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革命老区碗洋村:400年古榕见证英雄家庭革命路
【发布日期:2022-11-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谢珊婷 林秀敏

 

 

见证碗洋村革命历史的古榕树树龄有400多岁了。林秀敏/

 

 

 

陈少洪介绍古榕树的历史。 林秀敏/

 

 

 

碗洋村如今唯一健在的革命五老陈玉兰在联络站旧址前敬礼留念。  林秀敏/

 

 

 

碗洋村英雄家庭陈玉兰及其子女们。蔺正阳/

 

 

 

老接头户陈玉兰之子陈少洪对联络站每一处发生过的革命故事如数家珍。            林秀敏/

 

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的碗洋革命老区村,有一棵明代种植的古榕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树龄,庞大的树冠、婆娑的树须以及那傲然挺立的身姿,似乎在向世人讲述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

当时我的母亲陈玉兰就是躲在这棵树下才逃脱了追击,而我的爷爷施苞却来不及逃脱,被敌人抓走,身受酷刑,于1953年不幸去世。碗洋村村民陈少洪深情地望着这棵古榕树回忆道。

陈少洪的母亲陈玉兰今年已95岁高龄,是碗洋村如今唯一健在的革命五老。饱经风霜的古榕树见证了陈玉兰一家的革命成长史。

据陈少洪描述,施苞于1932年参加碗洋村的地下革命,以自家为根据地设立了碗洋联络站。201112月,联络站作为莆田市革命遗址,由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给予挂牌保护。此是后话。

联络站为七间厢砖木结构的单层楼房,由上下厅、左右厢房和砖埕组成,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地下党成员邓子恢、林汝楠、黄国璋、张坤等常于此落脚、开会、活动等。施苞派人在榕树下的石板上站岗放哨,监视敌人,并以斗笠为暗号传递信息,掩护地下革命工作。

红色血脉铸就传承,革命的星火总能燎遍大地。革命前辈施苞不仅率先参与革命,更是将红色火苗传递给了身边人。作为家中的独子,施苞的儿子施国霖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深受其革命热血的影响,先后参与为联络站送信、站岗放哨等工作,在耳濡目染中种下了保家卫国的革命种子。1944年,施国霖正式参与革命工作,扛起了家与国的责任,矢志不渝。

施国霖的妻子陈玉兰当年也是联络站中的一员。陈玉兰的父亲在得知联络站经费紧张后,将原本要建设自家房子的钱贡献给了联络站。1946年,陈玉兰正式参与革命,负责为组织递送情报。

在参与联络站的工作中,陈玉兰结识了施国霖,艰苦的革命斗争让他们相识相知,互相扶持,最终结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为党的地下组织提供各种情报。期间由于叛徒告密,联络站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保安队的搜查,这对革命伉俪机智勇敢应对,所幸安全脱险。

陈少洪介绍,194710月,国民党反动派胡季宽部队突袭潜伏于碗洋村的地下党员,他们在要道上架起机关枪,形成一个包围圈。幸有警卫人员及时发现并报告,在施苞等人的掩护下,地下党员安全脱险。

当时机关枪就架在要道上,瓦片都被子弹射飞,他们就在这些房屋间躲避,我的爷爷当时来不及撤离,被敌人抓走了,幸亏我的母亲躲在了这棵树下,才没被敌人发现。望着常年枝繁叶茂的古榕树,陈少洪感慨道。

红色家风代代传,革命征程共携行。岁月更迭,如今的榕树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因见证过战火纷飞的光辉岁月,见证过英雄家庭的代代成长,古榕树也被当地人称为革命古榕

碗洋村村支部书记黄志军告诉笔者,古榕树高约20米,主干粗2米,大概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勉强合围。村民们从小在树下乘凉避暑、游玩嬉闹,是许多村民的童年乐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革命古榕的荫蔽下,碗洋村人如今安居乐业。当年的斗争精神也深入人心,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碗洋村家家户户的青年人争相参军,为国奉献,村里挂满了光荣之家的荣誉牌。其中,有多人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参加工作后在岗位上继续做贡献。

据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榕树,今年8月,碗洋村上下齐心,在村干部、退役军人、老党员等的发动和支持下,村民们自发集资,启动了古榕树修缮工程。对古榕树进行锄草除虫,四周围栏砌挡,树枝上挂红灯笼,并在古榕树处修整拓宽道路,硬化水泥地面,设计路灯和夜景灯光,购买户外石桌椅,设置厕所,休闲室等等,吸引人们前来观赏。古榕树是莆田革命史的最好见证者之一,我们也希望通过保护它,让人们感受红色文化,将这些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黄志军说道。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