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质监部门推进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落实产品质量红黑名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2015年度全市产品质量红黑名单,全市48家企业48项产品上榜红名单,53家企业53项产品上榜黑名单。
这是我市质监局围绕民生热点,积极推进产品质量监管社会共治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记者了解到,市质监局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我市产品质量整体水平。2016年第一季度全市工业产品省级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46%,较去年同期提升0.73个百分点,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不断加大。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85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突出旅游鞋、金银饰品、古典家具、钢筋、摩托车制动蹄、铝合金建筑型材、化肥、定配眼镜等重要消费品和区域敏感产品,组织开展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检94批次,既有效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又为研究制定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政策奠定基础。
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得以加强。认真开展工业产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年审、巡查、回访、等级评定等证后监管工作,积极探索推行证后监督抽检“双随机”制度,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对象、抽查内容、抽查方式、抽查比例和抽查频次。今年1-6月份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随机抽查重要消费品生产企业26家次,立案查处9起。(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黄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