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升本20周年校庆主题晚会近日举行,由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以下简称“莆仙戏特色班”)学生主演的莆仙戏表演节目《盛世锦亭芳》亮相晚会,44名学生在莆仙戏剧院演员陈文平、郑超凡的率领下,展示了莆仙戏古老科介技艺,古朴优雅的动作和富有特色的方言唱腔,赢来师生、校友声声喝彩。
这44位同学大都来自音乐学院,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莆仙戏特色班或选修莆仙戏的学生。为了当晚的演出,他们早早换上表演服装,化好生、旦、净、末、丑五大莆仙戏行当的妆容,一遍遍练习着戏曲表演动作,为晚上莆仙戏演出节目的到来做准备。
莆仙戏特色班开班于2018年10月,旨在培养造就服务古老莆仙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该班每年都会在莆田学院校内遴选出20位对莆仙戏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特色班,在莆仙戏表演、莆仙戏作曲两个方向上实行单独教学和个性化培养。截至目前,已有百余位莆院学子受到莆仙戏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黄艳艳也在11月受聘为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指导莆仙戏人才培养班教学的相关事宜。
据悉,每位同学在进入莆仙戏特色班学习之前,都要经过音乐学院副院长、莆仙戏人才培养班负责人林赛君老师的面试筛选。
音乐学221吴丁浩是今年10月受林赛君老师的影响加入特色班的。“当时林老师在给我们这些新生们普及莆仙戏特色班的一些基本信息,我听了就觉得很有意思,然后经过层层面试筛选,才成功加入进来的。”
吴丁浩回忆,面试环节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面试学生自选一首歌曲现场演唱,林赛君老师以此来判断面试同学的音准、音色等唱词水平是否达标。其次,面试同学还需现场模仿莆仙戏科介动作。
“莆仙戏的表演分为科介动作、唱腔、念白,唱词、科介动作模仿两部分达标后,方可进入莆仙戏人才培养特色班中深入学习。音乐学院的学生因具有良好的音乐功底,所以在莆仙戏人才培养特色班中占有绝大比例。”
林赛君介绍,莆仙戏的教学由她和莆仙戏剧院的老师合作进行,“我负责教学生们唱腔、念白以及科介的熟练和提升,莆仙戏剧院的老师负责传授科介动作。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中,每个行当都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莆仙戏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该班目前仅有2名非音乐学院学生。一名是土木工程学院造价222班的四川小姑娘刘新宇,当晚也参加了演出。“很喜欢和大家一起排练、演出的感觉。”刘新宇介绍,自己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有4年的话剧演出经历。“入学第一天就听说有莆仙戏特色班,特别好奇,就报名了。”
作为外地人,刘新宇透露自己在训练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用莆仙方言唱戏。“好在有特色班的学长学姐们教一句,我学一句,还是有信心能够克服这个困难的。”
刘新宇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莆仙戏表演和话剧表演最大的区别在于莆仙戏更注重唱、念、做、打,而话剧表演更注重通过夸张的肢体和语言来表达人物想法和性格。”但正是这种傀儡戏的表演特色,让莆仙戏的舞台动作表演更具中国古典戏曲的美学原则。
另外一名是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211班的河南人陈家荣。在11月16日举办的莆田学院第18届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现场,作为选手,陈家荣与莆仙戏特色班的师生们,策划导演了《焦点访谈·莆仙戏》节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文化自信为导入,展示莆仙戏的文化魅力,用互动的方式推广莆田这张文化名片。
“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的同学,学习莆仙戏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莆仙话念白。在林赛君老师和莆仙戏剧院老师的指导下,我一字一句反复练习最终攻克了难题。”陈家荣在去年12月初加入莆仙戏特色班,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一独特古老的剧种,常常会在宿舍里和同学们讲述自己学习莆仙戏的趣事,还会将学来的莆仙戏唱词、念白和“兰花指”“摸田螺”“金鸡啄米”等丑角科介动作在舍友面前、在家乡父老亲属中表演出来,影响了更多人喜欢莆仙戏。
林赛君和莆仙戏剧院的演员们对莆田学院莆仙戏特色班的教学倾注了心血。“通过我们的教学,同学们已经能够自觉亲近莆仙戏曲经典,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了解美丽莆田家乡戏曲,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艺术。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了。”
莆仙戏特色班面向全校招生。林赛君希望有更多对莆仙戏感兴趣的大学生能够加入其中,传承莆仙戏文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表演、作曲、编剧、舞美设计、文化宣传、文化生态保护等相关工作上培养出更多莆仙戏文化传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了。”(李万鹏 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