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城厢法院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诉非联动机制,最大程度汇聚各方合力,就地调解了两起因火灾引起的企业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2021年4月28日凌晨5时,位于华林工业园区内一处工厂因电器线路老化引发火灾,火势随着可燃物逐渐蔓延到相邻陈某、孙某经营的鞋厂,致使两家工厂内设备及物品等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000多万元。
A企业陈某表示,火灾导致工厂停工,订单无法交付,员工工资也无法及时发放,要求起火工厂负责人黄某赔偿火灾损失、工厂设备、影响生产损失等共计1000万元。B企业孙某要求黄某一次性支付工厂设备、货物损失等共计55万元。黄某表示,这场大火已经让工厂陷入了资金困境,其无法再承担如此巨额的损失,希望对方能够减少赔偿金额。
由于陈某、孙某与起火工厂负责人黄某涉案各方对立情绪严重,无法就火灾造成的损害赔偿事宜达成协商,在一筹莫展之际,三家企业选择向华亭镇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于该案牵涉到企业的切身利益,涉案金额较高,该调解委员会立即启用诉非联动机制,联合华林工业园区管委会,对接城厢法院成立调解工作组,组织各方就地进行调解。
考虑到本次纠纷各方均系近邻、赔偿金额难明确、赔偿总额高等因素,调解人员针对双方争议的财产损失数额认定问题,从“情、理、法”各角度分析诉讼后果的利弊,多次组织企业面对面调解。
一方面,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建议受损企业考虑起火工厂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缓冲期,分期付款的优待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受损企业工资发放延迟等困难,争取部分赔偿款优先发放员工工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经过调解员的释法明理和法官的现场引导,各方当事人搁置争议,均表示同意调解,现场签署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协议签署后,法官当场引导当事人向城厢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
城厢法院法官表示,法院主动对接辖区企业的特殊司法需求,灵活定分止争,不仅免去了当事人诉讼成本,更体现出城厢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为企业纾困解难、妥善化解每一起涉企纠纷的决心。
下一步,城厢法院将继续把握精准司法的力度和温度,充分运用调解等手段化解商事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为辖区企业发展和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时报记者 陈海容 通讯员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