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影瀚波齐冲刺,兰溪逐浪共奋楫。和着当年开发湄洲湾的强劲号角,莆田崛起之势犹如百川东导,其势泱泱。在历史的演进和奋斗的积累中,第二个百年壮美画卷已开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重振“高考红旗”雄风的号角激荡在兴化大地间。
诗书骀荡锦绣年,不负弦诵世泽长。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而教育,又是我市的一张金字名片。
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莆田,在建制至今1500年的历史时空中,人文荟萃,科甲流芳。在隋朝至清朝末年漫长的科举时代,莆田共涌现出2482名进士。据史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莆田不但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还留下许许多多至今还广为流传的科甲佳话,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同榜”“六桂流芳”,还有“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之类的美谈。也涌现出众多的历史名人:有“闽中文章初祖”的黄滔,有“道承东鲁,学启闽南”的“南湖三先生”,有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一鸣惊人的陈俊卿,有“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之誉的、殿试第一的徐铎和武科进士第一的薛奕,有写出“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名句的翁承赞,等等。千百年来莆仙大地儒风醇厚,诗书飘香,“十室九书堂”是莆阳历代士子薪火相传、教学相长的动人场面!
海滨邹鲁才俊多,文献名邦兴教学。这种文脉在历史的奋进中延继着,也激励着一代接一代的莆田人民。在莆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见到太多的动人景象,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高考红旗”的荣誉由来就是一道令人引以为豪的荣光。莆田建市后,“许阿琼奖学金”成为一个广栽桃李树、细育栋梁材的奖项,35年来,共有3100多名优秀学生受到奖励,获奖学生来自35所中学,其中既有百年名校的学生,也有民办学校的精英,还有山区、沿海边沿农村普通中学的翘楚。35年来,许阿琼奖学活动始终是壶山兰水间一道永不褪色的靓丽风景。包括“许阿琼奖学金”在内的各项奖学奖教基金会,成了莆田教育界的一大盛事,见证了莆田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广大莘莘学子虚心求教增才智、勤奋读书长见识的追求风采。
教育有着其周期。而且,现在的高考,学科间的渗透非常紧密,需要教学上一种新的“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我们要重振“高考红旗”雄风,擦亮教育“金名片”,必须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需要激情教育、高效课堂,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推动教育工作教育实践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开展。
抓住减负与提质的核心,要在课堂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创新模式进行课堂改革,以实现精细化课堂管理,确保师生激情高效,从而打造高效课堂?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授课方式;课堂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切实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将单纯的记忆变成一个理解、探究、琢磨、感受的过程;课后要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教师精准教学,学生深度学习。
激其情、奋其志、广其知、增其能。可以说,高效课堂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探讨,最终将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吃透”——一节课堂,如“虎头凤尾”般的上乘作文,一气呵成。这就是高效课堂的魅力!这几年来,莆田的一些学校,比如莆田一中、擢英中学,还有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仙游南方中学等,一直在进行高效课堂的尝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这种智慧高效、暖心生动的课堂,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认可和推广。这也回答了“高效课堂是啥样”、为什么要推广、如何推广的问题!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重整‘高考红旗’雄风·高效课堂”版面,全面报道莆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并在推进高效课堂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奖学机制激励着莆田学子树立勤奋学习、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也有力地促进莆田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在莆田大地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社会各界力量,情系桑梓、兴教襄学,支持莆田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打造教育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昨天“重教育,高考展红旗”的人文景观,在新征程上更加璀璨夺目! (时报记者 凌明信)