就是唐代称誉“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黄滔的《莆山灵岩寺碑铭》。此重要碑铭直到“清光绪初犹存”,它是体现广化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铁证”,清末莆阳大儒张琴《广化寺志·金石》载:“唐黄滔南山灵岩寺残碑,石高二尺二寸,广一尺三寸二分,十一行,每行十六字。通体完好,无断裂痕。残碑清光绪初犹存,莆庠司训梁伯思尝联手同人推拓复诗纪其事。搨本后为光绪帝画师、邑人刘尚文所得,今皆亡失。”
黄滔苦读十年之久的东峰书堂,原址在广化寺释迦文佛塔附近。公元860年,年已弱冠的黄滔只身一人,离开家乡涵江黄巷,与陈蔚、黄楷、欧阳碣三人来此读书。他曾在书堂庭院中栽下两株龙眼树。黄滔(840-911)是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较林藻整整晚百年有余。黄滔高中后东归莆田,特地前往广化寺“寻旧址,苍苔四叠,嘉树双亚”。他特地注明“今东峰双龙眼树,即往岁书斋之庭阴也”,表达了一名学子对灵岩广化寺的感恩之心。明代周瑛《兴化府志》谓,东峰书堂“与郑露书堂相邻并”。
黄滔回闽之后,悉心辅佐王审知治闽。他毫不保留地施展了自己的抱负。提倡节约官府开支、减赋税、轻徭役;重商务、开港路(主要是泉州港,这为泉州在宋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打下了坚实基础)、兴旺海上贸易;建学校、育人才,发展地方文化。王审知一一采纳了黄滔的建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黄御史集》评价说:“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他使得福建30年免受兵祸之害。黄滔还将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佑290年间福建诗人写下的诗歌,编集成《泉山秀句》30卷。这是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宋代端明殿大学士洪迈对黄滔的诗文推崇备至,其序黄滔文点赞曰:“赡蔚典则,策扶教化。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郁郁有贞元、长庆风。”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而御史公之诗尤奇。”黄滔一生的功绩,凝聚在后人之对联里:“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论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
唐大历年间,晋江学子欧阳詹,少有文名,因羡慕林藻、林蕴两兄弟的学识为人,北上莆田,与林氏两兄弟在南山广化寺结庐读书,创办“灵岩精舍”书院。妈祖远祖林披因慕欧阳詹之贤,以女儿林萍妻之。张琴《广化寺志》曰:“初,蕴与兄藻自北螺村来此买地作书堂,誓志业文凡十年,举进士擢明经,时有‘欧阳独步,蕴藻横行’之谚云。”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时年20岁的林披以明经擢第,他是莆阳第一个明经及第者。贞元四年(785),林披子林蕴明经科及第;贞元七年(791),林披子林藻登进士第;林藻之后,闽人相继接踵登第,殆无虚岁。贞元八年(792),泉州首位进士、福建史上第三位进士,晋江人欧阳詹名列该榜第二名,韩愈第三名,时称“龙虎榜”。他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在欧阳詹考中进士后,福建文士才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由此显示其崇高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而深远的历史贡献。理学宗师朱熹曾为其故居题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欧阳詹曾率其徒伏阙下,举荐韩愈为四门博士;后又同韩愈、柳宗元等人一起倡导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文运动。
林披之子林藻是莆阳也是当时泉州全郡第一个进士,女婿欧阳詹算是第二个。欧阳詹去世时年仅42岁,他对年轻时读书的广化寺灵岩精舍情有独钟,临终吩咐要在那里落葬,其坟墓至今尚在灵岩寺平洋山麓。明周瑛《兴化府志》记载:欧阳詹“视莆田犹故乡。中第后仕京师而卒,家人熟知詹意,及榇还,不往晋江而葬于广化寺北。”魂归故山,令人感慨万千!
宋明年间,仅仅在广化寺周围就有10院120庵,是其鼎盛时期。黄仲昭《游城南灵岩寺四首 其二》诗“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广化寺不但是进士读书修业之地,其后又成为宋代兴化军进士郡试之所,自绍兴十年(1140)起,先后达三十六年之久。绍兴八年科第(1138)的状元黄公度特往广化寺普文庵观看进士郡试盛事,感念而作《庚午秋观进士入试》诗,这首纪事诗为广化寺的进士试做了生动的注脚。广化寺的进士试,约有七万二千余学子在此出征进士之旅,149名莆阳精英荣幸金榜题名,并决出状元郑侨、省元刘朔及南夫子、国师林光朝等一大批名士。这无疑是灵岩广化寺对莆阳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是广化寺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大盛事,同时也为广化寺增添了独特的优质文化内涵。
1161年春,南宋时儒家第三巨子朱熹在莆游学期间,跟随林光朝在广化寺议论曾子,并为南湖书堂题写《倡学祠堂题壁》:“倡学功高泽且宏,庄流奕叶盛云礽。三贤文献俨然在,云案薪传夜夜灯。”张琴编撰的《莆田广化寺志》还刊载了这首“题壁”诗。
明末致仕(退休)的重臣、礼部尚书林尧俞,也为广化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封建时代朝廷总共才分设“六部”,所以礼部尚书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如今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他在广化寺的凤凰山麓修建“南溪草堂”纂修《兴化府志》,以及编纂妈祖文化著述《天妃显圣录》。南溪草堂,林尧俞卜筑,1612年春竣工;它位于莆田广化寺后数里“南溪深处南山阴(北面)”,遗址尚存。
再说广化寺东侧的释迦文佛塔,它经受住了明代南日岛的大地震,岿然不动。这也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加以科学的说明——就是其地基是建筑在一大块花岗岩上,所以异常坚固。
以上立足史料的补充说明,对于彰显千年名刹广化寺的历史文化风貌与底蕴,应该会有正能量作用,而并非蛇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