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在仙游县纪委监委大力支持下,仙游县园庄镇义路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强基层组织、优化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整治人居环境的“义路模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有力激活了“党建+”引擎,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绘就了乡村蝶变的“义路画卷”。
义路村属于市际边界村,与泉州洛江区交界,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闽南话、莆仙话两种语系共存,全村总人口2891人,其中党员76名,境内有兴龙宫、三界亭、榕泉公园、革命老区联络站、楼坑寨革命老区训练场及战斗地等人文景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去年9月仙游县纪委监委下派干部曾清中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该村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动能,大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在选优选精强班子基础上,持续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注重以党支部为圆心,以党员为半径,画出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该村不仅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履职能力,还以创建党员“初心使命指数”管理试点村为载体,针对流动党员常年在泉州晋江等地难以集中的实际,按照流入地相近、区域相邻的原则编网建格,建立流动党员线上党小组4个,覆盖流动党员50余名,通过一月一联系、一季一走访、一节一问候、一年一座谈活动等活动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掉链”,并整合村部办公场所及村老协会场所,进行修缮设计,建设标准化支部、党员活动室、四星级老人幸福院、福农驿站、调解室、网格中心、儿童妇女活动中心等等,点燃了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该村以被列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村为契机,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将专项资金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增加村财收入,如以村经济合作社的名义投入奖金20万元入股县供销社在义路村建设线面标准化生产车间,由县供销社负责产销,妥妥增加村财收入的同时,促进在家农民就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为让乡村靓起来,该村以“建设绿色典范义路”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着力建设一批符合村民意愿的民生工程项目,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村庄总体风貌,打造乡村美丽“靓点”。采取财政资金补一点、帮扶单位出一点、镇财政配套一点、村集体挤一点的“四个一点”方式筹集资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已完成池后榕泉公园一期建设、池后自然村农用步道修建工程和半岭、池后片区污水管网铺设及田间(溪岸)挡土墙建设工程,前湖自然村至半岭、池后自然村农用步道正在施工建设,并积极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已在主干道两侧种植300余棵景观花木,近期将再种植200余棵樱花树。
在“强治理”聚人心方面,该村深化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加强末端组织体系建设,把组织体系落实到最小单元格中。目前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32个单元,下沉党员志愿者19名,由网格员和志愿者等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激发治理内力,焕发治理活力,该村重新选举成立红白理事会,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规格、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实行优惠便民服务和定时间、定标准、定规模的“六统三定”制度,同时红白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议,研究殡改和婚嫁工作,理事会成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在移风易俗上率先垂范,遏制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村民逐渐养成节俭、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文明守法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由此,通过实行“党建+网格”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了村级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的领导,真正把乡村自治做“实”、把乡村法治做“严”、把乡村德治做“活”,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办好民生实事等方面,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去年来,通过民间组织倡议,共发动在外乡村损资捐款50余万元,为疫情防控、教育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提升。 (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