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古荔摇曳的芬芳记忆
【发布日期:2022-07-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陈晓威/

  

古今木兰溪,流淌着许多传奇故事;也哺育出许多佳美物产,莆田荔枝便是其一,它们摇曳着地域的风情,散发出生态的芬芳。

《方舆胜览》引《郡志》曰“莆田荔枝为天下第一”。莆田古称荔城,当今仍以荔枝为市树,可见荔枝是这座城市诗意的解读、独特的标签。在这座城市,三棵古荔的故事脍炙人口。它们因岁月加持而更显苍劲,沉静的守望中蕴藏着强劲的历史张力。古老莆田也因这些古荔显得根深叶茂,更加深邃厚重。

翻检厚重的史籍,莆田荔枝之脉源自四季如春的南方,于魏晋年代扎根莆田沿海,逐渐沿着木兰溪的纵横河网繁衍流播,终于从富饶的南北洋平原以星火燎原之势包围城关,使这座闽中小城以“烟火万家,荔枝十里”胜景赢得“荔城”的别名。名列宋“四大家”的蔡襄,在其所著《荔枝谱》中所列上等次的有陈紫以下十二品,无等次的有虎皮以下二十品,十二名品中莆田所产有“陈紫”“宋公荔枝”“小陈紫”“周家红”等。莆田荔枝由是香飘百代,名扬万里。

在对家乡遥远的回忆中,夏天的热情似乎是火红的荔枝点燃的。时令未到小暑,那向阳高枝上的荔果就沾染了霞彩,没过几天,又被太阳酒灌醉成朱砂脸。随后,万千荔果好像追赶时髦般,成群结队地抹上胭脂,而且像谈恋爱的姑娘羞答答地垂下了头;河畔溪边的甚至一串串垂得贴近水面,好像偷偷照镜的待嫁女,照得原先碧绿的溪河流水春心萌动,绿里透红溢彩流丹。

莆田辈分最高的古荔,当推市区赤柱妈祖宫旁的宋家香,那萎缩的枝干,矗立着荔族先辈的沧桑身影。宋家香种植于唐天宝年间,可说是我国荔枝家族的祖奶奶。此树叶缘离尖端三分之一部位有微凹缺刻,果核腰部也有微凹痕,古称“玉带围”,“围”着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相传唐乾符六年(879),黄巢农民军入闽兵过莆田,恰逢严冬,天气奇寒,有个伙夫要砍“宋家香”作薪,树主王媪抱树不放,哭诉一家子全赖此树维持生计。人树生死相依的深情感动了黄巢,当即下令禁伐。蔡襄在其《荔枝谱》中云:“宋公荔枝……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兵过欲斧薪之,王氏媪抱树号泣求与树偕死,贼怜之不伐。”传说该果“玉带围”就是当时伙夫留下的斧痕。

掐指算来,此树既植于蔡襄撰谱前300年,推断应是与杨贵妃同时代的“唐荔”。后世诗人朱季和,也在七言古歌中咏诵:“蔡公谱,张老图,宋香品第世绝殊;亭亭佳植荣且敷,巢兵斧砍欲纠厨,王媪抱树死与俱,尤物幸尔留根株……”朱季和还称道“宋家香”红若珊瑚,肉白如雪肤,香浓似金麝。这些悠远的故事,令“宋家香”跻身《中国文物之最》一书。当年蔡襄品尝宋家香后,还为宋家祠堂撰写了“梅花学士赋,荔子状元编”的楹联。

莆田人津津乐道的最大荔枝树,则是木兰溪下游的下横山荔枝王。此树系北宋熙宁九年(1076)莆田状元徐铎所植,据传当年徐铎衣锦还乡,去拜访下横山村学友,感念一起读书习文之情,特地从老家延寿村带去延寿红荔枝苗,植于下横山兰水旁,故而荔枝王又称“延寿红”。得益于木兰溪下游的沃土灵气,这棵荔枝王长得尤为奇特,自近地处分出13根枝杈,曲折盘虬如群龙聚会,树冠有四层楼高,树干可三人合抱,郁郁葱葱的枝叶覆地面积1亩多。

虽已历经近千年风雨,下横山荔枝王仍生机盎然,丰年可采佳果十几担。有感于此树的闻名遐迩,2018年荔熟时节,我的友人大荒老弟特地赴下横山探访荔枝王,又是叩拜又是留影,并为我带回三粒“王子”,称这是千年荔果,抵得上王母娘娘寿宴上的蟠桃,吃了会福寿绵延。感此美意,我细咀慢嚼,当然,品出了与荔族“平民”一般无二的味道。

而文化意蕴最浓郁令乡人频频炫耀的古荔,要数莆田市郊延寿桥旁的“状元红”了。从树干所挂的“古树名木保护牌”可见,这棵古荔已有900多年树龄。延寿村地处木兰溪支流绶溪畔,十里河岸遍植荔枝,也许是水脉的滋润绿脉的氤氲,这里成为扬名千年的“状元村”。

故老相传,唐乾宁元年(894),延寿村仕子徐寅举进士;昭宗鉴于其在诗赋方面的突出成绩和影响,乃钦赐徐寅“状元”之号,授秘书省正字。这些在徐寅诗作及唐末五代刘山甫撰《延寿万卷书楼记》《延寿徐氏族谱》中均有记载。

而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则记载:“徐寅,字昭梦,登唐乾宁第,梁祖受禅再试进士第一。梁祖曰:‘是赋《人生几何》者耶?三皇五帝,不死何归?此为何语?盍改之?’寅曰:‘臣宁无官,不可改赋。’遂拂衣归闽。梁祖怒,削其名。”以书生弱质支撑起坚挺的文化品格。不管是前说的以诗赋风流“诏赐状元”,还是后说鄙视功名的昂然正气,徐寅都令人钦敬。由是,父老乡亲把其认为“莆田第一状元”。

后徐寅辞官回乡,把锦绣才思和珠玑文字撒在绶溪的粼粼波光里,其中就包括“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蛮山蹋晓和烟摘,拜捧金盘奉越王。”等一批荔枝诗。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莆田话读音为“寅寿”,又传源于徐寅之名。

水脉孕育了绿脉,地脉成就了文脉。在这片荔果飘香的乡土,“状元”竟然也是可以遗传的!宋熙宁九年(1076),朝廷同时举行文科与武科考试,徐寅的七世孙徐铎又在殿试中高居榜首。同年,兴化军的薛奕也力挫群雄,夺得武科第一。由于这段因缘,徐薛结成了亲家,徐铎还把老家的荔枝名品“延寿红”,赠送一棵给姻亲薛家栽培。因文武状元的青睐,人们便把“延寿红”改称“状元红”。

延寿桥旁这棵“状元红”,据传为徐铎亲手所植,它见证了徐薛的科甲风流,承载了“龙虎榜头孙嗣祖”“一科文武两状元”三个“状元”的佳话,便成为“状元”的标签,源自陈紫(荔枝名品)又“红”得发紫。哈,这棵“状元红”如今仍年年结果,每斤果价50元也供不应求。它凝聚着文献名邦浓郁的文化气息,买者也许是要从中沾染些风流文采吧!

时移世易,在如诗如梦的绶溪烟水中,当年徐寅垂钓处钓矶石,徐寅、徐铎读书地景祥寺,徐家的藏书楼──万卷书楼旧址,还有徐家水井──右清左浊的八角“状元井”等,都化作绶溪公园的一部分,成为游客们寻幽怀古的人文景观。莆田先贤陈俊卿,也曾以“共乐堂前花木深,登临当暑豁尘襟。红垂荔子千家熟,翠拥筼筜十亩阴”的诗作,描绘出一派“荔枝翠拥千户,佳果红垂万家”的瑰丽景象。

纵览莆田荔族,下横山河沟旁,还有一溜9棵超过700年树龄的古荔。木兰溪下游涵江区白塘镇双福回族村,也聚集了10棵树龄700多岁的古荔,列入“幸福家园建设”保护名录。蔡襄老家仙游县枫亭镇东宅小学校园里,留存的三株古荔虬枝老干、叶蔽高穹,故老相传为蔡襄手植。

有关莆田荔枝,散文家郭风先生在《荔枝》文中还叙及:古人周亮工《荔事拾遗》中曾记……余乡黄十华先生。讳起雒,尝过枫亭,其友人贻以鲜荔枝满千,中有一匣,独贮白者十数枚。先生开匣睇视,香竟室中;问以何名,则曰:“此品因不常有,未得名也。至有,则常以六月十五月圆时方熟,乡人或疑为明月之胎。”先生莞尔而笑曰:“是即名也。”由此遥想,香竟室中的“明月之胎”,当为莆田荔枝失传之奇品也!

莆田荔枝有大小核,如果是体形较长且大屁股的果实,十有八九为大核,少儿时荔枝上市,小伙伴们往往吃后留下大核,把其雕挖成小水桶做玩具,这种孩提时的小把戏犹如生命之春的童话,深藏于我儿时的记忆中。民间还有一道莆田菜肴“荔枝肉”,即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色泽带红形似荔枝,质地脆嫩,酥香味佳,酸甜爽口,卖相十分诱人。

不管是“延寿红”还是“状元红”,祖系均为莆田荔枝名种陈紫,宋人称誉其为“果中牡丹”,该名种以果皮紫红,肉丰汁多入《荔枝谱》并名列第一。20世纪初,美籍传教士蒲鲁士携陈紫荔枝苗跨越太平洋,移植美国佛罗里达州试种成功,其品又被外国人誉为“果中皇后”,于是莆田荔枝飘香中美洲诸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活标本。

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壬寅暑季,我再次踏访绶溪公园,感受荔红时节的荔乡风采,并作《荔林水乡》歌词:

 

摘一片天边彩霞

挂在童话的溪边

驾只悠悠荔枝船

荡进莆田的南北洋

 

阿妹——哎——

 

荔枝谱,荔枝仙

荔枝结在状元的故乡

唱响千年采荔歌

歌声催开了美丽笑脸

 

是谁在木兰溪边

撒下甜蜜和芳香

采荔姑娘摇着船

笑声托起灿烂的朝阳

 

阿哥——哎——

 

状元红,宋家香

荔枝映红姑娘的容颜

荡漾的喜悦载满船

这是我们的荔林水乡

 

荔花香,荔子甜

歌声伴着笑声飞扬

古老的故事有新篇

这是幸福的荔林水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