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凌明信
在风雨中微笑,在阳光下奔跑。
近年来,特别是农历虎年开春以来,作为莆田三大传统支柱之一的食品产业,一路打好“组合拳”,奏出“交响曲”;全面吹响“集结号”,迈开“弓箭步”,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梦想进一步被激活。在春潮激荡中,我市紧紧盯住“领头羊”、瞄准“成长型”、发掘“独角兽”、关注“潜力股”,始终围绕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拓链文章,打造食品全产业链条,做好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大文章,全力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顺应“大食品”发展趋势,努力实现食品大市进而向食品强市迈进的突破转变。
食品产业的链条进一步拉长,食品产业主攻方向剑指千亿,“舌尖上”的千亿梦想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拥抱“蔚蓝”,逐梦“深蓝”——
食品行业正在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莆田食品文化发展悠久。从文化角度看,美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触摸岁月罗盘的荧光屏,我们总能感受到莆阳美食文化所带来的时光温度。一碗兴化米粉,一碗江口卤面,渗入太多灿烂的地方历史、民俗、民情,装盛着莆田人的集体乡愁!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成为建设美丽莆田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莆田的食品加工产业,是穿越历史时光走廊走向未来的:比如,莆田沿海群众向来有用地瓜酿造地瓜酒的习惯,清末民初涵江就有酿酒工场;莆田盐场生产海盐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年历史;比如,始于宋代的兴化桂圆干名闻天下曾经是宫廷里的贡品。毓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千年古邑涌动发展热潮,在不断提升业态质量、繁荣人间烟火中,时间见证了莆田食品产业的兴盛繁荣。
回溯过往,纵观全局,莆田的食品产业建设成绩斐然,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从“吃得好”到“吃得健康”,这也催生了我市食品产业的加速升级与转型创新,食品产业链条也像上足了弹簧,快速拉长。以城厢区为例:该区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围绕科技创新、精准服务,大力培育壮大食品产业,拥有天喔食品、台兴食品、天怡食品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产品涵盖蜜饯、罐头、海产品加工、焙烤、啤酒、调味品、肉制品加工等。早在2015年,该区食品产业就完成产值76.5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3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
食品加工是莆田三大传统产业之一。这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以体现出来: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13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47.26亿元;2015年,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2件、福建省著名商标259件,其中食品类驰名商标8件,食品类著名商标67件,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类企业实现产值317.7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2.28%;2020年,全市食品产业实现产值412.88亿元,全市食品类商标总数1.32万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8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集体商标2件、福建省名牌产品51件、福建省著名商标82件、莆田市知名商标121件;2021年,全市食品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66亿元,比增12.3%,行业产值占全市比重11%。2021年食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93亿元、缴纳税金总额14.72亿元、用电1.8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40年来,包括食品产业在内的莆田民营经济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千斤顶”、繁荣市场的支撑力量、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酒类制造、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肉制品加工、制盐、休闲食品及预制菜肴等为核心的食品产业体系,涵盖16个大类、40多个小类。拥有百威雪津、海源实业、汇丰食品、红太阳精品、亚明食品、方家铺子、复茂食品、东源水产、金溪茶叶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市食品企业有4家列入省级工业龙头培育企业,有3家列入省级成长企业,同时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些食品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品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同时,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食品企业将陆续来莆落地“筑巢”,开花结果。沧海横流,莆田食品行业东西南北中开花;风高浪急,莆田食品行业水木金火土出彩!
“接一强二连三,培十强百争千”——
为朝阳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食品是“永续的朝阳产业”。莆田食品产业千亿蓝海已启,离不开超前谋划布局和强力推进。
近年来,我市从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完善产权制度,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引领民营经济顺应时代潮流,阔步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市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食品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莆田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围绕做大做强做优食品产业,我市一路精心呵护企业,为产业链条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2021年10月,为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市政府印发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七条措施,在培强扶优企业、鼓励集聚集约发展、创新业态模式、强化食品安全质量、大力拓展市场、扶持企业技改、提升行业支撑能力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措施。
在今年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蔚然成风,让广大企业家倍感振奋与鼓舞。
在2月初举行的全市食品产业发展行动启动大会上,市委书记付朝阳表示,按照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工作部署,莆田正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链合纵连横、上拓下展,与相关产业互相支持、互相延伸,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配套建设。
“莆田食品产业前景好,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企业家、这么好的规划、这么好的人才,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这就是千亿产业集群的潜力所在,我们这个梦想不是简单的愿景,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是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的梦想。”市委书记付朝阳指出。
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市成立了包括食品在内的12个重点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按照莆田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链蓬勃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配套建设。
同时,为进一步营造很好的营商环境,市工信局等部门也主动靠前服务,实行“一企一档”,助力食品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在食品行业创新模式,推动融合发展上,以雪津啤酒为龙头,高水平建设啤酒小镇,制作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全力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打造集智慧工厂、文化展示、科普教育、餐饮美食及高科技动感体验为一体的高端食品园。
在食品行业分类提升,培优扶强企业上,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力度,链式发展,力争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领军企业、上市企业;推动高成长企业快速扩张,逐步培育成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鼓励成长型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
在一系列的政策加持下,全市食品产业立足存量资源进行“强链”,围绕产业链短板进行“补链”,通过以商招商进行“延链”,加速全链条聚合。食品企业正在以实际行动为莆田发展添砖加瓦,为人民幸福事业增光添彩。
今年以来,位于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内的亚明食品有限公司8条生产线繁忙运转。4月份,公司再增加2条生产线。公司生产的面点出口国外,国内布局了7家加盟店,市内有1家直销店。作为莆田食品产业的“领头羊”,今年该公司将谋划建设中餐标准化智能厂房,总投资1亿元,扩征建设中餐标准化厂房24万平方米。
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也是莆田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公司一手抓生产销售,一手抓国圣食品产业园工厂厂房迁建项目,并从3月开始全面搬迁并投入使用,实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新厂房将依托全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加大产品研发,以全新的面貌实现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超越。可年产即食海带10万吨、酱菜豆腐乳3.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坚持抓“产业提质”,壮大了综合实力;坚持抓“项目提速”,厚植了发展活力;坚持抓“招商提效”,增强了造血功能;坚持抓“平台提优”,迸发了创新活力——我市还制定了食品产业发展行动2022年工作方案:
围绕“至2026年,食品产业实现1000亿元产值”发展目标和“接一强二连三,培十强百争千”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世界啤酒之城、中国预制菜肴之都、福建休闲食品重要加工基地。做强食品加工业第二产业,连接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产联动,并通过重点培育10家以上龙头企业,做强1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做好“酒菜鲜果茶”五篇文章,即酒(啤酒等)、菜(预制菜肴、莆田传统美食、海带等)、鲜(南日鲍等海产品产业链)、果(莆田四大名果深加工)、茶(莆田茶及贡茶文化)。确保2022年食品产业规上企业产值达536亿元、比增15%,力争560亿元以上、比增20%以上。
莆田千年食品产业集群,铆足虎劲再奋进,不负时光迈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