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威/摄
本报讯 “大汾村自然资源不差,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都挺丰富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利用。”近日,涵江区庄边镇大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少斌告诉笔者,村里位于望江山麓的536.86公顷山地,已经被莆田市望江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企业承包种植蔬菜了。
有着1100余人口的大汾村,是革命老区村,地处涵江区西北部第一高峰望江山麓,平均海拔600多米,森林覆盖率占全村面积的88.74%,仅山地面积就有1093.33公顷。境内山峰连绵,河流盆地形态各异。同时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温热条件好,是庄边镇耕作的主要面积,其耕地面积就达48.66公顷。
过去,大汾村主要靠竹林和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以来,顺应庄边镇总体规划发展,大汾村建立了水稻种植中心、枇杷采购中心等农产品生产、加工、批发的重要基地,并逐步建成庄边镇生态果蔬生产建设示范基地,将村庄推向新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态势。其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村集体年收入18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达1.8万元。
黄少斌介绍,今年以来,涵江区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山上野兽多,野猪、刺猬等常来破坏,再加上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群众年龄都比较大,许多土地就这样荒废了下来。”黄少斌说道。
在区、镇两级政府的指导、示范下,大汾村利用流动党员的力量,强化先锋模范作用,专项整治撂荒地。截止9月底,全村8.8公顷撂荒地全部完成复耕复种,并通过种植玉米、水稻、红薯、竹林等经济作物的方式增收致富。
在望江山山脚下,笔者看到,大片的撂荒地通过今年4月-6月的复耕复种,如今已经挂满了成熟的玉米,水稻长势也超过了记者的膝盖,绿油油地挂着稻穗惹人爱。
“再过半个月,水稻等作物就可以有一笔不错的收成了。”大汾村村支委黄文明介绍,今年上半年,村里吸纳了几十位农活经验丰富、身体康健的老人就近务工,参加撂荒地开垦,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出来多活动活动,也可以让他们有所收入。
“接下来,我们会尽快修缮野生动物防护性措施,避免野生动物再次破坏农田,造成经济损失,确保能种能收。”黄少斌表示,会加快请求上级部门资金支持,果断有效地处理野生动物危害,不让老百姓辛苦复耕复种的成果遭到破坏。
在大汾村,还有一座小型水库——大溪水库,集灌溉、供水、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为一体,库容154万立方米,已建成50多年,供水给半个村子和镇政府在内的近6000人使用。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做好大溪水库的管理和利用,计划发展游客垂钓及观光活动。同时,大力抓好河道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责任水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为方便村民出行安全、便捷,村党支部还多方争取资金完成走墘村路口至村部道路的水泥硬化、度坑村道至村部的道路扩宽,并在各村小组架设路灯,实现全部亮化,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大汾村还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溪水库附近有一座始建于清朝的金钟宫,曾是闽中红军游击队的活动据点之一,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而如今依然康健硬朗的“革命五老”邱春芳,即黄少斌的曾祖父,今年95岁高龄,其书法遒劲,也是大汾村宝贵的“红色资源”。
村党支部全方位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历史价值和宣传作用,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加快推进“文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此外,望江山森林公园有丰富的植物风景资源,红豆杉群、观光果园、绿竹滴翠、刺桫椤群、水杉神韵、虬根相依、龙根相随、盘根错节等,令前来登山的人流连忘返,适合发展旅游产业。
“在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让这片土地越来越有吸引力。”临行前,庄边镇最年轻的“90后”村支书黄少斌对笔者坚定地说道,“我会积极传承曾祖父的红色基因,带领全村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路。” (黄艺瑟 陈昕 阮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