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独树一帜的莆阳名胜志(下)——林登名《莆舆纪胜》介绍
【发布日期:2022-03-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图 阮其山

 


莆田山川形势图



 

明万历本《莆舆纪胜》书影



 


《莆舆纪胜》民国抄本书影

 

 

(二)《莆舆纪胜》记载了丰富的莆田人文景观。


1)重视对历史名人的记载。犹如一册莆田《名人志》。

《莆舆纪胜》全书,所有名山胜水,凡是涉及历史名人者皆有记述。如东山之郑樵,芗林山之郑樵、郑厚,越王山之驺虞,虎蹲岗之方泳,仙人岩之陈方、黄中庸、方亚夫、薛蕃,转水台之沙门妙云,云顶峰之郑侨,石所山之陈信,九座山之智广禅师,大旗山之叶颙,魁岩山之叶大有,白岩山之郑良士,瑞云峰之郑侨、黄定、萧国樑,棋山之方洞,菜溪岩之陈易,福平山之林蕴、欧阳詹,金山之林光朝,柯山之柯潜,湄洲屿之天妃,徐潭之徐铎,木兰溪之钱氏女、林从世、李宏,龟山之沈陈二师,徐潭之徐铎,囊山之黄涅槃,紫霄岩之蔡襄、周瑩,清江之周瑛,濯缨池之林回年、朱熹,乌石山之林龙江,鸡足山之僧行标、薛戎、吕承祐,州峰太平山之段鹏、廖刚,智泉之陈伯献,凤凰山之郑露,梅峰之陈茂烈,小西湖之岳正,豹眠之蔡襄,班尾河之郭朵儿、张仲仪,以及大蚶山之罗隐(罗仙),等等。洋洋洒洒,济济一堂,如同一册莆田《名人志》。其中包括尝莅莆任职的知军、总管、知府,以及尝来莆拜师、后为朝廷重臣的陈升之、夏公竦、曾公亮及丘铎等人。对郑樵的学术成就,不厌其详地记述其《通志》和十大类共58部著述及文集。较详记述廖刚陈为人正直,居官关注民谟,陈茂烈为官清廉,居家艰朴之风。对蔡襄更以崇敬心情,在书中破格为其作专传,宣扬其安民济世政绩和正直品格。

2)《莆舆纪胜》还记载莆田的科举、民俗、宗教等多方面内容,并保存了一些史志未见载的文献。卷十《放灯》篇,详细记载莆城北河放水灯的民俗。十月十六夜,莆田士人邀僧放灯于北河。风息波恬,灯间间各适,若舞若耀,满城壕池一带,千光烨如长虹。一舟放灯,三舟联并为一架座,供佛舟上,左右列灯三十二,倒景水中凡六十四光。鼓钟轻击,笙磬间之,三十二齐声唱佛。水灯之奇观,令人叹而观止。《圆智庵记》则记载千年古庵圆智庵的沿革。


(三)《莆舆纪胜》是一部富有莆田特色的文学游记。


旅游文学是以文学笔法反映旅游生活的作品,对旅游生活的艺术反映。文学性是旅游文学基本特点。林登名是一位走深丛,穷迴溪,幽象怪石,无远不到的健游者,一位善于观奇览胜的旅游家,又是一位健笔雄文的文学家。《莆舆纪胜》对莆阳山川之胜,既有简约朴实的记述,不少名胜则以文学手法渲染描绘,生动形象。文中常以拟人拟物笔法,使静山、幽溪、岩石、老松都充满了生命活力。全书处处见其娴熟、精彩的文学笔法。

他形容莆山的形势:龟山性体刚健,至天马则若骤若驰,忽踊忽跃,遂成飞龙之势。左右拥护,声相应、气相求也。然惧其亢,有悔也。至大象峰下,则忽一伏,则进而知退,以退为进,又起太平一峰,则顺承天施地之道也。(卷九《龟山考》)从乌山眺览,辟支、文殊、石梯、甘露诸峰峦,见其飞舞奔走于傍。海上日华,云外岚光,时与之偕来,助兹山之胜。弥陀岩为释迦牟尼之登高座,莲花峰是从大地涌出一莲花。壶公仡立二于右侧,是大迦叶之破颜微笑。(卷八《近郭纪胜》)石所山有石如笏,如毯,如砥,如覆钟。其峰峦间错,若虎豹踞而龙蛇走,各争其奇怪也。(卷四《西境名山》)

烏山松石:一石衡如案,其旁负土而出,或列或跪,或卧或起,或若捧而戴于顶,或若肩相辅依,森然各献其怪丽,以供游观之一适也。环山皆高松,若偃若仰,若俯若揖,若拱互相持。每微风摇其巅,静听之而韵远。(卷八《近郭纪胜》)石所山有石如笏,如毯,如砥,如覆钟。

九鲤湖瀑布:珠帘石势,瓣缬(印花的丝织品)突崛,形类崙巾(古时头巾),悬数十仞。石触泉飞,翻空倒散,垂垂若掛。如珠之旋,如雪之飞,如烟霏而雾喷,如玉洁而飞扬碎起,晶瑩夺目,错落争奇。(卷三《鲤湖志略》)

他描述的莆城大地:登石室岩眺望海天旷远,城郭聚列,村落疎密,平岗长陆,树荫晻暧,皆可极目收也。壶公南峙,拔出一峰,而薄星辰。朝起而观海,日初升东海上,若一斗大深红,又一壯观也。(卷八《近郭纪胜》)。从石所山眺览脚下,峰峦迴合,错立如螺髻(螺状的发髻)。田原野绿如席布,荒溪聚落如蚁聚。九华、天马夹立,若辟一门户;东海一带橫之,作门前一大池。(卷四《西境名山》)

从莆禧紫霄洞大石上眺望东海奇观:海天为一。晨望东方浩渺,湧一斗大深红;夕望烟霞纵横出没大海上,如羽之翔,如绣之错,如鲜出芙渠(荷花)。净天无云,泛然如置身太虚。(卷六《东海名山》) 记述东仙山紫霄洞的地理形势:“由琼山东走一支,抱莆禧城之东,酌海一杯,遂醉卧于旁,成紫霄洞之奇观也。”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文中常以拟人拟物笔法,使静山、幽溪、奇石、老松都赋予生命活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产生了浓烈的文学感染力。令读者如同身临其景,历历在目,观赏莆阳锦绣河山,瑰丽大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一篇《嵩山耳游记》,更是充满了文学浪漫主义色彩。游记中,嵩山之奇境,耳观之奇游,舌山之奇事;以肝为苍松古柏,以肾为百川万壑,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中。如此等等,无不是奇思妙想,出神入化,如同一篇神话,令人叹而观止。书中还大量地记述了与名胜相关的神话传说,全书的故老传说达二十多个。不但令人读之有趣,亦增强了景观的人文价值。

由上看来,黄起龙称赞林登名,“于书无所不窥,尤善属文,概以磊落才情,恣沉酣之摸写,几林峦丘壑之崇深,风岚云日之聚散,合各形容,无不肖其本来,亦无稍入于重复。其奇者,布景参差,使人近山到眼,更有隐隐数峰,峥嵘峭崿,柔兰湿翠,变幻天呈,顷刻万状。位置泉石,安插修篁、杂卉于青碧沈沈之上,使人接应不暇。”“余不服其慧眼矫足,而独于运笔点缀,无端波浪处,服其腕神。”并无一点溢美虚夸。

旅游文学是以文学笔法反映旅游生活的作品,对旅游生活的艺术反映。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莆舆纪胜》全书大量运用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的文学手段记载山川形胜,可谓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因此说他是一部富有莆田特色的文学游记。


三、《莆舆纪胜》的文化价值和学术地位


《莆舆纪胜》的书名表明,其书是为莆地的纪胜之作,即以记述大莆田主要的名胜为宗旨。但实际上并非传统的单纯纪胜,而涉及地理和历史文化等方面众多的内容,其笔法又具有浓烈的文学性。故笔者认为《莆舆纪胜》不仅是一部莆田名胜志,亦可视之为一部莆田地理志,一部莆田文学游记。在莆田著作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

莆田自宋代始编纂郡县志,南宋居多。有关山川名胜的记载,俱在《舆地志》之中,未有专门的名胜志。考莆田艺文志,自宋明直至有清一代,莆人虽有多部纪胜之作,但以莆田名胜为主题的专著则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且多为纪莆田一地一景之胜。作为莆田全境的纪胜之作,则唯有林登名《莆舆纪胜》一家。不但逐条记载了莆田的主要名胜古迹,突出记载景观的特色及其观赏价值。这正是这部名胜志的核心价值所在,亦是其超越传统《名胜志》的突出特色。全书内容丰富,记述详实,编排有序,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至今仍可作为一册实用的莆田全境旅游指南。《莆舆纪胜》还对游趣之“怪丽”与“清幽”,境界之“旷如(开阔貌)”与“奥如(深奥貌)”的旅游理念,作了阐述,无疑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总之,《莆舆纪胜》是莆田现今最早一部专题记述莆阳山川胜景的名胜志,一部系统全面、丰富充实的莆田名胜大观。是古代莆田名胜专著的创世之作。

自宋明直至有清一代,全莆性的《地理志》之作居然是空白状态。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山川名胜本身就是史志地理志必载的一个主要项目。《莆舆纪胜》作为全莆纪胜之作,其条目内容,诸如山川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命名等,本属史志《舆地志》的要项。全书立为条目的山峰岩岗、溪江湖塘、泉瀑漈潭、以及海中岛屿,所记述内容皆详于郡县志。其中北境的长基岭、井洋潭,近郭的畅山、东坡山,城西弥陀岩、羊狮峰,以及仙游枫亭豹眠等条目,为郡县志所未载,补史志之阙。书中涉及的境内外山川名目,又倍于此数。

更具学术价值的是,《莆舆纪胜》对全境的山川形势作了专门考证,并以《山川考原》专卷分题综述,犹如一幅山川形势总图,填补了现有史志《舆地志》所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构建莆田地理学做出了贡献。《莆舆纪胜》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地形地貌、山川形胜、地名沿革、城市建设及地理变迁、异常气象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历史名人、科举、民俗、宗教等人文地理等地理学要素的内容,因此,堪称古代莆田首部地理志。

《莆舆纪胜》以其浓厚的文学性,在古代莆田游记文学之林具有重要的地位。《莆舆纪胜》作为全莆的名胜志,虽亦为名胜纪实之作,但全书大部分篇目和条目,含有浓烈的文学性。书中不少条目,短小精干而文采斐然,充满文学情趣,本身就是一篇内容完整,文学味甚浓的游记。纵观全书,写景状物,传神风致。赞美山川奇秀,追崇乡贤功德,喟叹登涉险阻,抒发揽胜快意。修辞美,形象美,意境美,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为此,笔者认为,《莆舆纪胜》完全可视之为旅游文学之作,是古代莆田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学专集。

值得注意的是,《莆舆纪胜》的刊刻时间,比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早了158年。《徐霞客游记》是霞客身后才由其友人整理成书,而首次雕版刊行。《莆舆纪胜》在内容体量上及其整体价值上,虽逊色于《徐霞客游记》,但其体例和全书内容的系统完整性,编排的严密性,及其文学性上,比之“日记体”的《徐霞客游记》,则自有其独具的价值,在莆田的文化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地位。在古今莆田旅游文学中亦是独树一帜的。


四、《莆舆纪胜》的版本及整理校注


林登名《莆舆纪胜》,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刻版流传,颇为文坛所关注。清乾嘉著名藏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沈复粲《鸣野山房书目》中,《远山堂杂纂》书目三百一种,其中录有林登名的《莆舆纪胜》及《涧东杂志》《山居闲考》等杂著。晚清著名博学家、福建侯官人郭伯苍名作《竹间十日话》,辑全闽历代遗闻逸事,录《莆舆纪胜》关于郑樵读书的传说。清同治翰林编修、邑人涂庆澜编辑《莆阳文辑》,亦收林登名《嵩山耳游记》一文。民国张琴《灵岩广化寺志》全文转载了林登名《莆舆纪胜》的《龟山考》《天马山》《凤凰山》等六个条目。表明《莆舆纪胜》的独特和重要的价值。

令人欣慰的是,明万历戊午(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原刻本今幸存世(郑振铎藏),弥足珍贵。另有〔民国〕丁亥(公元1947年)翁炳燊星楼抄本,在坊间广为流传。但无点校、注释整理本行世,且《民国抄本》残阙严重,计阙条目3条,1700字。故有整理点校的必要,以利传承。

林登名《莆舆纪胜》一书,出版至今已逾四百周年矣。鉴于其在莆田文化史上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为莆阳文脉珍贵的一环,一个鲜明的符号。特予整理出版,以广流传,并借以告慰作家“莆田徐霞客”林登名的在天之灵。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