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回乡台胞耄耋之龄心系国计民生退而不休
【发布日期:2022-02-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教授一边忙着削红薯皮,一边接受学生采访

 

本报讯 近日,正在莆田华亭镇后角村安享晚年的退休台胞教授林念生博士接到莆田学院党委书记宋建晓的来电,宋书记对林老刚刚完成的《高等教育课程规划应该为社会需求服务》这篇文章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做好高等教育课程规划非常重要,他完全赞同林老提出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规划理念。

“林老学识渊博,专业素养深厚,晚年叶落归根,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教育中,将余生奉献给家乡,即使83岁高龄了,仍然心系高等教育事业,是个非常有爱国情怀的人,我很感动。”宋书记说道。

林念生博士是莆田的回乡台胞。5岁时从莆田去了台湾,后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主修广播、电视、电影。毕业后曾在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韩国的大学任教10年。1989年返台湾任职过多所高校的教授,并任校长、教务长、院长、系主任等行政职务。从事高等教育40多年。

2007年退休后,林念生从台湾又回到了故乡莆田。被莆田学院聘为教授,还兼任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

这期间,林老相继受邀在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类的专题讲座;近年,又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上百台老旧相机和大量图书资料捐给了中国传媒大学和莆田学院;为了让年轻的媒体人学习到专业的范本,他不辞辛劳,把自己撰写的多个剧本,个人拍摄的、和与学生共同拍摄的十多部纪录片一一传上网络,供有需求的人学习。

去年7月,在厦门大学举办的林念生奖学奖教金颁发仪式上,林老发表了《海归的心愿》。回忆40多年的教育生涯,林老感慨地说道:“能在祖国这么美丽的校园里,教到学习态度这么好、这么优秀的学生,吾愿足矣!

回乡后,林老常年居住在莆田华亭镇后角村的一个乡村小庭院里,这里果树环绕,鸟语花香,还有动物相伴,非常适宜晚年生活。

杖朝之年,本应尽享退休的惬意,但他还在用手中的笔不停地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进步助力。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是林老近年来一直操心的事情。在大陆从教的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带给他深深的震撼。“国家高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变迁,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林老指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职能上和课程规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此,这些年,他不顾年事已高,一边教书,一边利用空闲时间撰写《论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定位》《应用型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课程规划模式》等文章发表。最近,他又整理了自己多年来的思路,写就了《高等教育课程规划应该为社会需求服务》一文。

文中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理念是培育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人”和“材”;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培养各行各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林老认为,课程设置理念必须同时代的发展步调一致。“应用型的本科课程规划应该关注如何处理拓宽知识领域,以及如何安排专业课程与素质教育之间合理平衡的问题。”

他的观点,不仅得到了莆田学院党委书记宋建晓的充分肯定,也获得了国内同行业专家的共鸣,并邀请他参与高校教学改革研讨会,就此观点发表演说。

在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考虑的同时,林老时刻不忘关注大陆的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在如何改善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上林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退休以来,他相继撰写了《什么是纪录片》《坏消息与好消息》《电视新闻与社会责任》《如何增强国际话语权利》《采取健康的宣传手法 促进国与国间的相互了解》《论新闻价值观》等多篇带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被《环球时报》《南方周末》《东南传播》《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等报刊采纳发表。

“新的一年,我希望我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论文能够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用,同时我也会继续用笔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其他专业人士参考。”林老说道。    (王志强 阮榕)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