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仙游县度尾镇后埔村的百亩百香果基地,但见芳香袭人的百香果缀满了枝头,像挂着的小灯笼似的,有大有小,密密麻麻,十分迷人;田间地头采摘鲜果的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基地负责人林春明乐呵呵介绍说,“这一个个百香果承载着脱贫致富的希望,既增加了收入,又增加了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
近年来度尾镇大量发展大棚蔬菜、度尾文旦柚等观光采摘型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镇里的大力宣传下,今年47岁的后埔村村民林春明萌发了种植百香果的想法,并于今年春夏之交和林瑞成、林道义、林元华等另外8位合伙人,充分利用土壤、灌溉条件好等自然优势,在村里流转承包了100亩田地引种百香果。经过几个月精心的田间管理,百香果一蓬蓬的藤蔓牵连攀援在棚架上,浓密的叶片翠色如春,一个个形如鸡蛋的青翠色果自7月起挂满枝头,并陆续成熟,可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份。
当日,笔者在该种植基地看到一片片顺着藤蔓延生长的硕大百香果长势喜人,呈现出成熟的紫红色,散发着醉人的浓郁芳香,让人流连忘返。该基地的另一名主要负责人林瑞成介绍,去年4月,他们在这里种植的百香果,成为全县第一家百香果百亩规模种植基地。他告诉笔者,他们的基地今年试产1亩大约能产出约1000公斤左右的鲜果,大部分都被慕名而来的本外地观光采摘游客买走,每公斤能卖到12元,如果不受天气影响的话,亩利润约有近3000元。
据了解,百香果学名西番莲,俗称“巴西果”,是一种芳香水果,含有超过132种以上的芳香物质,有“果汁之王”的美誉。因其果汁可散发出番石榴、菠萝、香蕉、草莓、柠檬、芒果、酸梅等十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而得名“百香果”,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有排毒养颜、促进新陈代谢、解暑、开胃、消炎等上百种功效,很受城市上班族的欢迎。百香果适应性强,一年四季都可连续开花、结果,第一年种植三四个月后就能收获,第一年亩产1000多斤,第二年亩产就可达四五千斤以上,效益很是可观!
“百香果不择土质,房前屋后,山坡水田都可以种植,管理容易,粗生快长,抗病抗虫,挂果率高,当年种植当年可投产,且一次种植可连收多年,作为产业扶贫的种植lsquo;钱景rsquo;很看好!”后埔村支书林春明介绍,“我们已悟出一套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的lsquo;栽培经rsquo;,规划把发展百香果作为特色农业来抓,下步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精准扶贫的农户共同发展,扩大种植面积,以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百香果成为推广种植的lsquo;脱贫果rsquo;、lsquo;致富果rsquo;!” (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